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地上的九三勁旅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29日 15:15 中國經濟周刊 | |||||||||
這是一片攥一把都流油、插根筷子都發芽的黑土地,加上豐富的礦藏和廣袤的森林,讓土地和資源極度貧瘠的日本人垂涎欲滴。于是,在1945年9月3日之前,日本侵略者在這片黑土地上從事掠奪開發的“開拓團”人數達到數萬人……如今這片黑土地在中國人自己手里,煥發著絢爛的光彩。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宋雪蓮/黑龍江、天津報道
8月20日,九三油脂集團老總田仁禮在他們投資一億多元建造的天津惠鑫大豆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向《中國經濟周刊》介紹自己企業的時候說,以抗戰勝利紀念日命名的九三油脂集團,已經初步實現了“走出墾區,跨出龍江,走到沿海,融于世界”的戰略構想,成為了具有產業化特色的集貿、工、農為一體,銷售收入50億元的大型大豆企業集團。 而這樣具有濃郁“抗日”情結的企業,在黑龍江墾區決不僅僅他們一家。 日本侵略者的“開拓團” 清朝初年,為保持其“龍興”之地,清政府對東北地區一直實行封禁政策,禁止漢人進入。后來,清政府逐漸廢除該政策。于是,東北地區的開荒開始了。 據史料顯示,日本侵略者在東北的謀劃已經不下二百年,比滿清和國民政府用的心機還要多。1920年代,日本就把東北的地圖測繪到連一個江邊的魚窩棚都要標明的程度,迄今都具有軍事價值。 1894年,甲午戰爭結束,日本曾產生了移民中國東北的“滿洲經營論”。 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日本侵略者為加速殖民統治,實行向中蘇邊境地帶武裝移民,炮制了一個20年內移民百萬戶、500萬人口的龐大計劃,并開始用強行驅逐、武力掠奪等形式,掀起了向中國東北進行移民侵略的高潮。 當時的日本“開拓團”侵占了黑龍江境內的大量耕地,雖然在向北大荒腹地開發的時候,“開拓團”連遭慘敗,不少成員葬身沼澤之中,但這一切仍沒有阻止日本的移民侵略。1934年12月3日,他們假手“滿洲國”頒布了《關于建設集團部落的通令》,開始強迫中國人為他們開荒種地,并切斷中國百姓與抗日武裝的聯系。 到1945年日本投降以前,其“開拓團”總數已達1131個,移民30萬人。當時,東北地區年產糧食僅在2000萬噸左右,其中1000萬噸以上的糧食還提供給了日本本土,成為了他們的大糧倉。 日本投降前夕,“開拓團”成員幾乎成了日本的棄民,他們或狼狽逃竄,或集體自戕。臨走,絕望的他們也沒有忘掉燒毀房屋、破壞機器及水利工程,從而造成了大片黑土地重新荒蕪。 從公營農場到現代化企業 1947年春,剛到哈爾濱的東北局領導人陳云和李富春就一致提出:試辦公營農場,進行機械化農業實驗,以迎接解放后的農村建設。 于是4萬復轉官兵在日本“開拓團”的遺址上,開始建立屬于自己的農場。著名的黑龍江農墾總局九三分局的前身,就是1948年冬,10余萬戰爭中負傷致殘的榮譽軍人,用1940年代日本、英國造的舊式拖拉機開荒建起的“八一五”、“伊拉哈榮軍”和“鶴山”農場。 出身于為北大荒做出巨大貢獻的鐵道兵家庭、父親參加過抗日戰爭的九三分局宣傳部副部長寧可威告訴《中國經濟周刊》,那是一批缺胳膊少腿的殘疾榮譽退伍軍人,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冒著呼嘯的大風雪和零下40度的嚴寒,架設帳篷,構筑馬架,用鋼釬鑿破凍土打出水井,在北大荒這片土地上成就了不朽的業績。 據介紹,當時陸續建起的農場啟用了與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日和榮譽軍人有關的名字,目的就是不忘前事之師。直到1953年,原有的三家農場合并成為國營九三榮軍機械農場。 寧可威自豪地說,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是九月三日,這個抗戰以后陸續建成的農場群,自然就使用了這個具有非常意義的名字,并且延續至今。而九三油脂集團,就是從這里成長起來的企業。 50多年來,僅九三分局就已經累計生產糧豆113.3億公斤;其中小麥76.3億公斤,大豆34.2億公斤,累計上繳利稅總額8億元。 作為黑龍江農墾系統舉足輕重的九三分局,不僅率先在農業上實現了現代化,還陸續建起了一批以抗戰勝利紀念日命名的大型企業,其中九三油脂(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九三豐緣麥業有限公司已經成為農業產業化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他們生產的產品都在全國具有廣泛的影響。九三種業有限公司為黑龍江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集科研、良繁、加工、銷售及進出口業務于一體,對黑土地種植業結構調整、作物品質提高、救災備荒及自身發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九三麥芽集團、年生產1萬噸醬菜的九三食品有限公司、有生產各類倉儲設備和配套農機具的九三嫩江農機廠都在當前的經濟發展中續寫著新的篇章。 如今,在黑土地上還殘留著一些當年日本“開拓團”留下的房屋,每年都會吸引一大批日本人前來參觀。 寧可威告訴記者,幾乎每一次,這些日本人臨走時都要抓一把這里的泥土帶回去,臉色凝重的他們,不知道這時候心里到底想些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