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收入界定難現行內差異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04日 18:01 南方都市報 | |||||||||
作者: 羅斯丁 王潔 專家建議設置高收入數額標準,并允許各城市根據不同情況制定標準 日前,各媒體紛紛報道稱,為加強對高收入者的納稅監管,中國稅務部門正在建立個人所得稅信息化管理系統,并對作為重點納稅人的高收入行業和高收入個人作了界定。私營
IT行業 企業職位不同 收入高低不等 在記者日前的調查中,很多市民提出,IT從業人員也應入圍“高收入個人”。因為這些年來隨著網絡行業的興起及蓬勃發展,在人們心目中,IT從業人員的薪水屬于較高水平,那他們能否也算高收入個人呢? 劉先生在廣東省一知名IT企業從事市場工作,據他介紹,他進公司的時間還不是很長,“目前我的稅前工資為5000元,外加700元的房補,此外,公司每個月會存1000元到公司員工的內部卡里,這筆錢可以在公司用來吃飯或購物,也可領取現金,不過取錢出來就要扣稅。此外,因為我被派駐外地,公司每天會有一些津貼”。記者算了算,保守估計,劉先生平均每個月收入約為7000多元。劉先生還表示,他們的收入還要看年終獎,“做得好,年終獎幾萬元應該是有的”。 “高收入的標準究竟是多少呢?我覺得我們不算高收入吧”,劉先生表示,“我們行業內也是有差異的,不同企業、不同職位收入都不一樣,像中層每年可以拿到十幾萬元,他們就應該算是高收入了。” 記者隨即采訪了該企業負責研發的一位中層管理者,該先生表示,“基本工資加上公司股票分紅,再加獎金,我每年收入為15萬元左右,有個同級同事因為來的時間長一點,每年可拿到20萬元左右”。 而在國有IT企業工作的張先生則笑言,他覺得自己應該入圍“低收入群體”。工作4年,他目前基本工資只有500元,加上獎金和其他津貼,月收入3000元左右,年底獎金也不會過萬,“我們在國有單位,主要可以享受福利待遇,如平時吃飯啊什么的都不需要太花錢,不過收入就不高”。 會計師事務所 職務級別較多 收入差距較大 記者調查發現,大部分市民認為國家稅務部門規定的高收入個人都是鎖定一個群體,但在這個群體內的收入差異非常大,有人月入10萬元,亦有人月入3000元。如果將月入3000元的人亦算入高收入,并不合理。以在會計師事務所就職的財會人員為例,不同人員的收入差別就很大。 1995年,張先生進入會計師事務所,由級別最低的審計助手做起。10年里,張先生多次跳槽,并注冊了自己的會計師事務所。張先生說:“注冊會計師中僅有一小部分人屬于高收入,那就是會計事務所的合伙人和部門經理,其余的會計師都達不到高收入的標準。” “按照新《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要求,高收入者自行申報納稅,那目前情況下,哪些人是‘高收入者’?它的界定標準是什么?從立法上說,目前尚無高收入者的界定標準”,張先生對記者說:“據我了解,國家稅務總局對高收入界定仍沒有一個具體量化的標準。新《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正在征集意見,草案規定高收入者的定義為:‘年收入超過12萬元以上的個人’。如果按這一定義來看,在廣州會計師事務所工作的會計師們,僅有10%至15%的人員屬于高收入,其他人員都未達標。” 張先生介紹,廣州市有100多家會計師事務所,各個所里的財會人員工資都有一定差別,但不大。普遍來說,財會人員的收入分為基本工資和提成兩部分,大約70%的會計師的年收入在4萬元左右,20%的年收入在10萬元左右,10%的年收入在20萬元以上。另一名注冊會計師贊同這一說法,他對記者說:“一般情況下,會計師事務所都分成多個級別,合伙人的收入最高,其次是部門經理、項目經理、審計員和助理審計員。其中項目經理和審計員又分為不同級別,對應不同收入。比如,我現在是項目經理,年收入在8萬元以上,平均月收入為6000多元。這個收入能算高收入嗎?” 張先生認為,應該對高收入個人界定設置數額標準,年收入20萬元以上才算高收入。 在會計師事務所工作了4年的林小姐算了一筆賬:她是一家會計師事務所的二級審計員,每個月基本工資為2500元,一年的提成收入為1.2萬元,合計一年的收入為4.2萬元。助理審計員的收入就更低了,平均月收入2000多元。 近日,中國會計視野網站公布的一項調查也表明,在人們印象中,注冊會計師(CPA)是一種收入非常高的職業,但CPA的收入比起一般財務人員,收入差距并不懸殊。該報告分析得出的數據表明,在會計師事務所就職的財會人員2004年的年均稅前收入為57078元。 專家說法 省人大代表:年入百萬元才算高收入 省人大代表朱列玉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年收入達到100萬元才能算是高收入個人,律師、高校教師、會計師、小老板等應該算中產階級。 朱列玉表示,一般經濟學認為,“不論是一個行業,還是一個社會,都是其中80%的人獲得20%的財富,而另外20%的人獲得80%的財富,所以我認為,只有那20%的人才能算得上是高收入的人”,他說,“國家稅務部門目前的這種劃分不合理,任何職業內部都有不同級別的收入。如律師,很多畢業后進入律師業的人,月收入只有2000多元,甚至更低,遠遠低于機關辦事員的收入,只有那些工作了很多年、經驗豐富的律師相對收入會多些。” “‘高收入群體’其實是社會學概念,是整合社會結構、進行宏觀調整時所采納的一個社會學依據”,朱列玉認為,“每個職業收入有高有低,難以界定其范疇,也很難對其有一個嚴格把握的標準,行政部門不應該以行政手段——稅收執法劃分標準”。朱列玉認為,“年收入達到100萬元,才能列入‘高收入個人’行列。年收入高于10萬元、低于100萬元的律師、會計師、高校教師、小老板、外企高級白領等應該只能算是中產階級。” 此外,朱列玉強調,國家稅務部門劃分高收入行業和高收入個人,進行重點征管,他覺得并不能起到太大作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管是高收入,中等收入還是低收入,只要符合納稅要求,稅務部門就應依法辦事,嚴格執法,這才是關鍵”。 市人大代表:高收入范圍職業起點高 “這樣劃分比較合理”,市人大代表楊承華認為,列入“高收入”范圍的職業一般收入起點會比其他行業要高。 楊承華接受記者采訪時直言,他認可這樣的劃分,“我認為這主要是在工薪階層中進行劃分的,把這些職業列入‘高收入個人’比較合理”。他以高校教師為例,“據我所知,高校教師的收入還是比較高的。不可否認,剛開始工作的人,待遇會比較低,高校教師收入之間也會存在很大差距,但高校教師的待遇起點就是比其他很多職業要高”。 “我之前聽說,年收入超過10萬元就算高收入,如果這種說法有根據,我贊同這個標準”,不過,楊承華并不贊同公開這個標準,“我認為沒必要公開這個標準,中國其實現在平均主義還比較嚴重,公開這個標準,可能負面影響比較大,如有些人心理不平衡,而且也可能會給高收入個人帶來不好的影響”。 財稅專家:摸清高收入者收入很難 廣東商學院財稅專家石衛祥認為,想摸清高收入者的收入,本身就是個比較難的問題,由于收入的隱蔽性強,判定誰是高收入者時,肯定會有疏漏。國家稅務部門界定高收入個人及行業是相對合理的,全國有一個整體的標準,但是不能全國“一刀切”。由于中國東西部的總體收入有明顯差距,不同階層的人的個人收入有明顯差距,因此,所謂高收入者,很難統一界定。允許各個城市根據地方發展的情況,制定適合的標準,這樣更加合理。 石衛祥認為僅靠稅務一家,很難對所有高收入個人和行業進行監管。一些高收入個人想盡方法偷逃個人所得稅,要使高收入個人真正做到自行申報納稅還很難。要想使高收入者真正做到自行申報、自行納稅,就應該建立相對成熟的約束機制。各個相關部門相互配合,才能真正起到監控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