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口工業難以承受之輕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22日 07:33 第一財經日報 | |||||||||||
本報記者 孫榮飛 發自北京 營口,作為沈陽經濟區的唯一入海口,在為其他6城市提供“出路”的同時,也為自己突破發展瓶頸尋找到了出路。這一切在經濟邏輯中顯得是自然而然,而在實踐中走并不容易。
營口模式有點孤獨 正當東北其他城市忙于國企改制、而民營企業剛露頭的時候,營口卻早在兩年前就已“輕舟已過萬重山”。 到2004年,營口市應改制的510戶企業中已改制496戶,改制面達97%,其中產權意義上改革的465戶。 但是,營口的背后卻是孤獨,營口模式具有難以外傳的獨特性。 營口市常務副市長張鐵民對記者說:“在營口只有一家中直企業——大石橋耐火材料廠,其余大都是市屬的國有企業集體企業。這種狀況有利于地方領導采取主動權,發揮領導干部的絕對因素。” 除了大中型國企較少外,營口國企改制成績斐然的另一個“偶然性”因素是,在營口連續7年換了6個主要領導后,1998年現任市委書記孟凡利正式上任。 他毅然放棄在保持原有體制框架不變的前提下,搞技術改造和上新項目的路徑。孟凡利于1998年初,國家還沒有正式下達國企三年改革脫困任務之前,就大膽提出營口工業經濟衰退的癥結是國有企業的體制和機制問題,并動手治理。 在東北,率先吃起了螃蟹的營口,其民營企業幾年后出現了與蘇浙粵相同的一幕。 營口市經濟委員會副主任王明亮向記者列舉了三個營口企業:青花集團是全國最大的鎂制耐火材料生產企業;2004年實現產值20億元的盼盼集團作為全國民營企業五十強之一,2004年產值16億元;三征公司的三聚氯氰目前產量居亞洲第一,世界第二。十幾年前,這三個企業還是小集體企業、小民企,如今卻已成了營口的標牌。 但是,令人難以接受的是,營口市國民生產總值在2004年卻才有318億元,位列全省第7位。國企改制在營口即將謝幕,那么新的經濟增長點在哪里呢? 產業政策避輕就重 實際上,在2004年,營口經濟結構已經開始向重化工業轉型。營口輕重工業比重已經調整到31.7:68.3,并且重工業增速快于輕工業17.9個百分點,其中,冶金工業增長62%,石化工業增長44.9%,鎂質材料工業增長44.7%,裝備制造業增長53.2%。 張鐵民感到發展具有傳統優勢的輕工業不是長久之計。營口輕工業發達的特點,的確便于國企改制,但對GDP裹足不前的情況不能改變多少。 “而且,現在民營企業要更上一層樓,靠自身發展已很困難,怎么辦?”張鐵民感到,營口已經到了突破封閉式經營,承接雙向輻射,借助周邊城市和海外產業轉移來提升營口經濟的關鍵時期。 其中,“承接雙向輻射”的平臺就是營口三港:鲅魚圈港、營口老港和仙人島港。 “我覺得我們要打港口經濟這個牌。”曾擔任過遼寧省發改委副主任的張鐵民對記者說。 營口決意打造港口經濟平臺,目標直指做強冶金、石化、精細化工、新型建材、農產品深加工等五大產業,實現經濟由輕工業化轉向重工業化的轉型。 在“借助周邊城市”方面,營口很幸運,它周邊的城市:鞍山、本溪、撫順、遼陽、沈陽,都屬于原材料工業和裝備制造工業。 “原材料工業和裝備制造工業是各種原材料、各類產品大進大出的工業,需要構造暢通的物流通道和寬闊的物流平臺來支撐和加以保證的。”營口市發改委主任朱毅力表示:“鞍山、本溪的鋼鐵工業發展需要進口鐵礦、出口鋼材;撫順、遼陽石化工業發展需要進口原油、出口石化產品;沈陽大型成套裝備的轉運;鐵嶺煤炭、糧食的外輸,都需要功能完善、吞吐能力強的大型港口給予保證。” 而大連港的發展的并沒有給營口港造成太多影響,營口雖毗鄰大連,但離東北腹地比大連足足近了200公里。 克隆蘇州工業園 沈陽、本溪、撫順、遼陽、鞍山、鐵嶺把出海口設在了營口,而營口也把自己押在了港口所在的營口開發區。 但是,營口開發區的建設并不盡如人意。營口開發區屬于經國務院批準的54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之一,但從經濟總量上看,最新數據顯示營口開發區實現國內生產總值排在第30位左右,工業總產值、出口創匯、財政收入、稅收總額、實際利用外資等主要經濟指標均排在30名之外。 更令孟凡利焦慮的是:“安徽蕪湖開發區經濟規模比我們還小,可是人家已成功地引進了德國西門子、日本川崎重工等8家世界500強企業。”而營口開發區內的500強企業,到目前為止只有英國庫克森集團一家。 沒有大項目使開發區難以形成以龍頭企業為主的產業群,眾多小企業也沒有形成協作配套關系,相當一批小型企業屬于出口加工型,企業關聯度低,沒有形成產業鏈。 對此,聞世震還在省委書記任上時就直言不諱的指出:“營口開發區建設到今天,仍沒有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臨港工業。” 但這一切都將可能發生轉折。 今年6月中旬,營口和新加坡簽訂了在營口建新加坡工業園區的雙方意向書。根據意向書,營口將拿出214平方公里來建新加坡工業園區,這個面積將是新加坡國土面積的三分之一,而相比之下,蘇州新加坡工業園區當初的規劃面積只有70平方公里。 “現在大型的工業園區在東北還沒有,如果發展理想的話,營口工業園的規模應該比蘇州工業園區還要大。省政府明確提出全力支持營口港建設新加坡工業園。”張鐵民透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