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遏制水質惡化 南水北調不會成“污水北調”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29日 10:26 國家環保總局網站 | |||||||||
南水北調,這一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調水工程,不光有調水水量目標,更有水質目標。尤其在東線,重點是治污,難點也是治污。按照規劃,東線一期工程將于2007年通水,全線水質要穩定達到地表水三類標準。南水北調東線即將迎來首次“大考”。目前東線治污工作進展怎樣?“一江清水北上”的目標能否實現?近日,人民網記者深入南水北調東線調水沿線縣市進行了采訪。
目擊沿線 沿線各地關停力度前所未有 在南水北調東線沿線上,淮河水污染問題尚未得到根本性治理,蘇北、魯西南地區又是經濟欠發達地區,水污染問題比較嚴重。面對治污“大考”,沿線各地的關停力度前所未有。目前,南水北調東線的水質惡化已基本得到遏制,但治污工作仍然十分艱巨。 先看江蘇段。據江蘇省發改委區域處的戴曉茹介紹,該省對調水沿線所有新上項目都實行環保“一票否決”,所有高耗水、高污染的項目一律不能上馬。2004年全省共關停14家化學制漿造紙生產線,關閉“十五小”和“新五小”企業156家,使沿線的工業污染比重從60%降低到了45%。最新水質監測顯示,江蘇沿線已有7個斷面的水質達到三類水,完全可滿足飲用、灌溉等需要。 但江蘇也并不隱瞞本省治污工作的不足。“目前江蘇沿線污染物排放總量仍然較高,部分地區超過環境容量,沿線水質還不能持續穩定達標。”江蘇省南水北調辦主任呂振霖說。 相比江蘇,山東段治污形勢更不容樂觀。從水質監測看,山東段10個監測斷面中,只有2個達標,有2個達到五類,還有2個為劣五類(屬于不可飲用,不可工、農業使用)。為了確保水質,山東制定了比國家標準還嚴格的標準,目前已關閉了所有2萬噸以下草漿造紙生產線、5萬噸以下不能穩定達標排放的8條草漿生產線和所有5000噸以下的酒精生產線,可謂“壯士斷腕”。 在滕州市華聞紙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沈洪義說:“現在5條草漿造紙生產線全拆了,配套3000多萬元的治污設備也沒用了。一下子損失6000萬元,公司上下心里都很難受,但也只能改建新的生產線了。” “華聞公司是一年幾千萬的利稅大戶。說實在的,這一關停,企業痛,地方也痛!”滕州市副市長許廣國說。華聞公司主要污染物COD的排放量為380mg/L,雖低于國家行業排放標準(450mg/L),但高出三類水標準(20mg/L)20多倍。華聞公司離南四湖不到10公里,這么短的距離,一天排1萬噸廢水,南四湖水質根本無法保證,只能忍痛淘汰了。 據山東省環保局副局長張波介紹,目前山東段的COD、氨氮排放總量分別下降20.4%和30.7%。在棗莊薛城區主要納污河流大沙河,記者看到,水中灌木、喬木叢生,河鷗、水鳥嬉戲,入湖口水質達到三類。姚莊村村民石義年深有感觸地說:“前些年,河水流出來都是醬油色,浮著白泡。現在河變清了,水里也有魚了。” 不過,張波也坦言,雖然目前主要河流入湖口COD基本達到了100mg/L,但距南水北調東線三類水標準(20mg/L)仍有很大差距,下一步的工作任務仍然很重。 直面挑戰 結構性污染突出,配套工程滯后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結構性污染突出、配套工程滯后是當前南水北調東線治污工作面臨的兩大挑戰。 在南水北調沿線蘇魯兩省的經濟欠發達地區,傳統重污染企業大量存在,因這種經濟結構不合理帶來的結構性污染問題依然突出。數據顯示,這些區域造紙、發酵、化工等幾個行業對經濟的貢獻率不足1/3,但產生的COD卻要占到工業排放的80%。 “幾十年的污染問題,集中在這幾年解決,難度很大。”山東濟寧市環保局副局長郭學農坦言,“濟寧市化工企業眾多,即便按現有標準全部達標排放,仍難以使水質達到三類標準。” 令人頭疼的還有死灰復燃的“五小”企業。許多企業都是當地村鎮唯一的經濟支柱,關停難度大,偷排現象很難避免,而一個重污染企業就能污染一條大河。這對于河網密布的南水北調沿線,無疑也是個隱患。 除了結構性污染突出外,配套工程滯后也是制約水質達標的重要因素。南水北調控制污染,一是讓工業、生活污水全部進入污水廠處理,二是通過截污導流工程,將污水廠處理后的尾水導入其他河道入海,不讓尾水進入南水北調工程。 然而,在調水沿線,一些已建成的污水處理廠管網不配套,難以發揮應有的效用。在江蘇宿遷市,城南污水廠設計日處理污水能力2.5萬噸,因管網不配套,目前污水收集量僅1.5萬噸,大量未經處理的污水排入河道,致使目前宿城區宿城鎮南500米處斷面水質為劣五類,總磷超標10倍多。據了解,這種現象在沿線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江蘇有50%的污水處理廠亟待管網配套。 由于多方面原因,特別是資金缺口大,目前截污導流工程大都沒有動工。沒有截污導流,污水廠的尾水找不到出路,就會流入運河,影響水質。 治污攻堅 南水北調工程能夠建成“清水走廊” 國務院南水北調建委會辦公室主任張基堯認為,水環境治理與保護是南水北調工程成敗的關鍵。如果調來的是一渠污水,我們就難以向受水區人民交待。他還說,既不能因為看到水污染防治工作存在問題,就喪失治污信心,也不能因為治污工作有所成效,就覺得治污可以掉以輕心。 一場新的治污攻堅戰又將打響。 為解決結構性污染這個大難題,山東將大力發展循環經濟,讓錯位的資源重新歸位。張波介紹,今明兩年山東省將投入72.3億元,將污染物排放量再削減60%以上,讓沿線“有河就有水,有水就有魚”。據悉,江蘇省也將投資49.5億元用于治污,進一步調整產業結構,推行清潔生產,加大治污力度。 讓人欣喜的是,一些企業已經做出了嘗試。“如今環保可不是包袱了。以前處理1噸污水要花27元,現在1噸污水能收益20元!”山東菱花味精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鄭文敬說。原來,經過處理,高濃度有機廢水變成了飼料蛋白、無機肥、脫鹽液有機肥,年創收2000多萬元,實現了由被動治污到主動污水利用的轉變。 一方面削減工業污染排放,一方面將污水充分“治理、截污、導流、回用”。到2007年,江蘇段14個治污控制單元將發揮作用,山東省沿線的44座污水處理廠也將全部完成管網配套、脫氮除磷等建設,滿負荷運行。 尤為可貴的是,在調水沿線,人們的環保意識在不斷增強,政府的治污信心也在不斷增強。隨著南水北調東線治污步伐的不斷加快,有理由相信,將南水北調工程建成“清水走廊”的目標是能夠實現的。 《人民日報》 (2005年08月29日 第十三版)新聞來源: 人民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