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明三 北京報道
“《綱要》著力解決經濟增長方式粗放、資源短缺和結構性的生態環境問題,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和可操作性。”
9月1日,北京人民大會堂,在國家環保總局和河北省政府聯合舉辦的論證會上,與會
專家這樣評價《河北生態省建設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
這份《綱要》是由河北省環保局自然生態保護處牽頭,組織有關職能部門和專家學者,歷時兩年編制而成的。《綱要》篩選了1015項重點工程建設項目,計劃到2030年,投資4188億元,將河北建成經濟繁榮、生活富裕、環境優美的和諧大省。
環保總局局長解振華對《綱要》給予了充分肯定,認為該《綱要》的實施,對京津兩大都市生態屏障建設具有重大意義。
“成也京津,敗也京津”
“河北省的事,成也京津,敗也京津。”
應邀參加論證的專家之一,中國生態協會理事長、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王如松解釋道,“在自然生態上,京津冀共生生態圈是一個整體”,河北要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京津冀三方協作是關鍵,能否處理好與京津的關系,將直接決定河北建設生態省的最終成效。
他認為《綱要》把京津地區割裂開來,在區域統籌方面對京津冀三方的生態協作強調不夠,這是最需要改進的地方。
然而,作為《綱要》的制定者,河北方面自有其苦衷。“這畢竟只是河北省的生態規劃,我們只能強調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不能過多地要求別人。”河北省科學院研究員宋樹恩說。
宋是《綱要》起草小組的專家組組長,《綱要》的大部分內容出自他的構思。僅僅十天以前,河北省與亞洲開發銀行合作的《河北省經濟發展戰略研究》正式發布,他在研究報告中提出要建立“京津冀北生態經濟特殊示范區”,以解決環京津24個貧困縣的脫貧問題,這一構想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河北生態省的建設規劃與京津冀北生態經濟特區的設想,一前一后相繼出臺,僅僅是一種巧合?
河北省環保局自然生態保護處否認這兩者之間存在著某種必然聯系。其內部工作人員解釋說,《綱要》是從省級行政區的高度統籌一個省的生態建設,而“京津冀北生態經濟特區”只是縣區間的小區域生態模式,顯然不是一回事。
宋樹恩本人也認同這一說法。“京津冀北生態經濟特區只是《綱要》規劃的眾多生態功能區中的一個亞區。”《綱要》將這個區命名為燕山山地生態亞區,認為它既是京津冀生態保護屏障,也是平原地區眾多城市的地表水源涵養保護區,在全省乃至京津地區保護城市供水安全、防治水土流失、防減風沙災害、保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至于與京津在生態方面的合作,宋有自己的想法。“京津冀北是一個需要跨區域合作的特殊生態示范區,我們更多地強調區域內的三方協作。而河北生態省的建設規劃則更多地談自己需要承擔的義務。”
但王如松不這樣看。
“河北既受惠于京津,又受制于京津。處理好與京津的關系,是河北的最大難題。”他說,河北建設生態省的核心:一是促進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二是保障京津冀共生生態圈的安全,因此在編制規劃時必須要上一個層次,從大區域和全流域的高度考慮與京津協作,利用京津的資源和產業優勢,帶動河北經濟、社會和生態的協調發展。
不過,目前京津冀三方政府間已經建立了協調組織。據河北方面的內部人士透露,國家發改委正在編制《京津冀都市圈區域發展規劃》,在京津冀三地都成立了地方研究組,現在調研工作已接近尾聲,在規劃正式起草之前,三方會坐到一塊對話,各自提出需要協調解決的問題,面對面進行對接。
“這個規劃已經確定要納入國家十一五規劃。而且生態作為十個專項規劃之一,肯定會是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宋樹恩說,在生態方面的合作,京津冀三方在認識上已經達成共識,只是還沒有一個可以操作的框架。
水資源補償機制
宋樹恩所說的操作框架,在水資源的補償機制上已初露端倪。
河北省目前最大的問題就是水資源短缺,許多問題如土地沙化、經濟落后都是由此引發的。據《綱要》提供的數據,河北省人均水資源量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2.8%,全國平均水平的10.6%,畝均水資源占有量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1%左右;全省飲水困難人口多達200余萬人;每年超采地下水50億立方米左右,導致平原區的地下水位持續下降,已形成總面積近40000平方公里的區域下降漏斗,成為全國地下水位下降漏斗面積和地面沉降面積最大的地區。
現在,河北境內的水資源主要來自大清河、子牙河、永定河、潮白河、灤河、拒馬河等河流,年徑流量203億立方米,但工農業用水每年需220億立方米,境內河流的地表水開發利用程度高達95%以上,遠遠高于國際上公認的30%開發利用率警戒線,即使是豐水年也無滴水入海。
“河北決定創建生態省,也是環境逼出來的。”宋樹恩說,“不突出生態問題,局面將難以收拾,經濟發展也很難維系。”
河北境內水資源的短缺,已直接影響到京津兩大都市的用水安全。
如何解決用水難題,《綱要》提出按照“誰利用,誰投資”、“誰受益,誰補償”的原則,探索建立受益區對保護區的經濟補償制度,即向受益區征收資源環境補償費,專項用于保護區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同時按資源的稀缺程度適度提高資源占用收費標準。
在對河北省進行水資源的經濟補償方面,京津已有所行動。“去年春節,北京市領導慰問張承地區,給了500萬元。”宋樹恩說,這是對張承地區進行水源地保護的認可。
“《京津冀都市圈區域發展規劃》肯定會提到經濟補償機制的事。”宋對此很有把握,也寄予厚望。
王如松印證了這一說法。他說,國家發改委正在準備文件,對資源利用的跨區域補償機制會作出具體規定。不過,他認為這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河北省的缺水問題。
按照國家環保總局對生態省的標準,省內主要河流年水消耗量應控制在40%以內,跨省主要河流水資源消耗量不得超過國家分配的水資源量,地下水超采率為0。《綱要》則根據河北省經濟的發展速度和水平,制定出自己的標準:計劃到2020年,省內河流消耗量從目前的90%降到80%,地下水超采率從40%降到30%;2030年則分別降到60%和20%。
制定這一計劃時,河北方面曾寄希望于南水北調中線工程2010年如期建成供水。王如松認為,南水北調全按市場機制運作,如果把沿途調水的生態成本打進去,由受益方來補償,每立方米水價將高達六至七元,河北人還是用不起。
“即使南水北調工程建成通水,也僅能緩解地下水超采狀況,不能完全解決缺水問題。”《綱要》中的這段文字似透露,河北省的態度并不樂觀。
體制內的矛盾
那么,這份時間跨度長達25年的綱要,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緩解河北目前緊迫的生態難題呢?
在王如松看來,規劃只是紙上虛的東西,要落實到具體的政策,取決于一把手的態度。他舉例說,海南是全國第一個生態省試點,當初在省委省政府常務會討論時,有不同意見,認為海南經濟不發達,要優先考慮發展問題,但一把手的態度很堅決,最后在人大會上才獲得通過。
河北省政府態度明確,省長季允石將生態省建設作為河北現代化進程中的一項全局性政治任務,聲言要舉全省之力抓緊抓好。
據河北省環保局透露,《綱要》通過專家論證后,稍作修改,即提交省委和省政府常委會討論,近期將召開全省的動員大會,部署實施。
《綱要》分近期(2004-2010)、中期(2010-2020)和遠期(2020-2030)三個階段全面推進生態建設,其各項工作幾乎涵蓋了河北省所有職能部門。宋樹恩說,“各部門過去也抓生態建設,但在政策上有相互矛盾的地方。《綱要》是一個指向性的文件,在某種程度上統籌協調各方面的關系。各市縣、各部門都要據此制定自己的方案,逐項落實,相信幾年后會見成效。”
王如松對此并不樂觀。“生態省的創建試點是一項自上而下的運動,由國家環保總局倡導,各地自愿參加。”他說,生態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更多地需要橫向協調,而目前的體制是縱向管理,《綱要》在實施過程中,除了對外要注意與京津的區域協作,在體制內也會有阻力和摩擦。
《綱要》篩選出來的上千個重點項目,涉及投資4000多億元,如何保證資金的到位 ,就是現有體制下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雖然《綱要》主張建立多元化融資渠道,引導社會資金流向生態建設領域,但在近期內還得依靠各級政府加大財政投入。《綱要》為此要求各級政府切實保證不斷增加對生態省、生態市、生態縣建設的投入,設立專項資金,確保生態省、生態市、生態縣創建工作的啟動和順利開展。
“河北現在每年GDP總量約7000億元,但生態建設方面的投入僅1%。隨著經濟的發展,投入比例肯定要加大。”宋樹恩說,“如果生態投入能占到全省GDP的3%至4%,目前的生態問題基本可以緩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