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合肥9月6日電 (記者 林立平、蔡敏)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劉福垣日前在安徽出席2005中國內地—港澳臺現代制造業暨住宅產業博覽會時指出,房地產業仍是非常有前景的長期發展產業,并且在近50年內都將實現高盈利,但目前中國的房地產業政策必須改革,其中不合理的土地批租制度是導致目前房價過高等諸多問題的根源。
劉福垣表示,目前商品房的價格是由三塊構成的:第一塊是70年的地租,土地批租,
等于讓買房子的人一下交70年的地租,因為開發商肯定要把地租轉嫁到房價里來;第二塊是配套費和稅,也是一次收70年;第三塊才是建安成本加平均利潤,這才是買房主要該花的錢。城市建設用地應該是國有土地、全民土地,地租屬于全民所有,現在住宅用地使用權批70年,經營性土地批50年,這種批租制實際上是以時間換空間,把土地所有權和經營權變相“私有化”,政府此舉既侵犯了所有人的財產權,也侵犯了十幾屆政府的經營管理權。所以,70年的批租應改為年租,即按年支付地租。如果房地產開發周期是12個月,那么房地產商只需交12個月的地租,房地產商的門檻就低了,之后誰買房成為業主,誰就逐年向國家交納地租;相應的配套費和稅也按年繳納。這兩項調整可使房價各下降20%,總共下降40%,那么房價自然就有望降下來。劉福垣表示,即便如此,房地產業在近五十年內都將是高盈利產業,只有達到了供給平衡,它才會向平均利潤過渡,而這個階段就是工業化、城市化高速發展時期,人口不可阻擋的要進城。所以,從長遠來看,中國只有通過擴大內需、提高老百姓消費能力和加速城市化等途徑才能實現“居者有其屋”的最終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