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侯利紅 發自北京
從1998年開始建省至今走過17年歷程的海南,以旅游經濟和美女(選美大賽)經濟聞名全國。然而,在總體水平上,比起廣東,海南的步伐未免滯后。
身擔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海南改革發展研究所所長一職的陳文,對海南目前的
發展現狀自然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昨天,陳文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認為,海南應與沿海發達省區進行橫向比較,才有利于客觀思考下一步發展的目標和方向;這其中,廣東無疑應成為海南謀求經濟“快步走”的一個良好參照。
《第一財經日報》:
90年代初,海南的經濟發展勢頭迅猛,但近幾年似乎有式微趨勢,而與之毗鄰的廣東在經濟發展上卻走在全國前列。目前,海南、廣東在經濟發展水平上的差距到底怎樣?
陳文:四個字,“觸目驚心”。今年7月,我曾將所做的一個“海南與廣東經濟社會基本情況比較分析“的課題報告交到了海南省委。一系列數據帶給省委領導們巨大震撼。
人均GDP是衡量一個地區經濟發展和福利水平的最普通的標準之一。1995年,海南人均GDP為5000元,廣東人均GDP大約為8000元。到2004年,海南人均GDP還不到1萬元,廣東卻已達到2萬元以上,兩者之間的差距儼然變成鴻溝。
從GDP發展速度上看,海南從1993年起速度就一直低于廣東,其GDP的總量占廣東的分量基本上也是呈逐年下降趨勢。
從1993年至2004年,海南GDP占廣東GDP的比重從8.0降到4.9%。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廣東的經濟總量大,而海南的總量小。
《第一財經日報》:工業化程度、第三產業發展水平等都能體現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態勢,目前海南在這些方面是否也同樣落后于廣東?
陳文:根據有效灌溉面積比例、單位播種面積機械動力用量等因素計算其農業現代化競爭力,海南的農業現代化水平明顯低于廣東。海南農業現代化水平低的原因由其固定資產投資比例也可看出。2003年,農業的固定投資額僅為總額的7.14%,只占第二產業的24%和第三產業的11%。
從工業化階段的一般標準看,目前海南還僅僅處在工業化初期的發展階段,而廣東則已進入工業化的中期階段。
另外,海南的第三產業雖然比較發達,占GDP比重較高,但它的一個明顯特點是建立在低工業化水平基礎上的。
《第一財經日報》:我比較好奇的是,海南的經濟發展滯后,是因為它地理位置比較孤立這一先天弱勢還是其他原因?
陳文:地理位置自然也是一個原因,但根源還是市場化水平較低。
根據政府與市場的關系、非國有經濟的發展、要素市場的發育程度等指標,海南市場化進程綜合指數2002年排在全國第12位,有近30%的指標都進入全國前10位。不過,比起廣東,海南還是差距很大。2002年,廣東的市場化水平排在全國第1位,有近90%的指標都進入全國前10名、有近80%的指標進入全國前5名。
事實上,1990年前后,海南出臺的許多改革舉措,如企業自由登記、社會保障制度、股份制改革等均走在其他省市前面,然而,由于種種原因,海南的非公有經濟漸漸失去活力,現在的海南甚至連一家地方金融機構都沒有。
《第一財經日報》:據我所知,海南省委已經意識到目前海南亟待發展的緊迫感,在今年6月曾作出“關于加強投資環境建設若干問題的決定”。對于海南下一步如何發展,您有什么好的建議嗎?
陳文:開發南海是海南省下一步發展的重點。事實上,這也正是我們研究院目前正在進行調研的一個重要課題。
今年5月26日至27日,由中國太平洋地區合作委員會和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國家安全政策委員會聯合舉辦的“經略海洋與國家安全”研討會在海南舉行。我們研究院所提出的“把海南作為我國南海開發戰略基地”的建議獲得主辦方的認同,會后特地發來傳真邀請我們一起對此問題繼續深入研究。
未來5年,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南海油氣資源的合作開發無疑將是一大趨勢。海南可以緊緊抓住此次機遇,把自己變成我國挺進南海、進行油氣綜合開發的后方基地,如以海洋旅游為先導,開發西沙,帶動各基地建設。此外,還可爭取把海南建成臺灣農產品種植、加工和出口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