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該忘卻的油荒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13日 18:13 周末畫報財富版 | |||||||||
特約撰稿人 翁寶 石油供應的背后總是與復雜的國際關系緊密相連,一個崛起中的中國如何建立穩定的石油供應體系并保證國家的能源安全,是對政治家的空前挑戰,也會是相當長時間內國家戰略和世界關系的重要課題。
我們在不斷地融入這個世界,融入的重要標志之一就是切身深刻理解這個世界的許多規則或潛規則。不知不覺中,該來的總歸要來。原先我們不曾經歷的“油荒”,原先僅僅從書面上了解到的石油之爭,現在我們開始遭遇和體會。珠三角持續了近一段時間的“油荒”讓許多企業和個體消費者體會到了這種不曾經歷的夢魘。 廣東素來因為消費力強勁,消費心理承受力強,民氣和順而為商界和政府稱道,也自然地成為許多新興事項的試驗地。可以想象的是,如果“油荒”發生地不是在廣東,而是其他地區,整體社會的形勢會朝著怎樣的方向發展,真難預料。甚至社會穩定會否維系,可能也是問題。廣東出現的大規模的“油荒”并沒有引發其社會不穩定性的變化,著著實實反映出廣東作為改革開放先行者的底色,也為我們的執政者提供了很好的案例和啟發。 雖然在廣東持續近一段時間的“油荒”開始有了結束的跡象,但我們不能因為此次“油荒”局限于廣東而僥幸樂道,或者快速忘卻,如同我們之前許多經歷的教訓那樣。 從另一角度來講,此次“油荒”可以理解成是我們逐步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一個標志性事件,是中國最大經濟區接受“油品供應危機”的一次預演,雖然此次“油荒”來得沒有上世紀70年代因戰爭引發的世界性的“石油危機”對世界經濟的損害那樣慘烈。 從媒體反應和官方姿態上看,“油荒”已過,似乎已成為一件簡單的往事。我們可以習慣性地接受中石化等能源壟斷企業高居中國企業排行榜之首或世界500強之列,我們可以精確計算某次臺風給我們帶來的經濟損失和社會傷害,但是,“油荒”帶來的經濟損失和社會傷害我們可否想過認真算一筆賬?那些因為油品供應不上不能正常運轉的企業,那些油品價格過高經營艱難的物流企業,那些半夜排隊等候加油的人們,那些有著痛苦的“油盡燈枯”半路拋錨經歷的車主們,種種社會成本的增加和效率的喪失,我們是否也該認真計算而不是迅速忘卻? 廣東“油荒”的背后,拋棄媒體反思較多的壟斷體制不談,我們收獲最大的應該是,我們開始切身感受到石油這“黑色幽靈”在國際經濟中游蕩。之前,我們更多只是從書面上理解,自從石油的大規模工業化應用之后,因為石油生出眾多的糾紛和戰爭,投機和對抗。這次切身的經歷讓我們突然明白如果正常的石油供應被打斷,或者,不能保證建立穩定的石油供應,結果將是怎樣的難以忍受和恐怖。 我們也逐步理解和明白,國家決策層謀于長遠的海外能源布局和中國石油企業向外擴張的急切,從戰略石油儲備的開始實施到節能化社會的倡導,環環相扣的背后,都是因為基于能源穩定供應的思量。 “油荒”也確確實實給普通的企業和社會公民上了一課。 自從石油被發現并大規模應用之后,石油就成為工業發展的血液,也成為工業國家最為重要的戰略資源,而國際石油市場因為其本身產地的制約,呈現出高度的市場壟斷性,摻雜著許多國際關系的印記。石油市場已經成為一個投機性強,操縱性強的市場,各種力量在此中博弈,每一個工業國家都卷入其中,中國作為一個正在崛起的最大的經濟體,與之倚賴度甚為密切,與之博弈的技巧要求也最高。 石油供應的背后又總是與復雜的國際關系緊密相連,一個崛起中的中國如何建立穩定的石油供應體系并保證國家的能源安全,是對政治家的空前挑戰。也會是相當長時間內國家戰略和世界關系的重要課題。 讓人心憂的是,我們眾多的企業可能還習慣于石油的穩定供應,還抱有“靠天發展”的思路,如果油品供應出現問題,也只能是自己默默承受,不能承受,則被淹沒。消費者現在的心理承受力最多還停留在石油價格的小幅提升上,還不習慣于國際市場上石油價格劇烈波動和投機力量強大造成的沖擊。世界上出現的幾次石油危機,讓幾大經濟體傷痕累累,這些歷史,在中國這個發展中的最大經濟體里,國家有義務讓企業和消費者充分了解,而社會也需要這些方面更多的宣傳和普及。讓企業和個體消費者能夠以從容的姿態和平順的心理去應對之后可能還會出現的油品供應問題。 從二十多年的改革歷程來看,民眾的心理承受力一直都是改革推進是否順利的重要方面。而民眾心理承受力的提升又與整個社會的溝通機制、良性互動緊密關聯。由于國家的整體能源戰略實施還在實施中,許多可能會是“只做不說”,在信息發布和互動溝通上會有選擇。但無論如何,怎樣提升社會和企業的整體承受力,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經濟快速發展和能源供應協調之道,其中駕馭技巧,對決策者而言,應是當下的重大命題。 新浪財經聲明:未經《周末畫報》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以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