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榮與夢想——李金華視察中航審計現場素描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29日 14:28 審計署網站 | |||||||||
來源: 中國審計報 7月25日上午,北京中國國際航空公司飛行員公寓十樓會議室。笑聲接著掌聲,掌聲連著笑聲。 這是中國航空集團公司審計現場的一個座談會。李金華審計長專程來到這里聽取了京
是什么讓審計長有了這樣的感慨,這又是怎樣的一個進步? 最終目的———從系統論、信息論的高度來研究計算機審計 要從系統論、信息論的高度來研究計算機審計。把審計對象作為一個系統,讓被審計單位的信息都在審計監督范圍之內。審計人員到一個單位去,一進去就把整個資料都掌握住,通過系統分析、對照、比較,選擇其中最薄弱的部分作為重點,找出核心問題在哪里,從總體上把握,不是像過去那樣瞎碰,逮著什么算什么。用計算機模擬出審計方案,安排審計計劃時就通過數據模型來分析,就很清楚審計抓什么。從整個系統論、信息論的高度開發利用計算機,這是我們的最終目的。 這是1999年12月13日李金華對我國剛剛開始的計算機審計提出的明確要求,它為我國計算機審計指明了發展方向和長遠目標。京津冀特派辦正是以這段話為指南,踏上了計算機審計的征程。 在這次視察中,李金華將我國目前計算機審計的水平概括為三個層次,一是利用計算機實現辦公自動化、建立審計對象資料庫、法規庫等。李金華說,這是必要的,但不能只把水平停留在這個層次上。二是利用計算機進行輔助審計,對數據進行轉換,用一些小模塊進行分析。他說,能做到這一步已經不錯了,一部分單位做到了這一步,但還不是太多。三是用系統論指導信息化環境下的計算機審計。 如果說第一個層次僅是一個初始階段,是為計算機審計鋪路,而第二個層次是邁向計算機審計的一個臺階的話,那么這第三個層次則是計算機審計的最終目標。李金華把京津冀特派辦目前的計算機審計水平納入第三個層次:運用系統論的觀點,通過建立系統模型、類別模型和個體模型,把握總體、鎖定重點、篩選線索、精確延伸。 那么,京津冀特派辦是如何開展計算機審計的? 全新思維———并非僅僅是技術和方法的改變 2005年對于京津冀特派辦來說,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在這一年,京津冀辦提到最多的是轉變觀念,是審計創新,是強力推進計算機審計。以中國航空集團公司、天津海關、天津農行、河北農行等審計項目為重點,計算機審計全面推開,并在實踐中不斷完善,不斷突破(參閱本報6月27日《追逐風的速度和力量》)。 京津冀的計算機審計凸現了五個亮點。一是運用系統論的觀點,把孤立判斷變成了系統把握,既注意分析審計對象本身,又對外部數據進行對照分析,既注意數據審計又注意系統審計,既注意分別分析財務數據和業務數據,又注意對兩者對比分析。二是創造性地運用多維分析技術,把瞎子摸象變成了總體把握。也就是充分利用電子數據的特點和規律,對海量數據進行切片、切塊、旋轉、鉆取、挖掘等多角度立體分析處理,發現趨勢,尋找異常。三是憑個人經驗看賬變成了用模型進行分析,先是建立系統模型,總體把握,然后建立類別模型鎖定審計重點,最后通過建立個體模型篩選線索,有的放矢地進行審計延伸。四是審計組織和管理打破了傳統的模式,變成了資源整合、集中分析、輻射延伸為導向的新的組織方式。五是嚴格遵循質量控制模型,按照7個流程來開展計算機審計。這里要特別提到計算機審計質量控制模型和“審計中間表”這兩個成果,劉汝焯和他的同事們把它們稱之為具有中國自己獨立知識產權的技術和方法。計算機審計質量控制模型是中國的審計工作者運用IT資源,通過總結計算機審計實踐,提煉出的一個質量控制指標體系。目前,這個體系在京津冀特派辦已經全面運用到了審計實踐。而審計中間表則是對被審計單位的數據進行清理、轉換和驗證后,面向審計分析,建立起來的一個目標模式,是為審計人員提供的一個數據資源平臺。 聽到一個個令人振奮的成果,看到審計人員建立的一個個分析模型,李金華按捺不住內心的喜悅,高興地說:京津冀辦現在比原來前進了一大步,你們做到現在這樣很了不起,聽了以后很受鼓舞。他說,計算機審計是信息化環境下嶄新的思維方式和審計方式,而不是僅停留在技術和方法的層面。一定要用系統論的思維去認識計算機審計。系統論講的是事物之間的聯系,是規律。它要求思維是立體的,不是平面的。如果不用系統論的思維去認識計算機審計,就不可能實現創新。 根本出路———數字化建設和復合型人才隊伍建設 京津冀特派辦在努力推進計算機審計的同時,開展了如火如荼的審計理論課題研究。審計的多維分析技術、審計分析模型算法、數字化方案設計、計算機審計情景案例,都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受到了署領導的高度重視。其中多維分析和分析模型算法兩個課題還被列入“863計劃”。 李金華對審計的數字化建設十分重視,他反復強調:系統論最終體現在數字化建設上。事物之間的本質聯系一定可以抽象為一個數學公式。公式就是規律,掌握了公式就掌握了規律。審計數字化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審計的最終出路在于數字化。計算機審計的核心在于系統論。做到了這一點,審計質量和水平就會有很大的提高。過去我們審計一個小的單位可以不用計算機,就幾本賬,一目了然。可是現在單位數據量很大,如果不搞系統論,不搞審計方式創新,就是派500個審計人員也不行。如果500個審計人員都用手工操作的話,每個人只能看自己那一部分,就做不到總體把握。惟一的辦法,就是要有一兩個人或兩三個人運用嶄新的思維方式和審計方式,把所有的資料都掌握在自己手中,這就叫總攬全局。總攬全局就靠指揮者對所有資料的掌握、分析,被審計單位的薄弱環節就一目了然,然后去延伸、取證就容易了,對被審計單位的總體評價也就出來了。這里面就有違法違規問題、財務管理問題,也有效益問題。 計算機審計是全新的,而新鮮的東西首先沖擊的往往是人的觀念。審計組的焦戍永同志非常形象地描述了自己的轉變。他說,剛開始時自己對計算機審計抵觸心理很大,總認為自己這個年紀再學計算機實在是太晚了,覺得只要出思路讓年輕人干就可以了。而到審計實踐中遇到了很多難題,比如向被審計單位要數據時不知從何要起,和審計組一起討論問題時,也因為看不懂數據而無言以對。他形容了那段日子自己的尷尬處境,也直到那時,才真正感覺到“不懂計算機將失去審計資格”這句話沉重的分量。現在的他經過一段時間“惡補”,計算機審計業務已經變得嫻熟,心理負擔也減輕了。 審計人員的真情流露引來了同志們陣陣善意的笑聲。李金華也不禁笑出來,他說,沒有復合型的人才絕對不行。既要懂計算機,又要熟悉審計業務,同時還要有好的思維方式。數字化的建設是一個復雜的問題,不是靠一兩個人就能解決的,要培養一大批人才。 期待夢想成真 1999年,計算機審計剛剛開始時,南京特派辦突破了數據采集和轉換這個瓶頸,李金華說,你們實現了我多年來夢寐以求的愿望! 2003年,昆明特派辦在工商銀行審計現場搭建網絡開展數據分析,李金華說,我感到振奮! 今年7月25日上午,李金華在京津冀特派辦中航審計現場說:我提出的用系統論、信息論來研究計算機審計的想法都變成了現實。你們的思路是完全對的,觀點我都贊成。你們做到現在這樣是了不起的一個進步,這才是真正的計算機審計! 當“夢想”與“現實”兩個詞在不同的時間和地點不斷地重復,我們似乎都能觸摸到那些對事業充滿無限激情的心靈,那種時不我待的責任。讓我們記住這些曾讓李金華不斷感慨的瞬間,它們標志著我國計算機審計邁出的每一個可喜的具有突破性的一步;讓我們記住那些在計算機審計的路上默默前行的人們,是他們不斷的探求為中國審計事業的發展貢獻著不可或缺的力量。從夢想到現實,我們期待著那樣的一天出現在不遠的將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