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中國紡織品劫難重重 商務部的樂觀從何而來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23日 01:01 中華工商時報 | |||||||||||
本報記者 程凱 2005中國紡織品出口的問題真是說不清道不明了。年初一段瘋長,緊接著遭遇歐美設限危機,然后中歐達成妥協(xié),中美談判一輪接著一輪地沒有結果。縈繞在紡織服裝制造商身上的一種不確定性從來就沒有消失過。
可就在這樣的一種狀況之下,商務部外貿司負責人21日在就中歐紡織品諒解備忘錄執(zhí)行情況答記者問時卻表示:中歐紡織品諒解備忘錄簽署后,我國紡織品整體出口環(huán)境正在向好的方向發(fā)展,今年我國紡織品整體出口將保持平穩(wěn)較快發(fā)展。 在“貿易商搶關及統(tǒng)計差異引發(fā)我國部分紡織品在歐卡關”,“美國希望在更廣泛范圍內對中國產品實施限制”的情況下,商務部的樂觀究竟從何而來呢? 中國有句老話,叫做“會哭的孩子有奶吃”。孩子其實是一個天生的談判者,他的談判技巧就在“善于叫苦”,讓自己的任何“談判請求”,有時候甚至是過分的請求,看起來都是那么的有道理。 商務部與美國對手之間進行的一場紡織品貿易談判還遠沒有結束,但是和“會哭的孩子”不同,我們居然在遭受歐美出口限制之后,還在表示“整體出口環(huán)境向好”、“整體出口平穩(wěn)較快發(fā)展”。難道歐美的對華設限措施,壞事變成了好事了? 該負責人說,“備忘錄簽署后,迄今為止,還沒有一個國家對我國紡織品出口做出新的設限決定,美國已兩次推遲對我6種紡織品做出是否設限的決定,我國與發(fā)展中國家在紡織品貿易上的矛盾也得以緩解”。 可是就在19日,哥倫比亞政府已經(jīng)宣布,“從即日起把對從中國進口的部分商品的關稅稅率‘臨時性’提高到61%至87%,以限制中國商品大量進入哥倫比亞市場”。而哥倫比亞新的關稅政策主要針對的就是中國的部分紡織產品。 商務部分析了今年前7個月的海關出口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認為紡織品出口在6月、7月兩月得到了恢復性增長,“扭轉了今年4月、5月因美、歐相繼對我出口設限導致我出口增幅大幅下滑的勢頭”。但是,這樣的數(shù)據(jù)同時也可以被認為是“紡織企業(yè)為了爭搶出關而導致的暫時性現(xiàn)象”。 我們可以分析一下商務部門的措辭。準確地講,商務部表達了這樣一個意思:中歐之間達成了一項協(xié)議,而協(xié)議的達成消除了對歐出口的不確定性,因此對歐出口形勢將較為穩(wěn)定。商務部如此表態(tài)也部分地針對美國,商務部希望中美之間也可以盡快解決分歧,達成一項協(xié)議,消除中美紡織品貿易中的不穩(wěn)定性。 “好心不一定得到好報”,這可是談判中的原則,商業(yè)談判講的不都是“誰是誰非”,更多的是相互之間利益的博弈,是在相互退讓之中達成一項讓雙方都滿意的結果。因此,談判的氣勢尤為重要,聰明的談判者知道“威逼利誘”,狡猾的談判者知道“大吐苦水”。 而談判過程中最要不得的一件事就是:告訴對手,“即使你對我采取了某某措施,也不會對我造成多大影響”。美國談判者在談判中不斷地抱怨說:自己受到了美國國會的壓力,如果中國不妥協(xié)就會有“什么什么法案”出臺。中國談判者就是不抱怨,也大可不必顯出一副“泰然處之”的樣子。 在對華紡織品設限的問題上,歐盟和美國并沒有本質上的差別,只不過一個是在談判過程中給足了中國人面子而后還撈到了不少實惠;而另一個則更加強硬,希望通過漫長的談判獲得更多實惠罷了。 因此,可不要說什么“中國人滿意中歐模式”。相反,中國談判者必須告訴美國對手,中歐之間達成的協(xié)議是底線,中國的讓步幅度以此為止。這是一個談判者應有的“開價”水平。 作為談判者,光強硬是不行的,不強硬是萬萬不行的。如果你不夠強硬,你將面對的就不僅僅是一個歐盟,一個美國,還會有像哥倫比亞一樣的大大小小的國家像歐美“學習”。除非你早早就發(fā)出信號,歐美在中國身上也不會得到多少好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