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超過70%農村家庭沒醫保 貧困人口越減越多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13日 07:18 中國青年報 | |||||||||
鄧聿文 日前,聯合國發布了《2005年人類發展報告》。聯合國駐華系統協調代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馬和勵說,盡管在過去的15年間,中國的人類發展指數排名上升20位,列第85位,“但是中國減貧的步伐明顯地放緩,在1990至2001年期間,超過90%的減貧任務都是在1996年以前完成的。”也就是說,在近10年來,中國只完成了不到10%的減貧任務。與
兩大國際組織對中國的貧困人口和扶貧效果的評價,我認為是比較客觀的。去年,國家扶貧辦也曾透露,2003年我國未解決溫飽的貧困人口增加了80萬人。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中國的減貧步伐放緩,又如何來看待這種貧困人口越扶越多的現象? 我想,這首先與貧困人口的結構改變有關。經過“八七扶貧攻堅計劃”等多年持之不懈的扶貧努力,我國大部分貧困人口基本上解決了溫飽問題。未能脫貧的,主要是“五保戶”、喪失勞動能力的殘疾人、慢性病患者等,以及居住地自然條件和外部環境不適宜人類居住的人群。這在扶貧上被稱為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對于這部分人群,繼續沿用現行的開發性扶貧方式,無論是提供貸款,還是技術支持都作用不大。所以,必須用“輸血”的方式,也即“救濟式扶貧”,直接把資金給貧困人口進行救助。 然而,由于社會發展成本的提高,扶貧也存在邊際效益的遞減。據估算,在“九五”期間,脫貧一個人中央投入的扶貧資金———包括財政扶貧資金和信貸扶貧資金,大概要2800多元,而到了2002年,相應的資金已高達15000多元,是過去的5倍多。換言之,投入相同的資金,過去可以救助5個貧困人口,現在只能救助一人。毫無疑問,扶貧邊際成本的提高,無疑會大大拖延減貧的步伐。 其次,扶貧資金的擠占挪用以及嚴重的腐敗問題,也使得扶貧效果不彰。去年審計署審計了21個省(區、市)592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的扶貧資金,發現財政扶貧資金被擠占挪用問題比較突出。其中,用于平衡預算等4.28億元,用于買車和彌補行政經費等1.5億元;其他問題包括扶貧貼息貸款投向不合理,主要投向了交通、工業、電力、通訊等基礎性和競爭性行業,而用于扶持農戶的小額貸款卻逐年萎縮。可以說,這非常不利于發揮扶貧資金的作用。 除了上述原因外,中國扶貧效果的遞減,還有一個特殊原因,這就是在一系列制度設計上的不公。我們看到,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隨著教育產業化和醫療市場化的推行,學費越來越高,看病也越來越貴,這不僅加重了現有貧困人群的負擔,阻礙了他們脫貧的步伐,也使得低收入人群隨時都有可能被拋入貧困行列。近年來,因教返貧和因病返貧人口的增多,就是一個很好的說明。 聯合國的上述報告也指出,在廢除了公費醫療體制之后,中國70%到80%的農村家庭沒有醫療保險,這方面的缺失導致了嬰兒的不必要死亡。而恰恰是最近10年間,中國減貧步伐驟然放緩。這兩者并非偶然巧合,而是有著深刻的內在聯系。 扶貧不僅是扶貧辦的任務,要想從根本上消除貧困,必須把扶貧納入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中考慮。如果制度設計上存在不公平,貧困人口就無法從經濟的快速發展中獲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