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愛和
所謂稅收籌劃,又稱納稅籌劃,是指在國家稅收法規、政策允許的范圍內,通過對經營、投資、理財活動進行的前期籌劃,盡可能地減輕稅收負擔,以獲取稅收利益。簡單地說,如果將個人或企業增加收入、利潤等稱作“開源”,那么稅收籌劃就是進行“節流”。由于稅收籌劃所取得的是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所以它是納稅人的一項基本權利。
稅收籌劃,獲取“節稅”收益
稅收籌劃由于其目的和結果就是獲取“節稅”收益,因此,我們通常也把稅收籌劃稱為節稅,基本內容是依據綜合、經濟、守法等原則,在經營決策中運用會計核算、融資方式、機構設置形式、優惠待遇法等一系列方法,使企業稅負得以延緩或減輕,從而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稅收籌劃在國際上已十分普遍,并日趨專業化,更多的納稅人、投資者會選擇中介機構的稅務代理進行這項工作。因為面對復雜的稅法,納稅人經常有多種方案需要選擇,而因方案的不同,稅負輕重會相去甚遠,僅靠自身能力是遠遠不夠的。正如專家所說:“現在幾乎所有公司都聘用專家,研究稅收對企業主要經營決策的影響,為合理地減少納稅制定計劃。”換句話說,好的稅收籌劃,是實現理想的經營、投資、理財決策的前提。正是這種廣泛的社會需求,使稅收籌劃在個人納稅層面,逐步向企業稅收管理、區域性合作、跨國公司戰略性投資等領域拓展。
我國稅收籌劃具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不違反稅收政策法規。節稅是在合法的條件下進行的,是以國家政府制定的稅法為研究對象,對不同的納稅方案進行精心比較后作出的納稅優化選擇。節稅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經濟現象。對世界各國的稅收制度進行比較分析,可以看出各個國家的稅收制度都有很大的差異。各國為促進經濟發展制定了不同的稅收傾斜政策,為納稅人節稅活動提供了空間;同時,各國稅收政策的差異性為節稅創造了條件。二是符合政府的政策導向。從政策工具上看,稅收是政府調節經濟產業和生產經營者及消費者行為的一種有效經濟杠桿。政府可以根據企業經營者和消費者追求最大利潤的動機,以稅收優惠政策加以引導。刺激投資者和消費者采取符合政策導向的行為,從而實現政府要達到的經濟和社會目的。三是節稅形式的多樣性。由于各個國家的稅法不同,會計制度也有一定差異。一定國情下產生的節稅行為就會區別于其他國家。從世界范圍看,節稅行為呈多樣化。同時,一個國家的稅收政策在不同產業、地區間也存在差別,總的來說,一個國家的稅收政策在地區之間的行業之間的差別越大,節稅的形式就越多。
稅收籌劃,降低納稅成本有效途徑
稅收籌劃的本質是獲得節稅收益,因此,凡是能夠合法地降低納稅的辦法都屬稅收籌劃范疇。按照這個思路,我們不妨從影響納稅額幾個因素作為進行稅收籌劃的突破口。
一是稅收政策方面籌劃。我們知道,影響應納稅額的因素通常有2個,即計稅依據和稅率。計稅依據越小,稅率越低,應納稅額也越小,因此,做稅收籌劃,無非是從這2個因素入手,找到合理、合法的辦法來降低應納稅額。例如,企業所得稅種,計稅依據就是應納稅所得額,稅率有3檔,即:應納稅所得額3萬元以下,稅率18%;應納稅所得額在3-10萬元,稅率為27%;應納稅所得額在10萬元以上的,稅率為33%。在進行該稅種稅收籌劃時,如果現在僅從稅率因素考慮,那么就有稅收籌劃的空間。
例如,假定企業12月30號測算的應納稅所得額為10.01萬元,該企業不進行稅收籌劃則企業所得稅的應納稅額=100100×33%=33033元。假設該企業進行了稅收籌劃,12月31日,支付稅務咨詢費100元,則該企業應納稅所得額=100100-100=10萬元,則應納稅額=100000×27%=27000元,通過比較我們發現通過稅收籌劃,支付費用成本僅為100元,卻獲得節稅收益為=33033-27000=6033元。顯然,稅收籌劃空間是相當大的。
二是辦稅費用籌劃。辦稅費用包括辦稅人員費用、資料費用、差旅費用、郵寄費用、利息等。盡管辦稅費用在納稅成本中占的份額不大,但仍有籌劃必要。比如對企業財會人員進行合理分工,由財會人員兼任辦稅員;通過網上申報降低資料費用等等。對于利息費用的降低途徑可以采取遞延納稅的辦法。
三是稅收滯納金、罰款籌劃。納稅人未按照稅法規定期限繳納稅款的,稅務機關除責令限期繳納外,從滯納稅款之日起,按日加收滯納金。滯納金比銀行貸款利率的高。因此,辦理納稅申報,特別是采取遞延納稅方式降低利息費用時,應當關注各個稅種的納稅期限。與此相關的還有一項規定,即納稅人因有特殊困難,不能按期繳納稅款的,經省級稅務局批準,可以延期繳納稅款 ,在批準的延長期限內,不加收滯納金。稅法對納稅人的下列行為規定了一定的罰款處理:未按規定辦理稅務登記的,未按規定設立賬冊的,未按規定報送有關備案資料的,未按規定履行納稅申報的,違反發票使用規定的,以及偷稅、欠稅、抗稅等違法行為。納稅人如果被稅務機關處以罰款,除了經濟上蒙受巨大損失外,還會給企業聲譽造成不良影響。如果納稅人按照稅法規定履行各項義務,不但可以避免罰款支出,相反還會給企業的生產經營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
四是額外稅收負擔籌劃。額外稅收負擔,是指按照稅法規定應當予以征稅,但卻完全可以避免的稅收負擔。如:1、與會計核算有關的非正常稅收負擔。稅法規定,納稅人兼營增值稅(或營業稅)應稅項目適用不同稅率的,應當單獨核算其銷售額,未單獨核算的,一律從高適用稅率;納稅人兼營免稅、減稅項目的,應當單獨核算免稅、減稅銷售額,未單獨核算銷售額的,不得免稅、減稅;對納稅人賬目混亂或者成本資料、收入憑證、費用憑證殘缺不全,難以查賬的,稅務機關有權核定其應納稅額。如果核算不實,稅務機關核定的稅款往往要比實際應納的稅款高出很多。例如,《核定征收企業所得稅暫行辦法》對核定的應稅所得率按照不同的行業確定在7%-40%的幅度內,事實上企業的平均利潤率遠沒有這么高。因此,納稅人應當加強財務核算,主動爭取實行查賬征收方式,免除這份不公正"待遇"。2、與納稅申報有關的非正常稅收負擔。與納稅申報有關的額外稅收負擔主要包括:納稅人納稅年度內應計未計扣除項目,包括各類應計未計費用,應提未提折舊等作為權益放棄,不得轉移以后年度補扣;稅務機關查增的應納稅所得額,不得作為公益捐贈扣除的基數;稅務機關查增的所得稅,不得作為投資抵免的稅款,但要作為計算抵免的基數;企業實際發生的財產損失,未報經主管稅務機關批準的,不得稅前扣除;對符合條件的減免稅要在規定的期限內報批,逾期申請,視同權益放棄,稅務機關不再受理等。對于額外稅收負擔,納稅人可以通過加強財務核算,按規定履行各項報批手續,履行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義務,認真作好納稅調整等方法來解決。
稅收籌劃必須遵循成本效益原則
稅收籌劃作為企業理財學的一個組成部分,已被越來越多的企業管理者和財會人員接受和運用。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很多稅收籌劃方案理論上雖然可以少繳納一些稅金或降低部分稅負,但在實際運作中卻往往不能達到預期效果,其中很多籌劃方案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則是造成稅收籌劃失敗的重要原因。從根本上講,稅收籌劃應歸結于企業財務管理的范疇,它的目標是由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決定的,即實現企業所有者財富最大化。也就是說,在籌劃稅收方案時,不能一味地考慮稅收成本的降低,而忽略因該籌劃方案的實施引發的其他費用的增加或收入的減少,必須綜合考慮采取該稅收籌劃方案是否能給企業帶來絕對的收益。因此,決策者在選擇籌劃方案時,必須遵循成本效益原則,才能保證稅收籌劃目標的實現。可以說,任何一項籌劃方案都有其兩面性,隨著某一項籌劃方案的實施,納稅人在取得部分稅收利益的同時,必然會為該籌劃方案的實施付出額外的費用,以及因選擇該籌劃方案而放棄其他方案所損失的相應機會收益。當新發生的費用或損失小于取得的利益時,該項籌劃方案才是合理的,當費用或損失大于取得的利益時,該籌劃方案就是失敗方案。一項成功的稅收籌劃必然是多種稅收方案的優化選擇,我們不能認為稅負最輕的方案就是最優的稅收籌劃方案,一味追求稅收負擔的降低往往會導致企業總體利益的下降。比如,某個體戶從事生產經營必然要繳納相應的流轉稅和所得稅,如果向他提供一份籌劃方案,可以讓他免予繳納任何稅款,只要他把經營業績控制在起征點下就可以了,但這項稅收籌劃方案是合理的嗎?當然不是。這位個體戶的稅收負擔雖然為零,但其收益也受到了極大的限制,這種方案自然不是令人滿意的籌劃方案。犧牲企業整體利益換取稅收負擔的降低明顯是不可取的。可見,稅收籌劃和其他財務管理決策一樣,必須遵循成本效益原則,只有當籌劃方案的所得大于支出時,該項稅收籌劃才是成功的籌劃。再比如:納稅人為了防止稅款計算錯誤,避免漏申報、錯申報,以及進行稅收籌劃,需要向稅務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進行稅務咨詢,或者委托注冊稅務師代為辦理納稅事宜。按照有償服務的原則,聘請中介機構辦稅,需要繳納一定的費用。為了節約稅務代理費用,納稅人應當在事前作適當考慮。應當考慮收益與支出是否配比。例如,聘請注冊稅務師進行一項稅收籌劃可以節稅2萬元,那么,支付的代理費應當低于或者遠遠低于2萬元才是合算的。
江蘇淮安市楚州區國稅局辦公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