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油囤油都是價錢作怪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17日 18:17 羊城晚報 | ||||||||||||
國內一些地方也鬧油荒,“實時油價”方能治本 本報訊 記者 李曉莉 僅僅三個臺風,就讓全國最大的成品油消費省份廣東出現了超過半個月的緊張局面?有關專家指出,廣東并不是唯一出現此情況的地區,從今年初開始,云南、上海、成都等地都不約而同出現“油荒”。他指出,油荒僅僅是矛盾具體化的體現,而矛盾的本質則是滯后的成品油定價制度。
從全球環境而言,對于像中國這樣一個原油進口大國并不利。俄國斯本月初透露,今年向中國運輸石油總量預測從1000萬噸下調至700萬噸,而國際油價則不斷上沖新紀錄,紐約原油期貨價格甚至漲到每桶67美元。 原油與成品油的每噸上千元的反差,讓國內的石油寡頭在一邊忍受著“煉油巨虧”之痛的同時,也忍受著國外高價的誘惑。油荒之際,有流言傳出“成品油價格準備上漲,而中石油、中石化便是最大的囤油商”。盡管兩大公司一再否認,但有業內人士指出,兩大公司在如此特殊的壟斷行業中,出現囤油的動作并不容易被發現、也不易受到監管;一旦其煉油積極性受到打擊,生產成品油的速度跟不上國內龐大的市場要求,同樣會出現供應的缺口。而廣東油氣商會油品部主任姚達明指出:“為什么要提‘囤油’?本來低買高賣就是市場化的手段。”他指出,實際上最本質的矛盾在于,原油的市場化操作與成品油的國家“滯后性”定價之間的錯位。 據悉,1998年6月,國家出臺《原油成品油價格改革方案》,規定汽、柴油由原國家計委按進口完稅成本為基礎,加上國內合理流通費用確定零售中準價。中石油、中石化集團公司可上下浮動5%確定零售價。 這一定價機制形成之初,國際油價相對平穩,中國進口原油也不多。但是,近兩年國際油價波動劇烈,加上國內進口量逐步攀升,國際油價對國內油價的影響越來越明顯,政府通過主觀調控,施加過多影響開始變得不現實。 國際油價頻頻上升給中國的滯后油價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今年上半年,國家發改委已連續三個月三次調整零售中準價格,動作之快是歷年沒有過的。換言之,滯后的油價已經受到質疑。國家發改委副秘書長曹玉書一個多月前透露,未來的成品油價格要從“滯后油價”向“實時油價”轉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