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白天亮
國企改革逐步深入
減員與再就業矛盾緩解
“改到這個層面,國企改革真正改出了味道。”國務院國資委企業分配局局長熊志軍這樣評價國有大中型企業主輔分離輔業改制。
這個層面就是“人的層面”,也是國企改革最難的環節之一。臃腫的企業要減員,這是大勢所趨,但就業再就業壓力很大。在這一背景下,2002年國家提出,鼓勵有條件的國有大中型企業利用非主業資產、閑置資產以及關閉破產企業的有效資產,改制創辦一些面向市場、獨立核算、自負盈虧的法人經濟實體,分流安置企業富余人員。
分離后,輔業單位不再是一個沒有任何產權變化的國有獨資企業,而是合格的市場主體。分離到輔業的職工,也徹底剪斷了和原企業的勞動關系,只是新企業的員工。
國資委的監測顯示,與過去國企減員增效中下崗分流不同,主輔分離中,從主體企業中分離的大多數富余職工都在改制后的輔業中獲得了較為穩定的就業崗位。這大大緩解了社會再就業壓力。而對于減員的企業來說,減員的成本也大大降低。
主輔分離輔業改制
輔業機會增加實現雙贏
主輔分離輔業改制讓主體企業輕裝上陣。“大而全、小而全”的不合理結構,一直是國有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一大障礙。實行輔業改制后,國有大中型企業原有的餐飲、娛樂、商貿等服務類單位基本實現脫鉤,醫院、技校、物業等社會服務單位獨立了出來。國有大中型企業的結構得到調整優化,可以把更多的資源、財力、精力投入到主營業務上,主業更加精干高效。
改制后的輔業企業產權進一步明晰,九成以上改制為非國有控股公司,其中職工股占到總股本的57%。產權明晰使企業的經營機制隨之發生深刻變化,員工的市場競爭意識、生存危機意識大大增強。一些企業在輔業改制中利用產權交易市場,引入了有實力的投資方,增強了發展后勁。
配套政策相繼出臺
分離改制制度日漸完善
分離改制涉及主業、輔業、職工等多個方面,操作起來十分復雜。在近三年的實踐中,國家有關部門及時總結經驗,先后下發了5個配套政策,對勞動關系、資產處置等方面的程序和要求進行了明確。最近,國資委還就企業改制中經營者持股、進場交易等問題進行研究,準備下發配套文件。
國有大中型企業分離改制走到今天,還只能說是開了個頭,據初步統計,未來幾年還有300多萬職工需要分流安置。一些效益比較好的企業中的輔業單位不愿分離,而一些資產質量不高的輔業企業則面臨難以籌集改制成本、引入增量資金的障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