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四年教育改革回訪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14日 14:20 21世紀經濟報道 | |||||||||
本報記者 張 定 江蘇宿遷 報道 宿遷市教育局局長孫其松坐在臺下,臺上正在進行的是慶祝教師節晚會。
時間是2005年9月10日晚8點,這是宿遷實施教育改革之后的第四個教師節晚會。 臺上的五彩燈光照映在孫的臉上。在經歷了四年教育改革的風雨之后,這張臉顯得有些疲憊。 自2001年開始的宿遷市教育改革一直飽受爭議。 四年間,孫其松由教育局副局長升任教育局局長、黨委書記接受過包括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中國教育報》等各大媒體的當面質詢,接待過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全國人大、教育部領導的調查。 “不過,宿遷的教育體制改革還是一直推行下去了。”孫其松說,也許改革才剛剛開頭,但四年改革的成果讓他堅定了繼續改革的信心。 四年教改爭議 宿遷是江蘇省貧困市之一,宿遷的教育水平曾排在江蘇省的末位。 從2001年開始,宿遷市啟動大規模的教育改革,一度引起全國關注,宿遷教改曾被國內媒體及社會上冠以“全賣光”的口號,意指從幼兒園到高中全部賣掉。從2001年宿遷市委書記仇和確立四大產權制度改革開始,教育作為社會事業改革的一部分就一直實行“一保三放開”的原則:“一保”是確保義務教育的發展,“三放開”是逐步放開學前教育、高中教育和職業教育。 “四年的改革成效,數據最能說明問題。”孫其松給記者列舉了幾組對比數據: 2000年,宿遷全市教育經費4.54億元,占財政收入的40.3%,2004年,教育經費投入已增至6.76億元,占當年一般財政收入的61.1%,比2000年增加48.9%。整個宿遷的財政預算收入總共才11.1億,教育投入就占了六成,“這個比例在江蘇乃至全國都是少有的。”宿遷的財政困難人盡皆知,各級財政都勒緊褲腰帶首先保證教育投入。 2001年底,宿遷全市有危舊校舍123萬平方米,其中一級危房54萬平方米,僅危房改造資金就需3.8億。至2004年底,宿遷完成全部危舊校舍的改造,校舍總面積由建市之初的286萬平方米增加到487.1萬平方米。 從教育總量看,2000年全市僅有幼兒園415所,幼兒入園率僅55%,高中階段學校55所,入學率僅47.8%,比全省平均水平低22個百分點;到2004年底,幼兒入園率達到83.1%,比2000年提高28個百分點,九年義務教育的入學率超過99.8%,高中階段學校總量達到87所,入學率達到80.23%,比2000年提高32.4個百分點,超過蘇北五市平均水平。 孫其松曾經去河南、安徽的一些城市考察,有些城市的財政收入是宿遷的好幾倍,但入學率和教育總量卻不及宿遷。有人說宿遷教改是搞私有化,“私有化的教育,財政投入會達到60%么?”孫其松反問。 孫說,真實的情況是,宿遷的9年義務教育一直是財政全額投入;公立幼兒園的產權多元化改造僅僅在部分地區實行;高中教育正在逐步放開,但目前只有馬陵中學一家作為國有民營進行試點;而職業教育部分的產權改革還沒有開始。“全賣光一說不知道從何而來。” “放開”不是放手不管,而是打破僵化的體制機制約束,實行多主體辦學。據宿遷教育局發展規劃處的王學章處長介紹,宿遷通過大力發展民辦教育實現增量擴張,原先的公辦教育存量只是進行內部的布局調整和管理體制的改革。王學章說,“過去四年,對宿遷教改的片面誤讀實在是太多了。” 幼兒園的產權反復 宿遷的學前教育市場化改革起步最早,也因此一度成為媒體和社會輿論炮轟的對象。 “用‘賣’這個字是不準確的。”宿城區機關幼兒園的園長尤克飛說,宿遷幼兒園的改制,僅僅是股權多元化的改造,即以教職工參股的形式解決財政投入不足的問題。 2001年8月,宿城區機關幼兒園的改制啟動,因為涉及到教職工的事業單位身份問題,遭到很多人的抵制,章穎老師(化名)即是其中之一。與宿城區機關幼兒園情形類似的,還有另外5所省級示范幼兒園。 當年的幼兒園改制,一般采取管理者控股,教職工人人參股的形式。“關鍵是教師丟掉事業單位的鐵飯碗,當然不愿意。”章穎說,“聽說有的幼兒園強制教師參股,引起不少上訪的事情。” 宿城區機關幼兒園采取教師自愿入股的形式,章穎本人也出了5000塊錢,章告訴記者,“2002年的時候有些園長是大股東,年終都有分紅的,而我一分錢也沒拿到。” 教師的普遍反對吸引了媒體的視線,“焦點訪談”到宿遷來過之后,2003年已經改制的幼兒園又進行了一次股權改造,原先管理層的股份被政府收回,改成政府控股的形式,而教職工參股的股份相應減少。 以宿遷市實驗小學幼兒園為例,二次改制后,政府控股51%,普通職工入股由原先的20000元/人下降到18800元/人。此外,教育局還制定了“四個不變”的原則,即“保持改制學校職工原有性質不變、原有檔案工資不變、職稱及調資晉升不變、原有養老金繳發渠道不變。” 孫其松局長說,迫于社會輿論的壓力,幼兒園的產權經過兩次反復改為政府控股的形式,財政負責人員工資的支出,其他方面的經費幼兒園基本能做到收支平衡。 實驗小學幼兒園的園長朱媛媛告訴記者,“職工參股以后,工作積極性倒是有了不少提高。”學校的招生人數在逐年增加。宿城區機關幼兒園表現的更為明顯,該園招生人數從2002年的300多個上升到今年的700多個,翻了一倍。 章穎覺得,公辦和民辦的幼兒園聽起來就是有很大區別,“學生家長在報名的時候會先問是公辦還是民辦的,聽說還是公辦的,就放心很多,覺得教學質量有保證。” 但孫其松堅持認為,宿遷有限的財政教育經費,需要更多地投入到九年義務教育當中,學前教育一塊依然需要來自市場的資金投入,目前宿遷的民辦幼兒園已經占到總數的90%左右,“民辦幼兒園的收費并不比公辦的高,不同檔次的學費可以滿足不同的家長需求。” 力推義務教育管理體制改革 宿遷教改除了產權制度的改革,最主要的是教育管理體制的改革,對于義務教育存量內的調整是最能解決當務之急的。 對于一個欠發達地區而言,要通過義務教育“使人口變成人手,人手變成人力,人力變成人才,人才變成資本。”孫其松說宿遷教改要著眼長遠,把當地的勞動力優勢變成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勢,這才是教改的最終使命。 原先宿遷義務教育是“分級辦學,分級管理”,現在調整為“以縣為主”的管理體制,明確各級政府特別是縣級政府的辦學責任,使各級教育經費、教師工資的發放都得到統籌管理。 此外,通過調整中小學的布局,實施規模化和集團化的辦學。到2004年10月,共撤除小學1362所,中學25所,以重點名校為龍頭,通過兼并、合并、掛靠等形式,把分散和不合理的義務教育資源整合起來,優化資源配置,實現財政的集中投入。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教育部副部長張寶慶多次提到教育亂收費的問題,張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我調查的結果是,中小學亂收費主要是地方政府的亂收費。不是學校在亂收費,都是地方政府逼著學校亂收費。” 而“宿遷市政府則規定公辦義務教育實行‘一費制’。”教育局辦公室的劉琦舉例說,比如公辦義務教育學校學生體檢收費統一執行6元/生/次,2005年秋季學期課本費(含部分練習冊)每生:小學一、二年級38元,三、五、六年級77元,四年級88元。教育局下發的關于“一費制”的通知中,對中小學可能涉及的各項費用作了統一規定,“但凡有學校超過這個規定標準的,家長可以到教育局來舉報。”今年秋季開學以后,各校亂收費的情況得到明顯的遏制。 人事制度改革是宿遷義務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力推的一項內容。在宿遷市實驗小學,校長袁龍對學校施行的公推直選中層干部津津樂道。 2005年秋季開學之前,實驗小學在全校范圍內選拔中層管理人員,其中副校長3人,中層正職3-5人,中層副職10人,任期均為三年。按照“報名—民主推薦—確定候選人—教職工直選—公示”的程序公開選拔。 袁龍說,借鑒宿遷市區縣干部公推直選的經驗,在學校范圍內實行民主選舉,最大范圍內調動了教師的積極性,今年有8個普通教師進入中層管理者的行列。 對于教職工來說,鐵飯碗也不是終身牢靠。實驗小學在管理崗位、工勤崗位、教師類專業技術崗位設置了248個崗位實行全員聘用。先聘六個年級主任,再由年級主任聘用教師。“今年就有4個大年齡的教師沒有被聘用,他們將被調離教職崗位。” “公辦義務教育的改革得益于宿遷民辦教育的勃興,在同一個教育市場上,公辦學校與民辦學校公平競爭,多元化的辦學主體帶動了教育質量的整體提升。”王學章評價說。 大辦民辦教育 “公辦不擇校,擇校找民校,名校辦民校。”這是2004年3月民辦教育促進法及其實施條例出臺時,教育部部長周濟對于借助民間資本、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的看法。 有部分專家對于“名校辦民校”的做法持反對意見,認為公辦教育的資源轉向民辦教育就沾染了營利性質,是國有教育資源的流失。王學章卻不以為然,主抓宿遷民辦教育的他對于這四年宿遷民校的發展了如指掌。“公辦教育的存量我們不去動它,但義務教育投入的增量部分僅僅依靠財政是遠遠不夠的,需要社會資本進入來擴大總量和覆蓋面。” 在宿遷市教育局的網站上,掛著三所學校的重點招商項目,分別是宿遷中學、宿遷市職業中學、宿遷實驗小學新校區建設項目。據王介紹,這三所學校均是省重點學校,有良好的品牌資源。學校規模的發展使原有的校舍無法滿足教學要求,而市財政又無力投入資金擴大新校區建設,因此招募社會資本投入新校區,利用三所學校原有的品牌采取民辦的運作機制。 宿遷市委書記仇和有一句話“像辦義務教育那樣大辦民辦教育”,為教育局推動的民辦教育政策鼓足了底氣。 自2001年以來,宿遷全市共新增民資投入10.2億元,累計達到13億元,超過了2004年宿遷全市的財政收入。民辦學校的在校生達到24.6萬人,占總數的22%。其中民辦高中階段學校47所,占全市總數的54%。“對于財政困難的宿遷市來說,以往等、靠、要的教育發展延誤了太多孩子讀書,這四年民辦教育發展解決了很多政府無法解決的社會問題。”孫其松說。 但社會對于宿遷民辦教育的發展并不都是認同,在宿遷的一個市民論壇上,有市民發帖評論說,“很多民辦學校教學質量差,學校管理不規范,民資改不了營利的本性,他們投資教育就是為了賺錢。” 王學章認為,民辦教育的起步階段不能太苛求,“教學質量怎么可能一下子達到省重點的水平?”對于學校管理方面,宿遷市教育局在2004年對民辦學校進行了全面檢查,對于不符合管理規定的,責令整改,第二年依舊不達標的勒令停止招生。在王看來,“民資投入教育當然有賺錢的目的,否則誰還會來投資?《民辦教育促進法》對于合理回報的規定已經有了明確解釋。” 宿遷教育改革在四年前遭遇無數爭議,“四年后的改革成果算是一份答卷”,孫其松對記者說,目前推行的名校辦民校以及職業高中教育的改革同樣有很多反對聲音,“你可以再過四年來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