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7·28”金融大案中,嫌犯采取的手段主要是偽造印鑒、使用虛假轉賬支票和現金支票等,通過里應外合,使詐騙得逞,這一系列案件的涉案金額高達10億余元
□ 本報記者 田文會
山西太原的一些企業最近收到了農行太原分行的一項高科技贈品,叫做“支付密碼器
”。這些企業開支票時,需輸入賬號、金額、日期等相關信息,系統會相應會產生一個密碼。持支票去農行轉賬提款時,農行的檢驗設備會根據客戶在銀行預留的信息,查驗密碼,從而判別出支票的真偽。
這項技術目前在中國并不普遍,農行太原分行為何如此積極采用?
《財經時報》了解到,太原分行此舉其實頗多無奈,其動因竟是業界赫赫有名的“7·28”金融大案。
8月8日至10日,太原市中級法院連續三天開庭審理原農行太原分行漪汾街分理處主任張建國及同案犯魏家漢、胡映峰、郝曉虎。張建國被檢方以票據詐騙罪、挪用公款罪兩項刑事罪責起訴。
上述案犯均與“7·28”金融大案有關。庭審中檢方質證的情況顯示,在“7·28”大案中,嫌犯所采取的手段主要是偽造印鑒、使用虛假轉賬支票和現金支票等,通過里應外合,使詐騙得逞,這一系列案件的涉案金額高達10億余元(一說為20多億)。
驚曝大案
這是山西有史以來最大的金融詐騙案,共涉及農行、建行、交行、中行、光大共5家銀行73起案件。其中,山西證券、山西智信網絡公司、深圳廣贏投資公司、山西萬通資產公司等四家企業共丟失銀行存款本金約8.8億元。
2004年7月28日,山西證券旗下的智信網絡公司前往建行太原分行萬柏林支行提款,卻發現賬戶上1.5億元存款僅余20多萬元。太原市公安機關旋即開始立案調查,并將此案命名為“7·28”金融大案。
案發后幾日內,涉案的銀行內“銀鼠”一個個出逃,公安機關以幾大主犯出逃的日期將這些案件分別定名為“8·3案”、“8·5案”等。“8·3案”是指張建國出逃案,“8·5案”是指杜建國出逃案,杜是農行太原分行水南關分理處主任。
記者在調查中獲悉,以上系列詐騙案操作手段相似:各大銀行的基層分理處主任為完成存款任務和撈取外快,采取高息攬儲,而后與外部資金提供者合謀,采用私刻印章、偷換預留印鑒和偽造轉賬支票等手法將資金挪到其他賬戶,用于銀行內部人員不法投機或外部資金販子非法占用。
自今年5月31日首例案件開庭至今,“7·28”金融大案已有大小約12起子案件開庭。
亡羊補牢
《財經時報》在調查中發現,為了杜絕“7·28”金融大案中的犯罪手段繼續演變,農行系統已多管齊下防范系統內部的操作風險。
支付密碼系統在農行太原分行剛剛上馬,現在還未全部到位。
除支付密碼系統外,農行太原分行最近還推出了基于電子驗印的印鑒管理系統,以通過科學手段判別客戶印鑒的真偽。目前,印鑒識別主要有手動、電子驗印及支付密碼三種方式,支付密碼是其中最先進的技術。
農行總行財務會計部一位張姓處長透露,推行支付密碼系統是農總行對該行操作風險大檢查后,推出的整改措施之一。
內控缺失
不過,危機顯然不會僅僅依靠推行高科技技術就能得以徹底解決。2005年以來,中國銀行業先后爆出多起金融大案,涉案金額之巨、爆發頻率之高令海內外銀行界震驚。
張建國避難北京之前,曾留在辦公室一封信,其中一句話是:“各位行長大爺,再也不要讓我拉存款完成任務了,這種金融制度不改革,都要犯錯誤”。
銀行分理處的主要任務就是拉存款,上級考核也以存款量作為重要指標。而拉存款的方式無非有三:給好處費;結交官員;結交資金販子。
內控文化缺失是中國銀行業操作風險措施成擺設的重要原因。
盡管目前中資銀行多數在進行股份制改革,并在積極建立內控監督評價機制。但實際上,很多工作還不盡完善。
比如,按國際慣例,內審人員占銀行員工總數的比率不應低于2%,中資行遠未達到。在縣支行與分理處層面,也沒有專門配備隸屬于總行的內審人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