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正文
 

推進產權交易的模式創新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16日 11:25 《財經界》

  新興的資本市場包括創業板、柜臺交易和產權交易市場。從中國的國情出發,一方面從主板逐步分離出中小企業板塊,然后過渡到創業板;另一方面從技術產權交易所,通過資源整合和機構重組逐漸分離出與創業板銜接的柜臺交易系統和形成現代產權的交易體系。從而構建新興資本市場的多層次框架,以滿足多樣化的市場主體對資本的供給和需求。

  創業資本的另外一個重要作用在于不同層次資本市場之間的銜接和過渡。很多企業在
發展過程中需要做多輪融資,通過產權交易市場,有些早期進入企業的創業資本實現了退出,但有更大更多的創業資本定位于企業的快速成長期或上市前融資。在這個時候,它們通過產權交易進入企業,解決了這些企業上市前的融資安排,為主板和創業板市場培育、輸送大批條件好、透明度高的企業。

  目前中國的產權市場實際上是有層次的,第一層就是三個中心市場,北京、上海、天津;第二層是省一級產權交易機構;第三層是各市、縣(區)一級的。這些產權市場已經出現了一些橫向聯合的跡象,比如說現在有“長江共同體”、“北方共同市場”、“黃河共同體”、“西部產權市場聯盟”等等區域性市場聯盟。專家預計,中國產權市場會由網狀結構,逐漸走到信息統一、標準統一、交易標的統一、信息披露統一,通過區域性產權市場的建設逐步建立起全國產權交易統一的大市場。

  產權交易市場是構建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基礎,是創業資本運作的一個重要平臺。深圳

證券交易所準備推出
中小企業板
,為產權交易市場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最近,深圳國際高新技術產權交易所擬推出中小企業權益市場,以形成本身的核心
競爭力
,并適時與中小企業板銜接。在這種背景下,創業資本將大大推進產權交易的模式創新:

  1.目前大部分的產權交易機構不僅提供交易場所、組織交易,還提供各種各樣的評估和咨詢服務。這種由產權交易機構提供一條龍綜合服務的做法,在初期有一定的作用,但長遠來說并不規范,容易出現內幕交易等侵犯投資者利益的現象。產權交易市場發展的方向應該是與未來的創業板市場一樣,交易和服務嚴格分開。交易機構主要是市場監管、交易結算、席位商培訓。所以一個發達的產權交易市場應包括二個方面:一個是交易市場;一個是經紀人市場。沒有經紀人的撮合交易是很難成功的。

  2.目前內地絕大部分的產權交易機構立足于服務國企改制或高新技術產業化,這種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形成的結果是大量資產質量參差不齊的國企或高新技術企業(項目)掛牌交易,而很少有投資商問津。其實,目前的資本市場不管是主板、創業板或是產權交易市場都是買方市場,只有吸引更多的機構投資商入場,才能形成正常的交易,才能擴大交易規模。所以,產權交易機構的立足點要調整過來,要立足于為投資者服務。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與創投機構、基金公司、投資銀行機構加強合作,讓他們作為經紀人、發揮他們的作用,讓他們以投資者的眼光去規范、篩選企業,最后達到交易的目的。

  3.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和國民經濟的高速增長,中國利用外資的形勢將逐步以原來傳統的外商直接投資轉到跨國并購上來。產權交易機構可以利用這一特點順勢而為,特別是利用去年簽訂的內地與香港更緊密經貿關系(CEPA)的商機,以更靈活的態度與香港建立更緊密的資本安排,發揮香港金融服務機構的作用,使產權交易市場成為境外資金進入中國的一個窗口。

  4.深圳證券交易所的研究報告表明,中小企業板的定位應該更面向于具有成長性的企業。實際上,國內的創投機構在做投資時更強調企業的高成長性。當然,這里面也包括擁有核心技術,產品有廣闊市場前景的中小型高新技術企業,但是我們也應該關注那些用高新技術改造具有成長性的傳統企業和使用新的商業運作模式發展速度快的第三產業企業。產權交易市場的發展方向不應該只局限于為國企改制和科技成果轉化服務,而應該注重高成長性的企業,這是資本市場的需求,有需求才有交易,有交易了產權交易市場才能生存和發展。

  推出產權交易的制度和模式創新將迎來國有產權的重組及民營產權流動的高潮,并將為創業投資進入和退出開辟新的渠道,為中小企業板或創業板提供更多更好的企業資源,創業投資作為投融資活動的主體,將成為產權交易市場最活躍的力量。

  作者:深圳信科創投管理公司

  責編 趙岸英 zhany2001@163.com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