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造船廠:黃浦江畔的歷史觀照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20日 14:55 21世紀經濟報道 | ||||||||||||
本報記者 周揚 實習記者 于泓 上海報道 日式拉窗——上下兩扇,通過滾輪與鉸鏈相連,輪軸處銹跡斑斑,窗格上朽漆剝落。窗外,是機械的隆隆轟鳴。 在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行政辦公樓里,這樣的日式拉窗是唯一留存下來
“始而演習,繼而試造” 近代中國造船是從仿制開始的,走的是“購成之后,訪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習,繼而試造”之路。 1865年,李鴻章透過海關道的丁日昌以四萬兩白銀的代價買下位于上海虹口的美商旗記鐵廠(Thos.Hunt&Co.)的所有機器設備,并以兩萬兩白銀購買了其庫存原料和工具,定名為“江南制造總局”,開始生產洋槍和彈藥。 1867年,由于上海虹口已成為美國租界,美方不允許中國人在租界內生產軍火,于是江南制造總局于當年九月在高昌廟征地70畝建設新廠房,這便是今日江南造船廠的現址。 1905年4月,造船業務正式從江南制造總局劃分出來,局塢分家,命名為“江南船塢”;辛亥革命后,江南船塢更名為“江南造船所”,由此開啟了江南造船廠隨后25年的黃金歲月。 1920年,江南造船所為美國建造的第一艘萬噸級運輸艦“官府”號下水,打破了“中國不能造大船”的說法。連同“官府” 號,江南造船所為美國一共制造了4艘萬噸級遠洋運輸艦,震驚世界造船業。這筆大訂單,使江南造船所當年的營業額高達1800萬銀元,年盈余有200萬元,改變了以往負債經營的格局。 技術革新“擱淺” 1931年“九一八”事變前夕,國民黨海軍部向日本播磨造船所訂造了一艘輕巡洋艦“寧海” 號。江南造船廠由馬德樹任主設計師,仿造出“寧海-2”號1艘,配于此艦,性能相近。 鑒于江南造船所歷年承造各種艦艇的能力,國民黨海軍部決定由江南造船廠仿“寧海”再造1艘姐妹艦“平海”號——這是中國自制的一艘輕巡洋艦,其武器裝備和戰斗力在當時的國民黨海軍中是最先進的,擔當第一艦隊旗艦的使命。 當時在船舶制作中的一個重要變化,就是開始在船體建造中采用新興的焊接工藝。現任江南造船集團公司黨委宣傳部部長曾明告訴記者,“平海”號在鋼板連接中已經使用了電焊技術,采用鉚釘與電焊結合的混合式連接法,“這在當時的造船工藝中,已經接近世界領先水平。” 然而,日本的入侵,打斷了江南造船所技術革新的進程。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為了阻遏日本海軍長驅直入長江,國民黨軍事當局決定堵塞江陰航道。當年8月1日,“平海”、“寧海”等中國海軍主力艦艇連夜駛抵江陰備戰。 從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起,“平海”號經歷了日本飛機的數十輪空襲,到8月23日,一共擊落敵機9架。到23日晚間,“平海”號終因艦身遍體鱗傷,艦體傾斜20多度,吐著濃煙,擱沉于十二圩淺灘。 隨著“平海”號的擱淺,江南造船所也陷入了日本侵略軍的八年統治期。 一個人的抗戰 從1937年底到1945年8月,江南造船所被日本侵略軍占領。曾經的江南造船所所長馬德驥在這八年里與江南造船所的命運緊密相聯。 馬德驥畢業于南洋海軍學堂,曾到英國學習造船,后來轉往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專攻艦船制造。回國后,他被調往福州船政局任職。1927年,國民黨海軍部派馬德驥兼任江南造船所代理所長,次年正式調任所長。 馬德驥大量起用本國技術人才,并積極推行歐美管理模式。同時,馬德驥相當注重技術力量的培養,從1927年到1937年間,舉辦藝徒訓練班,招生人數達到千人以上,這批藝徒后來成為技術工人的主要來源,有的在新中國成立后成為江南造船廠的技術骨干力量。抗戰八年,藝徒訓練班停辦。 1937年8月,日本侵略軍進攻上海,江南造船所被迫停業。為保存力量,馬德驥安排部分五金器材及機器設備搬至租界內隱藏起來,把3艘拖輪存放到中法合營的求新機器制造輪船廠中。江南造船所在租界內設立辦事處,在馬的指揮下開展業務活動,保存了一定的技術實力,但在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后即被日軍查封,資產落入敵手。 1937年11月,上海全面淪陷,日本陸軍占領了江南造船所,于次年1月移交給日本海軍,改名為“朝日工作部江南工場”。1938年3月,日本海軍又委托日商三菱重工業株式會社接管,更名為“三菱重工株式會社江南造船所”,實際上仍受日本海軍控制。 日本侵略軍因軍事需要,對江南造船所進行大規模的擴張,把相鄰的原上海兵工廠的場地全部劃入江南造船所,又把南市的3家民營船廠的機器設備拆遷到江南造船所,改陸家嘴的民營鴻翔興船廠為江南造船廠浦東工場,主要從事修船業務。太平洋戰爭爆發后,又把英商辦的英聯船廠劃到江南造船所,建立淑浦船塢和楊樹浦工場。至此,日軍占領下的江南造船所,已經擁有四處場地。 日軍侵占江南造船所的最初三四年內,為侵華日軍修理和重建了大量艦船。據《江南造船廠志》記載,在日軍占領江南造船所的8年間,修理艦船一萬多艘,而新造艦船只有360艘左右。“新造的船只技術含量很低,這段時間,江南造船廠淪為日軍的戰爭生產機器,技術上裹足不前。”上海交通大學科學史系教授辛元歐評價說。 此時的馬德驥雖然退至重慶,但對發展中國造船工業的愿望絲毫不減。1943年馬在重慶成立中國造船工程學會。1944年11月,馬德驥組織“中國海軍人員赴美造船服務團”,帶領23人到美國紐約、波士頓等地的海軍造船廠學習新技術和考察海軍裝備。1946年2月,馬德驥組織的赴美團隊回到上海,馬重新擔任造船所所長,積極推廣焊接造船新技術,同年為民生實業公司建造了中國第一艘全電焊結構的“民鐸”號,開創了由鉚釘造船走向焊接造船的歷史性轉變。 黨組織建立 在中國共產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的影響下,國民政府海軍中的一部分愛國將士,在上海租界里設立了地下機構——海軍部駐滬辦事處,搜集日本在江南造船所修造船的情報,并伺機破壞日本船只。 據江南造船集團公司提供的資料記載,當時的造機部工人孫增善在1939年9月21日的晚上,悄悄潛入剛修復的“民生”號軍艦,打開海底閥,使大量海水灌入艙內,船只迅速沉入黃浦江底。日本人在所里查了三四天,毫無結果。9月25日的《新聞報》刊文說,此事“疑系華方愛國分子所為”。 1939年,負責領導上海工人運動的中共江蘇省委工委陸續派黨員進入江南造船所。1941年春天,正式建立江南造船所第一個黨支部:中共造船部支部。日本占領時期,江南造船所工人采取多種方式與敵人斗爭。最普遍的辦法是“磨洋工”,逐步發展為“怠工”——做夜工的時候,工人將鉚釘槍栓在鋼板上空響,大家輪流睡覺。 1945年初,抗日戰爭即將勝利,新四軍準備進攻上海,上級調派喬關生回江南造船所組建工人地下軍,以中共地下黨員為骨干,組成約1000人的工人糾察隊,保護工廠,免遭日本人撤退前的破壞。直至1949年5月,中國人民解放軍上海市管制委員會主任陳毅簽署了上海軍管會第一號命令,任命張元培為江南造船所軍代表,才正式接管了江南造船所。 改革開放后的江南造船廠,逐步建立公司制,組建成立江南造船(集團)公司,并成為中國船舶工業集團下屬的子公司,國家特大型骨干企業和國家重點軍工企業。2005年6月3日,“中國第一廠”江南造船廠迎來140周年的華誕。這一天,在上海長興島——國內最大、造船能力450萬噸的中船長興造船基地正式開工。 “在1865年至1949年共84年中,江南造船廠經歷了清王朝、北洋政府、國民政府和日本侵略軍的統治時期。這期間,中國的生產力發展極為緩慢甚至遭受外國踐踏,但江南造船廠與國外近代和現代工業始終保持著相對緊密的聯系,所以工程技術水平和制造水平一直處在中國機械制造工業的發展前列,也代表著我國整個民族工業的發展水平。” 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原總經理胡傳治如此評價江南造船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