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家與官員眼中的新型工業化與重工業化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19日 15:42 《商務周刊》雜志 | |||||||||||
東方希望集團董事長 劉永行 我們應該做一點更大的事情,再做輕工業是不可能了,隨著中國逐步成為全世界制造中心,中國對原材料需求越來越大、對裝備水平要求越來越高,中國的重工業化趨勢是必然的。我們與中鋁共同面對的是一個中國重工業化的大機遇,是世界重工業向中國大轉移的機遇,當然,只要競爭起來,受益的最終是國家,F在,重工業轉向中國的日子到了。如果中
內蒙古鄂爾多斯集團董事長 王林祥 中國的重型化階段不可逾越。關于如何看待重型化目前帶來的能源緊缺等負面效應,我認為任何思路都會有相應的負面效益,關鍵是你要看清楚,它現在究竟處于什么階段,我們現在還處于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我們不可能一步到位地吃成胖子,這些是必然的。 我們要走什么樣的路,關鍵是要看我們的優勢建立于什么基礎。目前不是我們要不要發展重型化的問題,而是我們需不需要重化工的問題。我們的重型化階段不可繞過,如果跳過的話我們只有兩個選擇,一是買國外的重化工業產品,成就別人的重工業之路;另一個就是我們繼續滯留在目前的水平上,不考慮人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求。 需要就必然產生供給,這是市場經濟的規律。去年28個省市電荒告急,難道不是說明了我們的需求嗎?為什么沒有一股腦兒地上彩電,沒有人上冰箱呢?之所以大家選擇重型化產業一哄而上,根本原因在于市場需求強大。如果中央相關部門在經濟研究、預期和規劃上不是過于失衡、過于缺乏的話,怎么可能會出現如此大面積的電荒?這對2003年、2004年中國經濟增長造成的損失,應該由誰來承擔? 政府應該采取宏觀調控的方式,但是究竟應該怎么調,這是一個大問題。我們應該反思為什么這次涉及這么多的產業,從2001年末進入建設,隨后兩年一下子就熱了起來,緊接著就馬上叫停!我們應該反思為什么我們做宏觀調控,不是調控在事先,而是在事后?對于政府和企業來講,雙方都遭受巨額損失。 要改變目前重型化發展帶來的種種弊端,首先是要制定嚴格的市場準入條件,針對每一個行業。比如你要建電廠,用市場準入來要求你的相應產能、要求你的單位耗電指數、要求你排放二氧化硫的標準……我相信這樣一來有90%的企業都不會再盲目上馬了。正是因為沒有預先的市場準入制度,當市場對某種產品或物資需求緊俏時,大家才盲目上馬,不考慮當地資源的供給、不考慮當地的環境、不考慮煤電運營的瓶頸制約,都忙著上。這不是重化工帶來的問題,我認為還是一個體制問題,主要是當地的政績驅動,上一個大項目,GDP增長多少,帶動多少稅收等,怎樣規避地方政府的這種心態,我認為這才是中央政府應該高度關注的。 地方政府要根據自己的優勢做出選擇,但是實踐中地方政府可能會有信息不對稱的問題。但市場經濟是有優勝劣汰法則的,所以我們要在市場準入機制下,對所有的參與主體都要公平對待,尤其是對國企和民企要一視同仁。但是我認為市場準入絕不等于行政審批,行政審批已經被證明基本上是一種腐敗經濟,有審批就會有人搞平衡。如果我們在之前就制定出了明確的市場準入條件的話,讓這個準入條件來判斷你能不能做,這樣對大家都是平等的。 另外也要考慮到我們國家經濟所處的階段,不能矯枉過正了。比如我們現在上馬的硅鐵項目,好多發達國家都在搞,挪威、日本和美國都在搞,我也做過大量的考察,可以說我們已經完全達到了他們的各項要求,因為我說要搞第二個世界第一,我肯定要高起點高標準。但是我們自己內部的審批竟然比那些發達國家還嚴格得多。如果這樣的話,我認為就不是從中國實際出發,就不是實事求是的態度了。 唐山建龍鋼鐵董事長 張志祥 有的專家講重型化發展過快,產生了社會的不協調,比如能源緊張、運輸緊張等多方面壓力,其實換一個角度也就是說,重化工業的發展有很多的要求,比如對運輸、資源、環境的要求有很多的制約。重化工業發展需要條件,這些條件要有不斷完善的過程,也要有一個成長的過程。一個板塊發展太快了,很多條件沒跟上的話,就產生了這種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或者是經濟發展的矛盾,但是在市場經濟的調節之下,肯定它會逐步、自發地配套、完善起來,但這顯然需要時間,這也肯定不是通過計劃手段可以完全解決的。 過去重化工業比較少,現在多了,需求大了,對企業來講空間也大了,我們可以看到不同的所有制企業都在參與其中的投資,民企也好,國企也好,外資也好,都在尋找自己的機會,我覺得不存在民企大量挺進重化工業這種情形吧。 過去民企在管理、人才、資金等方面都沒有參與重化工業的能力,因為我們起步很晚。但現在民企已經有了大量的積累,已經有了能力,所以他們開始選擇進入重化工業,我覺得這是很正常的事。 重型化過程中引發的各種不協調反應,其實也是很正常的。我們不可能那么理想地要求市場。首先不要把這種不協調看得太重了,這個東西最終要依靠市場來解決,今天這個受到制約了,這方面的成本加大了,別人的投資肯定也會有所選擇,總的來說這種不平衡其實只是一種短暫的不平衡。 我不否認當前的矛盾確實比較突出。一些國外企業、機構他們開始關心中國有13億人口,每增長一步對全世界會產生的影響,比如說假如我們每人都有汽車、都能享受發達國家的生活水準,我們的產業能力如果全部發揮出來的話,那將非常驚人,對能源的消耗、對環境的影響等,這確實很可怕。這可能也引起國內一些人的擔憂,F在重化工業肯定要發展,但是選擇什么樣的方式,規避一些負面的問題,的確需要我們去思考。 內蒙古自治區主席 楊晶 重化工業產業關聯度大,技術含量和附加值高,對地方經濟發展帶動力非常強。做強做大重化工業,是內蒙古在全國產業分工中爭取有利位置的機會。 我國的工業增長已經明顯由重化工業主導,而內蒙古資源豐富,又有裝備制造業基礎,發展重工業正是其優勢所在。自治區要積極引進大企業、大集團參與內蒙古的重化工業發展,要鼓勵和優先扶持區內大企業發展重化工。2005年,自治區還將建設一批有特色的大型重化工業項目。 江蘇省常州市委書記 范燕青 我市市區與長江接壤,這是蘇錫常三市中我們所具有的獨特優勢,擁有寶貴的長江岸線和開闊的縱深腹地,具備承載重化工業和基礎工業的能力與潛力。要實現我市吸引外資的重大突破、產業結構的重大調整和發展空間的重大拓展,關鍵就在于通過沿江開發,盡快釋放沿江地帶的巨大潛能。 其次,從近年來國際資本和國際產業轉向看,發達國家的基礎產業尤其是重化工如制造業等,向外轉移勢頭很猛。這些產業都具有投資大、用地多、吞吐量和用水量大等特點,沿江是發展的最好地方。像我們這樣靠近出海口、產業配套基礎好、適宜大進大出大物流的沿江城市,必定是這些產業的首選之地。 所以,我市要有序形成重化工產業板塊。要依托港口碼頭和長江黃金水道優勢,鼓勵發展大運量、大耗水、大進大出的能源、化工、制藥等行業,力爭形成全國重要的重化工生產基地。要加快沿江相關鄉鎮資源整合,全力推進濱江化工區和國家級環保產業園的開發建設,重點發展石油化工、醫藥與精細化工以及環保等主導產業,廣泛接納其他地區化工企業的遷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