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域金融空心化:一個中部地區的范本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25日 03:41 第一財經日報 | |||||||||
本報記者 冉學東 特約記者 黃新生 發自北京 2005年年初,駐馬店市新蔡縣澗頭鄉小李莊村養豬專業戶倪中友打算擴大養殖規模,計劃把生豬存欄300頭逐步發展到1000頭。 他知道向商業銀行借貸難度較大,于是先向親朋好友借了5萬元,但是這點資金根本不
無奈之下他先后向當地農行縣支行營業所和農信社申請貸款10萬元,但先后被拒絕。其理由一是農行縣支行營業所對農戶不貸款,同時貸款權上收,基層沒有貸款權;二是為防范風險農信社對農戶都是小額貸款,其金額一般不超過5000元;三是他屬于個體戶,既沒有資產作抵押,又缺少有實力的個人和企業為其作擔保。 因此倪中友只能用這5萬元資金來擴大生產,但是這無疑影響了他的計劃。 倪中友具有多年的養殖經驗和一定的技術,本人又能吃苦耐勞,在農村被譽為能人。他通過幾年的努力在其本村已經是小有名氣的養殖專業戶,他通過自籌資金3萬元、農信社小額貸款3000元、扶貧貸款4000元,發展到現在,他的年銷售收入已達3萬多元,盈利1萬多元。 縣域金融空心化 一位當地金融監管機構的人士說,這種情況在整個駐馬店太普遍了,這是中西部地區部分縣域金融空心化的一個表現。 “近幾年,駐馬店市縣域國有商業銀行支行各項貸款增加幾乎為零,這是造成縣域金融空心化的一個直接原因。”駐馬店市銀監分局的一位人士表示,再加上郵政儲蓄的吸儲,這些直接造成了整個駐馬店市縣域經濟發展的障礙。 “這種情況在中西部欠發達地區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杜曉山說。 駐馬店市銀監分局的一份調查顯示,截至2005年6月末,縣域金融機構各項存款261.8億元,其中國有商業銀行縣域支行各項存款為185.9億元,占縣域存款的71%;縣域金融機構各項貸款151.7億元,其中國有商業銀行縣域支行各項貸款僅占縣域貸款的20%。由此可以看出,縣域國有商業銀行支行信貸資金離農村經濟發展越來越遠。 駐馬店市銀監分局的人士表示,資金是地方經濟發展的血液,縣域銀行資金的大量外流,給農村經濟發展造成貧血,給農民創造財富帶來制約,襲擾了地方經濟發展中的正常資金循環。 “一些國有商業銀行在整個駐馬店市的貸款只有二三十個億,還不如溫州地區一個小型的農村信用社。”他說。 調查顯示,近幾年來,駐馬店縣域農村經濟發展的最大障礙就是資金匱乏,中小企業、民營企業貸款難的問題一直在影響著地方經濟的發展。從以上數字可以看出,縣域國有商業銀行支行存、貸款的增長速度與縣域經濟協調發展的需求不相適應,即存款持續增長,而投入到縣域經濟建設的信貸資金卻微乎其微。國有商業銀行存款資金持續上存,加之郵政儲蓄吸收的存款;而靠農信社的短期貸款很難滿足當前的縣域經濟發展。 縣域金融空心化的原因 首先就是國有商業銀行吸收的存款除上繳存款準備金外,大部分都被國有商業銀行內部上存。現在,縣域各國有商業銀行基本不對企業發放貸款(除了農行發放項目扶貧貸款)。 而農村金融現在唯一的主力軍——農信社發放的是小額農業貸款,這些資金根本無法滿足地方經濟發展的需求。 那又是什么因素導致縣域銀行資金外流的呢?駐馬店市銀監分局的人士認為,主要因素有以下幾點:一是近年來地方經濟不發達與信用環境的不規范;二是企業資產負債比例高,資金周轉渠道不暢,特別是信用程度偏低,借企業改制逃廢銀行債務等;三是國有商業銀行上收了縣級支行的信貸審批權;同時國有商業銀行內部的信貸責任制也大大約束了縣域經濟的貸款;而且目前的大多國有商業銀行實行“零風險”管理,一些效益好的企業也被銀行拒之門外。 該人士認為,應這樣防止縣域經濟資金外流:首先政府要筑巢引鳳,像招商引資一樣重視銀行的資金安全。變直接干預為間接調控,依靠環境吸引銀行資金,依靠項目建設吸引銀行資金,依靠政策服務吸引銀行資金;其次銀行坐等改為行動,轉變經營理念,把信貸資金當成商品去推銷;再次企業要把自己發展成為符合經濟條件的信用載體,建立起真正的現代企業制度,健全企業信用制度,只要把信用制度融進企業的經營發展中,銀行就會增強信貸投入的信心。用市場化的辦法解決問題 杜曉山認為,資金外流現象是比較普遍的,確實有這種情況。所以現在的問題就是怎么能夠建立一種機制保證資金回流到農村;第二個問題是,能不能吸引社會的資金或資源發揮它在縣域金融中的作用;第三就是能不能建立一種新的風險比較小的機構來補充資金的來源。 “肯定是要采取多種手段來補充資金的空白。”他說。 他說,現在在縣域經濟中發展小額信貸機構的主要問題是監管力量不夠,容易形成風險。所以現在對民間金融機構的設立思路就是,既能滿足資金需求,還要吸收社會的資金進來,同時要有能力監管,保證不出大的系統性風險。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張軍對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表示理解。他說,造成縣域經濟資金外流的主要原因是市場選擇的結果。四大行改革就是要規避風險,縣域經濟的信用環境比較差,貸款風險大,在這些地區不盈利,當然它們會放棄縣域經濟,這種狀況在東南沿海地區就不是很明顯。 但是如何解決縣域金融空心化的問題呢?市場化的問題還是要用市場化的辦法解決,風險高的地區貸款利率高一些,資金自然就流向了利率高的地區,這是自然規律。 但是利率太高,企業成本加大,這也阻礙縣域經濟的發展,如何解決這個矛盾?他說,那就需要政府實行減免營業稅和貼息等優惠政策,當然農業保險等也應該在農村開展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