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管家匯達登場 金融不良資產處置變局開始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18日 14:18 《商務周刊》雜志 | ||||||||||||
匯達的橫空出世,是周小川的“市場化智慧”的又一次“靈光四射”,更是中國金融不良資產處置變局的開始 □特約記者 沈愛華 對歷年形成的2萬多億元不良資產和再貸款,央行一直沒有尋找到合適的“管家”去打
匯達第一步的任務,只是幫助央行處置其過去在廣東、海南和廣西北海的上千億元不良資產,能否真正成為央行再貸款的管家,就得看匯達的表現了。如果這筆上千億元不良資產處置得漂亮,央行近1.9萬億元再貸款的管理人估計也就非匯達莫屬了。 如果獲準管理再貸款,四大資產管理公司皆將因債權關系而匍匐到匯達的石榴裙下。匯達將極有可能一統現在和未來所有國有金融不良資產“江山”,與統御中國國有經營性金融資產的匯金公司并列,共同組成央行管理和改革國有金融資產的“左右手”。 匯達的前世今生 三里河東路5號中商大廈的偌大5樓,是匯達新裝修起來的辦公所在地。7月27日,銀監會下發了關于匯達章程的審批件。由此,匯達完成了由光大資產托管有限責任公司的身份蛻變,改名匯達。發生變化的不只是將總部從廣州遷到北京,還有獲得像四大資產管理公司那樣的稅收優惠,標志央行這個真正的操盤者開始主導公司的運作。 光大資產成立于1998年12月,注冊資本金1億元人民幣,其中,光大(集團)總公司和光大國際信托投資公司分別占60%和40%的股權,最初光大資產董事長由光大國際信托投資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陳鐵林出任。直到2001年9月,時任央行廣州分行副行長的張光華成為光大資產的法定代表人,央行廣州分行助理巡視員陳麗君為總經理。 匯達呈交給銀監會的資料顯示,原來的股東方已經做出了徹底的變更。在仍為1億元的注冊資本金中,信達資產管理公司出資9000萬元,信達的下屬子公司——中潤經濟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出資1000萬元。盡管股權中沒有央行的影子,但從央行金融穩定局副局長張漢橋出任董事長、具央行背景的陳麗君繼續出任總經理上可以看出,央行已經從幕后走到了臺前。除董事長張漢橋、董事兼總經理陳麗君外,匯達高管人員中的董事安起雷和柳旭均為央行金融穩定局的處長,只有宋炎錄和王黎青兩位監事非央行人馬。 由于信達資產管理公司由財政部出資,坊間估計,宋炎錄、王黎青應是財政部派出人員。除央行之外,財政部也可以通過信達資產管理公司對匯達實施一定程度的監控,這樣一個搭配結構,使匯達既可以借道信達資產管理公司的牌照處置自身不良資產,同時又得以享受資產管理公司稅收減免等特殊政策。 在最初關于光大資產體制變更的回復函中,財政部并不積極,提出了兩點意見:一、光大資產專門處置與央行歷史遺留資產負債問題有關的資產,不得參與處置與金融機構市場退出有關的其他資產;二、光大資產必須于2006年底前完成資產處置工作并關閉清算。 但在后來的磋商中,匯達的職能還是按照央行的設想進行了微調。銀監會對匯達章程的審批文件指出,匯達專門接收并管理和處置央行歷史遺留的資產,對上述資產通過債務追償、債務重組、資產置換、轉讓與銷售、委托處置及其他方式進行處置,以最大限度地回收資產、減少損失。此外,匯達完成使命的日期也沒有被嚴格局限在2006年底以前,而是含糊地表達為希望“盡快處置完畢,并關閉清算。”一位銀監會人士向《商務周刊》分析,匯達不太可能在2006年底關閉清算,“因為很多訴訟案件的執行都至少要一年,而央行不良資產的一些債權官司都已經打了七八年了,至少也要兩三年才能處置完畢! 央行“插手”AMC地盤 之所以借道光大資產,是因為央行自己不能成立資產管理公司(AMC),而現實中,央行又迫切需要這樣一個機構。1998年12月,作為專項清收央行廣東省分行專項貸款中不良債權的光大資產應運而生。 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間,在“強財政、弱金融”的格局下,央行曾發放過不少關系貸款,一些貸款的合同、權屬不清,且主要集中在廣東。此外,央行在海南亦有一些不良貸款,大多是90年代初央行的一些省市分行去海南炒房地產形成的。由于管理非;靵y,這部分不良貸款到底有多少,央行自己也說不清楚。1999年,央行貨幣政策司下成立了資產處置辦公室,但各分行的不良資產并未就此統計清楚。當時統計出來的數字也就只有幾百億元,但有關領導認為各分支行上報的數額普遍低估。有鑒于此,有央行內部人士估計不良貸款總額可能高達千億元。 雖然光大資產成立了上百人的隊伍,但和央行的合作并不愉快,雙方僅合作了一年多。據知情人士說,主要是央行對光大資產的資產回收效果不滿意,決定自己親自去加速處置這些像冰棍一樣等不起的不良資產。而由于處置不良資產的成本高于收入,光大資產歷年來持續虧損。工商資料顯示,光大資產2004年的營業額只有590萬元,虧損2256萬元。 匯達的成立,是央行改變粗放的管理方式、建立集中統一不良債權管理體制思路的產物。中國工商銀行今年6月25日處理的7000億元不良資產,由央行金融穩定局操刀。有業內人士透露,一旦工商銀行的這筆不良資產有拍賣流標的部分,匯達即準備出來吃進。然而,工商銀行的不良資產被四大資產管理公司一搶而光。 事實上,四大資產管理公司對匯達的成立態度相當微妙。由于四大資產管理公司從央行獲得了5500億元的再貸款,匯達將來一旦獲得處置再貸款的資格,四大資產管理公司都將成為匯達的債務人,從而受制于它。 針對市場的議論,7月下旬,銀監會監管一部主任閻慶民公開為匯達的出生解釋說,匯達主要負責央行廣東省分行歷史遺留的專項貸款的清收工作,并不介入央行再貸款的處置及其他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的處置。也就是說,現階段的匯達,只是一家承擔特殊任務的資產托管公司,在職能上與四大資產管理公司有著本質的區別,并不像外界所認為的是第五大資產管理公司;在處置不良資產的過程中,央行的債權人身份也并不發生向匯達的變更,即不存在四大資產管理公司那樣的債權轉讓問題,匯達只是幫助央行回收不良資產。 審計風暴動搖四大AMC 不過,央行在匯達公司設計上的苦心,似乎很難將其僅僅定位一個專項不良貸款處置的“打工仔”。雖然銀監會對匯達的批文沒有涉及再貸款的處置,但央行當初提交的匯達設立報告中確曾明確提到了處置央行再貸款的職能。多位業內人士稱:“四大資產管理公司現在如坐針氈! 有專家認為,只要匯達能夠快速有效處置央行的不良資產,獲得央行近1.9萬億元的再貸款處置資格僅僅只是程序問題。正因為如此,一種說法目前在四大資產管理公司中流傳甚廣:“國家審計署發表的對不良資產管理公司的審計報告,是為央行推出匯達做輿論宣傳! 在國家審計署審計長李金華6月28日公布的報告中,雖然對四大資產管理公司著墨不多,但卻足以振聾發聵(見本期封面故事報道)。四大資產管理公司的違規問題,主要包括違規剝離和收購不良資產、違規低價處置不良資產、違規挪用資產處置回收資金為職工謀利或公款私存,造成回收資金損失。 雖然僅僅只是抽查審計,但審計署此次總共查出各類違規、管理不規范問題和案件線索金額715.49億元,占審計抽查金額的13%。其中屬于違規的有59.4億元(包含銀行的違規行為),占“問題金額”的8.3%;屬于經營不規范的有573.9億元,占“問題金額”的80.2%;涉及違法犯罪線索的有82.17億元,占“問題金額”的11.5%。在查處的總共40多起案件中,涉及資產管理公司的共有8件,涉及案件金額共計3.68億元。 表面上看,四大資產管理公司違規和違法的金額并不是很多,且“都是剝離時的賬面價值”。然而,審計署這樣的界定,主要是因為沒有相關的法律去考量資產管理公司的運作,才導致真正可以定性為“違規違法”的金額較少的緣故,并不說明其余金額的問題不嚴重。就是這些問題,僅從“三公原則”、“回收最大化原則”去判斷,情節已屬十分嚴重。在今年元旦前幾天銀監會召開的一個工作會議上,副主席唐雙寧已經明確指出在資產的剝離和處置過程中確實存在“較多問題”,主要表現在“聯手造假”、“內部交易”、“關聯交易”、“隨意評估”以及“假招標、假拍賣”等方面。 四大資產公司對審計署為匯達造勢的擔心也不是沒有道理的。7月13日,央行行長周小川在“中國改革高層論壇”上直斥四大資產管理公司中存在“以權謀私”。周小川說,最近,資產管理公司出現了不少問題,特別是處置價格、以權謀私、利益輸送等問題突出。他認為,對于不良資產的處置,參與主體僅靠四家資產管理公司是不夠的,需要吸引私人的、外資的處置者進入市場。 周小川突出強調了處置不良資產的“冰棍效應”。他說,在多數情況下,處置不良資產拖得時間越長,回收的價值就越小。但處置快了,也會面臨“為何不多收回一些”的質問,關鍵是要把由競爭性市場中得出的公允價格作為合理的處置價格。這些目標的實現,要對市場參與主體有財務上的硬約束才行,即財務制度完善、產權關系清晰且其內部有正向激勵機制。而建立激勵機制,又需要國家有一個資產處置的回收底線,在底線基礎上建立一個多收多得的遞增的激勵制度。 按照最初的設定,四大資產管理公司應在2006年前處置完存量的不良資產,其“壽命”屈指可數。最令高層不滿的是,目前四大資產管理公司只完成了53%的處置任務,大大落后于改革決策者的需要。 匯達走上前臺 1990年代中期至2005年5月底,為關閉清理各類金融機構以及國有銀行改革,央行共發放了近1.9萬億元的再貸款,其中多數已經形成不良債權,甚至本金也難以收回。在過去的近4年中,央行催收不良資產的花銷接近2億元,效果也不盡如人意。央行希望借助匯達回收1.9萬億元再貸款,現實的首要問題是匯達有什么樣的高招去處置央行在廣東、海南和廣西北海的不良資產。 央行前任參事、中央財經大學教授秦池江告訴《商務周刊》,匯達清理不良貸款的手法,與四大資產管理公司應該沒有什么不同,無非就是通過拍賣、注資、重組等方式回收部分資產。盡管與秦池江抱有一樣想法的學者不在少數,但周小川肯定是希望尋找出特別的方法去迅速消化那些陳年爛賬。畢竟,在已有四家資產管理公司且經多年歷練的情況下,央行決意成立匯達,如果不能通過有效的回收去沖抵新設公司的管理成本,估計很難向國務院交代。而財政部當初在央行設立匯達報告上簽署反對意見的理由,就是認為沒有必要這樣疊床架屋地新設機構。 匯達作為一家有央行撐腰的全國性公司,再加上聯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其處置能力應該比其前身光大資產勝出不少。但周小川并不希望匯達如此地按部就班。周小川的思路是:首先進一步完善法律法規,盡管目前有了資產管理公司條例,但在資產處置方面的立法、司法和執法方面,通過國際比較可以看出,中國仍有不少掣肘和受束縛之處;其次,對不良資產處置公司內部進行改革,防止其機關化、官本位,避免在資產處置上軟約束等不利于價格形成的因素;然后通過模擬市場進行定價,即需要有市場經驗的機構進行價格評估,同時建立內部激勵機制。此外,他還表示應鼓勵中介市場的成長。 周小川的思路難免遭遇見仁見智的評論,但四大資產管理公司的現狀,與激勵機制缺失或過于微弱關系密切。周小川指出,在這種情況下,資產保值增值和最大限度的回收很可能成為一句空話,人們可能會尋求有利自身的激勵,從而出現不少人借機謀取個人利益和經濟利益輸送的事件。如果建設市場基礎的力度不夠,比如市場參與者軟約束,或內部存在反向激勵機制,那么,正當程序還很可能成為謀私行為的保護傘。 追循周小川的思路軌跡可以認為,不良資產處置領域未來將會出現疾風暴雨式的變革。而銀監會正在緊鑼密鼓部署的信息披露機制,既有利于促進公開、透明、統一的不良金融資產交易市場和市場競爭機制的形成,也有利于從根本上防范道德風險。銀監會表示,《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信息披露管理暫行辦法》將報國務院審定后發布,要通過推行信息披露制度,督促資產管理公司對其真實的經營狀況、財務狀況和風險管理情況予以公開披露,增進社會公眾對資產管理公司經營處置不良資產情況的了解、理解、支持和監督。 對進入匯達的央行人馬來說,他們并不擔心完成專項貸款處置后的去向問題。除了董事長張漢橋等高層態度謹慎外,其多位人員認為,匯達屆時將會成功申請到處置央行再貸款的資格,且過程將相當的平滑。即使張漢橋本人在回答“今后匯達是否會涉及央行再貸款處置”的詢問時,也沒有予以否認,而是表示需要等待一段時間后再說。 無論怎樣,匯達將會充當中國不良資產處置領域探索先鋒。在一些專家看來,匯達就是要對四大資產管理公司造成壓力,迫使它們規范和高效地經營。而如果央行日后果真將1.9萬億元再貸款的債權以1∶1的價格剝離給匯達,還將對四大資產管理公司的生存造成致命的威脅。東方資產管理公司的一位人士認為,匯達可以利用央行的近水樓臺優勢,通過發行央行票據,直接從商業銀行手中獲得不良貸款的債權,而無須動用現金,這將形成四大資產管理公司根本無力抗衡的壓倒性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