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汝京欲“放棄臺籍”千億美元投資流向不可擋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16日 02:02 第一財經日報 | |||||||||
本報記者 丘眉 王斌 袁飛 發自上海 8月,因為投資中國大陸,臺灣當局對集成電路大王、中芯國際執行長張汝京處以重罰,張汝京憤而表示要放棄“臺籍”,引起廣泛關注。 在昨天的“第一屆兩岸民間菁英論壇”上,有專家說,“臺灣當局假如在經濟環境上
臺灣當局對企業強調的是“南進策略”,即向東南亞開拓,對于臺商投資大陸設計諸多限制,但事實上并沒有阻止臺商洶涌的大陸投資潮。兩岸論壇上的報告顯示,累計已有1000多億美元的臺資,以各種非常規方式曲線進入大陸。 臺灣40年經濟規劃師葉萬安的憾事 “如將過去60年按領導人的更迭,劃分為三個階段,則臺灣經濟發展的成就,有每況愈下之憾。”葉萬安在論壇上說。 葉萬安是臺灣“中華經濟研究院”顧問,自1953年參與第一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以來,至1992年退休,整整40年都在為臺灣未來經濟發展從事規劃工作。 臺灣自1951至1987年,是兩蔣主政時期,平均年經濟增長率高達9%,為世界之首;1988至1999年,是李登輝主政時期,平均年經濟增長率降為6.6%;2000年至2004年陳水扁主政5年,平均年增長率降至3.3%,遠落在大陸8.6%之后。臺灣從曾經的亞洲四小龍之首,變為之末。臺灣當前經濟的困境,葉萬安認為:“最大原因是發展策略轉變。臺灣由兩蔣時期的經濟掛帥改為政治掛帥。”臺灣經濟增長出路在大陸,這是論壇上臺灣專家的共識。最近5年臺灣經濟3.3%的年成長率,在臺灣內需不振的前提下,絕大部分的貢獻來自海外需求,其中又以大陸為主。 2001年,臺灣當局曾經出臺36項“共識”,旨在放寬對投資大陸的限制。 “整整四年過去了,毫無實質效果。”葉萬安介紹,如放寬大陸資產投資產業,宣布開放三家8寸芯片廠赴大陸,核準一家后,第二、三家審查多年尚未通過,封裝測試仍屬禁止之列。 張汝京被罰,臺灣當局的理由是“張汝京已經違背了臺灣的禁令,通過在大陸開設芯片制造工廠而幫助了大陸快速發展半導體產業”。 冒險犯難的臺商 但臺商投資大陸的真實狀況,是臺商當局始料未及的,更與其初衷相去甚遠。葉萬安稱臺商“是具有冒險犯難的精神”。 截至2004年底,大陸與臺灣當局對臺商在大陸的投資累計金額統計,都在400億美元左右。但是,臺灣民間數據顯示,臺商實際在大陸投資的金額,高達1200億至1500億美元。1500億美元,是臺灣過去60年累計對外投資金額的一半,與官方統計相差1000多億美元。 “為什么會有1000多億美元的差距?這說明大陸市場對臺商是擋不住的‘誘惑’。”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張燕生說。 或通過英屬維爾京等免稅群島,或香港或歐美,臺商以各種非常規方式曲線進入大陸市場。 “免稅天堂的維爾京群島在大陸投資的390億美元中,幾乎100%來自臺商;而香港在大陸投資的2450億美元,也有一部分是臺資。”葉萬安說。 臺灣大學國際企業系教授邊裕淵估計,臺灣75%的上市公司、60%的非上市公司,都已經到大陸投資。 而且,臺商在大陸的投資在各個方面不斷升級。單項投資從10萬美元到230萬美元,從勞動密集型轉變為資本密集型。 “大陸人力、土地等低成本的優勢以及大市場的后發優勢,是臺商形成全球化競爭優勢的必需。”張燕生說。 “生根”的力量 邊裕淵分析,臺商在大陸的投資,從以往的單打獨斗,發展為產業體系的整合,形成群落,比如昆山。另一方面,以往臺商在大陸的投資是兩頭在外(原料采購和銷售),如今從采購到生產到銷售都在大陸。 現在經常到大陸的臺灣人有四五百萬,約占臺灣五分之一人口。其中長期留駐大陸的臺商有60萬至100萬人,而且葉萬安與邊裕淵都認為,臺商在大陸呈現“當地化”,有生根的趨勢。 張汝京是“生根”極致的樣本。論壇上有專家指出:“其實中國人都念家戀巢,但是臺灣當局假如在經濟環境上不放開心態,會導致更多的張汝京現象。” 臺商是推動兩岸合作的重要力量。“兩岸經濟相互依賴極深。在高科技產業中,兩岸亦已形成密不可分的結果。”葉萬安說。 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在論壇上表示,希望通過民間菁英論壇,來深化落實兩岸之前談好的問題。為什么選擇這種切入點,他說:“菁英是骨干中的骨干,菁英論壇是一種經久簡易的方法,將牢靠推動兩岸和平。” 在論壇的開幕式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賈慶林主席強調:“不以政治分歧影響兩岸經濟交流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