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滬雙城記:綜合改革試驗互促互動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24日 23:11 第一財經日報 | |||||||||
《第一財經日報》:時間讓標兵變成了追兵,深圳近年來似乎被邊緣化了,尤其最近浦東獲批綜合改革試驗區,您對此怎么看?深圳可以在哪些方面作出新的嘗試? 鄭劍飛(廈門市體改辦主任):浦東率先獲批“綜合改革試驗區”,我個人認為不會影響特區的先行先試。一方面,先批浦東,并不能說明就不批深圳。我個人認為,深圳基礎好,還是完全有條件的;另一方面,特區自身也要主動,這尤其重要,不能坐等中央政策。
今年去深圳參加體制改革會議,聽了李鴻忠書記的演講,頓時有“眼睛一亮,心胸開闊”之感。他講一方面要繼續改革,同時要講策略,就是“積少為多”,改革不一定每一項都要轟動全國,先從小處著手。令我印象深刻。 遲福林:深圳與浦東是相互促進的關系。深圳改革開放起步早,成效比較明顯,在國內外產生了較大的影響。應當說,過去25年就是深圳綜合改革試驗的結果。下一步,建議繼續把深圳作為“國家綜合改革試驗區”,以使深圳為全國的改革開放繼續作出新的貢獻。 李善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與區域經濟研究部部長、研究員):其實,應該不會有太大影響,中央政府絕對不會限制你改革。 邵善波(香港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總裁):深圳多年來在市場運行機制方面已經借鑒了香港的一些經驗和模式,還可以借鑒香港一些較成熟的行政管理經驗,比如說:香港的教育、社會服務、醫療等一些重要的功能機構,都是民間非政府機構或者半官方機構。政府通過社會團體辦學、辦醫院,資金來源由財政撥款或自籌解決。深圳的優勢是在香港旁邊,很多東西可以學得很快,有條件成為全國的典范,當然這中間困難很多,需要一個觀念的轉變。 目前深港兩地的合作落后于應有的水平,民間交流多,政府級交流少,F在能看到的合作主要在大學間的交流,同時還有醫院建設方面的合作,這些遠遠不夠。 梁桂全:跳出深圳能否成為綜合改革試驗區這個話題,從苦練內功的角度來看,深圳還需要做很多事情。綜合改革進程中,需要科學理性精神作為基本的思想方法論。過去的改革是以問題主導系統,即以直接解決當前問題為主;下一步則更需要從系統、全面、綜合構建和完善現代社會組織體系和制度體系,自主地系統地推進和深化體制改革和制度創新。這是一個更龐大的制度建設工程。深圳的綜合改革,要從遵循現代文明社會發展的基本趨勢和本質要求出發,形成自己獨特的理性體系和新內涵,或者如相對于上海、天津等開放城市不一樣的具有深圳特色的新內涵。關鍵是深圳應該以科學理念指導,用更理性的模式進行制度創新。 我們看到深圳新一屆政府已經提出“效益深圳”和“和諧深圳”的發展目標,以及“淡化GDP”的理念,這預示著深圳將來的發展道路,將可能是科學和理性的,更加體現發展對人的價值和尊嚴的重視,對人的生存命運的關注和其生存環境的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