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權改革
即將出臺的《中共廣東省委、省人民政府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決定》,將產權制度改革確定為下一輪國有企業改革的主線之一。
結構優化國企煥發生機
目前,廣東全省擁有國有資產總量達11891億元,居全國各省(區、市)首位。截至2004年,廣東全省規模以上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2009戶,僅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的7.7%,但銷售收入、工業增加值、利潤總額、稅收總額、資產總額分別占了全省工業的20.5%、23.5%、27.2%、45.6%和29.4%。從2004年6月省國資委掛牌成立以來,省屬監管企業的銷售收入總額一直保持著增長態勢。今年頭兩個月,交通集團、廣晟公司、廣弘公司和建工集團的銷售收入同比增長均超過50%,其中交通集團的增長率高達89.53%,可謂大幅飄紅。這樣的成效,得益于廣東國企結構的不斷優化和經營機制的不斷創新。
2004年與1998年相比,全省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的戶數減少了40.49%,一大批劣質企業退出市場。截至2004年底,全省10788戶國有企業以各種形式完成公司制改造的超過90%。
實踐證明,國有企業通過改制和產權轉讓完善了產權結構,創新了機制,從而煥發了國企的勃勃生機。廣東省絲綢集團就是一個典型例子。絲綢集團二級公司改制后,總部與子公司以資產為紐帶形成產業鏈,總公司58個人帶動起150萬戶農戶,去年85個二級子公司除一家基本持平外均盈利,企業資產3個億,年出口則達到12.9億美元。
改變國有股“一股獨大”現狀
“廣東國企產權改革難度越來越大。”廣東省國資委主任劉富才對記者說。產權改革主要指國有企業產權多元化,反過來講就是,當前國有企業,尤其是省屬國有企業,大多仍“一股獨大”,企業內部沒有形成制衡機制。改革就要改變“一股獨大”的現狀。
數據也顯示,廣東在國企產權改革上,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速度趨緩。從實施《公司法》以來,廣東批準的改組股份公司才100多家;目前國有獨資和控股的國有企業在所有國有企中比重仍占65%,省直國有更是占到90%左右。
劉富才建議國有企業善于利用資本市場,鼓勵把優質資產集中起來組建上市公司,將國有股轉變為流通股。這幾年現代企業制度建設的實踐表明,利用境內外資本市場上市,是國有大中型企業推進體制創新、促進機制轉換的有效方式。上市企業要受到社會公眾投資者的監督,企業的行為要受到證券管理部門的監督,企業經營業績和重大信息要向公眾披露,這種透明產生的效果是非常明顯的。尤其是境外上市公司,重組方案要由境外投資銀行按照國際資本市場的要求設計,企業的經營業績和財務狀況要由境外會計師事務所審計,一切都將依照國際慣例進行。
重點引入戰略投資者
劉富才認為,引入高品位的戰略合作伙伴是一種被證明有效的產權改革方法。引入真正有實力、有優勢的戰略投資者,不但能改善國有企業的股權結構,完善企業治理機制,而且還可借助外來投資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迅速提高企業自身的技術和管理水平,提升企業整體素質和檔次,增強企業競爭能力。
TCL、珠江啤酒等企業近幾年的持續高速發展,就是成功引進境內外戰略投資者的實踐結果。廣州鋼琴廠,前身是二輕小鋼琴廠,也是通過改革,吸收國外資金,通過托管、收購、尖兵,目前已經成為國際上有名的鋼琴生產基地。
參與起草《中共廣東省委、省人民政府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決定》的劉文通博士透露,此次深化國企改革的政策充分借鑒了兄弟省市、優秀企業的先進改革經驗。
本報記者 謝思佳 實習生 韋小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