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價暴漲 長江上游產煤區農民被迫上山砍柴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22日 14:02 新華網 | ||||||||||||
新華網成都8月22日電 (記者 李舒、叢峰、王麗) 煤炭價格一路飚升、煤礦投資一片火熱。然而,在地處長江上游烏蒙山區的云南昭通、貴州畢節的一些產煤區,當地百姓卻因無力購買價格不斷攀升的煤炭而深陷燃“煤”之急,被迫重新拿起斧頭,上山砍柴、砍樹維持生活。 這邊煤炭外運不斷,那邊農民上山砍柴
云南省昭通市鎮雄縣位于長江上游赤水源,屬于長江上游天然林保護區,又是云南煤炭資源最為豐富的縣區之一,轄內35個鄉鎮都分布有煤炭資源。 近日,記者在川滇兩省交界處采訪時看到,從四川敘永縣經云南省威信縣到鎮雄縣的交通主干道上,每隔兩、三分鐘就能看見川、云、湘、貴等地牌照的5噸或10噸載重卡車,滿載著煤炭,往四川方向運。尖山鄉布丈村村民曾道權告訴記者,村子旁邊的山上就有五個煤礦,最近平均每天要拉出50多車煤炭。 然而,當記者來到鎮雄縣產煤鄉鎮的農民家中探訪時,卻發現百姓家里的存煤少得可憐,部分人家已經斷煤多時。初夏的滇東北高寒山區依然寒氣逼人,農民仍需烤火取暖,而當地的主要作物烤煙、玉米烘烤也需要大量煤炭。但面對節節高漲的煤價,農民守著煤山只有“望煤興嘆”,重又燒起了柴。 果珠鄉魚洞村委會下石院村民小組組長汪繼貴說,一開始大家還是揀小灌木和枯枝椏,可后來碗口大的樹也開始有人砍了。他說:“有的人先砍房前屋后的,再砍自留山上的,最后就到離路邊遠的、看不見的深山老林去砍!” 70歲的鄧聲偉老人辛酸地說:“自從20世紀六七年代之后,我們就沒燒過柴了,去年實在是買不起煤才開始砍柴。今天一大早兒子就上山了,全家人等著他砍的柴燒飯哩。” 在一農戶屋前,記者看到堆放著不少小桶粗的樹樁,有樺樹、泡桐等,戶主鄧成忠說:“這些都是自留山上我自己種的。可自留山上的樹木也燒不了多久啊,像這樣下去,每天都要砍三、四十公斤,最多只能燒兩個月了。”魚洞村委會副主任龔成林告訴記者,整個魚洞村委會30個村民小組1300多戶,現在至少有800戶砍柴燒。他說:“現在樹葉、包谷草、灌木都燒光了,照這樣下去不消(不到)3年,山頭上就只剩下石頭了!” 據鎮雄縣林業局2004年的一項調查顯示,全縣35個鄉鎮中已有21個不同程度地存在砍柴的情況,2004年全年砍伐天然林的數量已達1221.8噸,情況最為嚴重的干溝鄉,有4個村委會的1200多戶農民曾砍伐天然林達600噸。 同時,貴州省畢節地區赫章、納雍、威寧等縣林管站的干部也向記者反映,煤炭價高,農民開始撿柴、砍房前屋后的樹木,這些現象給林政管理帶來較大壓力。 農業稅減免難抵煤價上漲重壓 而對昂貴的煤價,產煤區農民微薄的收入難堪重負,剛剛執行的農業稅減免帶來的輕松迅速被抵消。 據鎮雄縣人民政府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2004年能源趨緊使煤炭價格不斷上漲,到2004年5月,鎮雄縣塊煤、面煤每噸井口價由原來的40元、20元分別上漲到80元、30元,8月再度漲到110元、50元,如今已漲到240元、140元,在花朗鄉等一些交通不便的邊遠村寨,塊煤每噸到戶價已高達350元。 與暴漲的煤價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鎮雄屬國家重點扶持縣,2004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僅1065元,遠低于云南省平均水平,實際現金收入僅有三、四百元。 果珠鄉魚洞村委會下石院村民小組組長汪繼貴說:“煤運到這里每噸要280到300元,普通農村家庭每年不種烤煙也需要4噸生活燃煤,要1000多元,可我們村去年人均現金收入只有200元左右,怎么燒得起?寨子里的50多戶已有40多戶砍柴燒了,不砍柴這生活沒法過!” 鎮雄縣煤炭局局長熊昌學算了一筆帳,全縣30多萬戶農民,每戶每年按照4噸用煤計算,保守估計2004、2005年每噸燒煤上漲100元,全縣僅燒煤一項農民將多支出1.2億元。2005年這個縣全面取消農業稅,總數約為2000萬元。兩相抵消,全縣農民負擔足足增加1個億。很大程度上導致當地農民重新返貧,生活水平下降。 據了解,去年以來煤炭緊缺,不少外地商人到西南產煤區購煤,當地煤價隨行就市,翻番上漲。盡管如此,外地收購商還是挖多少就拉走多少。記者暗訪了云南和貴州的幾個煤礦,發現幾乎都沒有存煤。一煤礦老板告訴記者,生產一噸塊煤的成本價約為100元,但井口價賣到240元,但還是供不應求,因為這一噸煤運到浙江、上海,市場價高達700-800元。 調控煤價需行政和市場“兩手”并用 有關專家認為,若不及時加強煤炭資源調控力度,保障貧困群眾的權益,現實生活將逼著老百姓把斧頭對準森林,危及長江生態安全。他們建議,政府應采取“行政”與“市場”兩手并用辦法,來解決百姓燃“煤” 之急。 記者了解到,昭通市、鎮雄縣各級黨委、政府認識到煤價過高對當地的不利影響后,對百姓生產生活用煤困難的問題相當重視,先后出臺了八項措施解決這一問題。其中核心措施是向村民供應平價煤,一般農戶每年每戶兩噸,貧困農戶每年每戶3噸,農戶憑政府發放的煤票到就近指定的煤礦購買平價煤。 但措施執行下來仍遇到不少尷尬。鎮雄縣政府的調研報告中指出,困難來自于煤礦產量不穩定、供煤能力不足。目前鎮雄縣125對礦井中,可以合法組織生產的只有13對B類礦井,還有112對礦井未具備生產資格;而部分礦井由于礦界糾紛、與周圍群眾的矛盾等,常處于停產或半停產狀態。另一方面,煤炭外銷量大,也打破縣內煤炭的供需平衡。 記者通過調查還發現,平價煤供應政策的實惠很少能落到老百姓頭上。尖山鄉布丈村村民宋元龍說:“拿著煤票也領不到煤,明明看見有拉煤的大車從山上滿載而歸,而老百姓去買平價煤時,礦老板就說沒有煤了,要么就給你最差的煤甚至是煤矸石。”一村民告訴記者,不是每個村子都領得到煤票的,鬧得兇的村子就給,兇一點就給的多一點,沒人鬧事的村子就沒有煤票。還有一些急著用錢的農民,甚至以每噸15元的低價賣掉了煤票,反而讓那些“二道販子”賺了錢。 鎮雄縣煤炭局局長熊昌學認為,在煤價上漲不可避免的情況下,應采取行政干預和市場調節兩手并用的辦法調節資源分配,保障當地群眾利益。例如,以即時的市場價格為標準,計算出其與平價煤的差價,然后要求煤礦企業用現金將差價直接補貼給農民,農民自由支配隨意購買燃料,以此根除發煤票的諸多弊端。在國家尚無明確政策的情況下,這是各地根據當地實際探索出來的較為簡單但切實有效的補償辦法。 一些基層干部表示,最好的辦法是盡快研究東西部地區資源分配的調控問題,建立資源補償機制,平衡貢獻與收益的關系,如控制煤炭外運數量,對外運東部沿海的煤炭征收出境調節基金等。貴州省畢節地區納雍縣林業局營林站工程師明建提出,對于天然林保護工程重點縣,解決生活用煤與林業管理的矛盾,國家應考慮適當提高薪炭林的采伐指標。也有專家表示,加快農村新的清潔能源的開發與建設,才是解決西部資源掠奪式開發、建設節約型社會的根本之策。(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