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企業應盡納稅義務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12日 01:01 中華工商時報 | |||||||||
社評 9月10日,國家稅務總局和《中國稅務》雜志社公布了2004年度中國納稅百強企業排行榜。其中,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納稅百強排行榜被眾多媒體稱為是“潮起潮落”、“最為激蕩”的一份榜單,因為他們的總納稅額幾乎是零增長!
而這個零增長,還是在這如下環境取得的:2004年,中國取代美國,成為吸引外資最多的國家之一;2004年度納稅百強入圍門檻,由上一年度的2.21億元下降為2.02億元。 但即便是在這樣一種可以取得優秀成績的條件下,外資企業還是難有“作為”。統計顯示,2004年度外資企業納稅百強貢獻的稅收為627.77億元,與2003年的627.65億元基本持平。而且,納稅額超過10億元的企業,從2003年的14家下降到10家。而在這前10名中,汽車整車制造業就占據了半壁江山。上海通用、廣州本田、上海大眾、一汽大眾分列前四名,北京現代位列第九。這至少說明,在中國持續高熱的汽車消費市場上,外資不能也不想隱瞞自己的擴張和收益。 《中國稅務》雜志社社長張木生在公布這一結果時,不無遺憾地表示,去年中國已經成為引資第一大國,很多外企在華都賺得盆滿缽溢,但納稅卻并沒隨之增長,其中很可能存在一些問題。 會是什么問題呢?首先,毫無疑問是這些外資企業存在偷稅漏稅問題。引進外資全球第一,百強納稅入圍門檻放低,照理說納稅比重和數額都應該增長更多才對,而同時公布的代扣代繳個稅企業百強排行榜的結果,也從另一個側 面表明,外資是很賺錢的,因為一共有49家,也就是近一半的外企上榜,顯示出外企收入高的確名不虛傳,但外企納稅結果如此尷尬,令人對跨國企業的作為極端不信任。舉凡跨國公司,都一直強調須以三大責任即股東責任、社會責任和環境責任來體現自己融入當地的“企業公民”形象。先不論后兩大責任,單單一個股東責任,即公司經營成功獲取利潤回報股東,就讓外界提出疑問。不知他們在計算其利潤時,采用什么標準,但上稅的多少,須是以利潤為準核的,利潤小,則稅小,反之亦然,如此說來,這些外資企業表面看是少交稅,而實際上究竟是向股東瞞報了利潤,讓股東吃了啞巴虧,還是在股東默認下向稅務機關打了埋伏,這些問題只有外資企業自己清楚。 其次,我們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納稅信用等級來規范企業的行為,將偷稅漏稅行為的查處與納稅信用評級聯系起來。應盡快建立一套科學的納稅信用指標評估體系,用統一的標準、方法和程序,開展納稅信用評定工作。可以參照類似對企業信用等級的評定標準,從最高的A級到B級C級D級不等,每個級別中再細分3+、2+、+以及3-、2-、-等不同等級,在評定過程中,定期評級、公示,以接受社會監督。這樣,納稅信用評級好的企業,可以依法享受國家和地方政府更多管理上的優惠與便利;而納稅信用評級差的,稅務機關將依法對其采取更加嚴格的管理與監控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