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正文
 

中國的電力短缺和電力部門的改革前景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15日 11:09 《財經界》

    中國經濟的迅速增長導致對電力需求大增,但供給卻沒有跟上。大多數省份出現了電力短缺,華東和華南的情況尤其嚴重。

  供求失衡。1季度電力需求同比增長了13%,僅略低于2003~2004年期間15%的年度增長率。中國主要城市一直在制定計劃,通過在7月和8月暫停工廠生產來應對夏季用電高峰期。

  去年以來,造成供電短缺的基本原因仍未發生變化。需求被以下因素所驅動:

  ——政府支持的工業投資猛增,只有很微弱的信號表明投資增速將會放緩;

  ——空調用電需求日益增長;

  中國每年新增發電能力約為5000萬千瓦以上,但供給仍落后于需求。問題部分要追溯到1999~2002年對建設大型發電廠的禁令,這一禁令到現在仍有影響。

  使情況進一步惡化的因素包括:

  ——發電廠的煤炭供應中斷;

  ——一些電力公司不愿意高價購買煤炭;

  ——輸配電系統發展不充分。

  預計今年夏天發電量將短缺3000萬千瓦,比去年同期的4000萬千瓦有所下降(夏季是電力系統最緊張的時期,因為空調的使用達到高峰)。情況好轉是因為新建電廠開始發電,以及水電站的供水情況得到改善。

  經濟影響。電力短缺不可避免的影響了經濟活動。5月以來,廣東的工廠被迫每周關閉三天,預計該省GDP增速將因此而降低2個百分點。省政府已經為購買和使用柴油機發電的企業的燃料成本提供了補貼,以鼓勵小規模發電。對這些發電設備的使用推動了石油進口。其他地方,北京和上海已經宣布了一些計劃,迫使成千上萬家工廠在7~8月用電高峰時期關閉一周。

  價格上升。4月,政府宣布批發和零售電價都將上升,從而使電力公司能夠部分彌補上升的燃料成本。經中央政府同意,每個省和直轄市都有權決定自己的電力定價結構和水平。5月宣布的零售價格上漲的幅度大部分在2%~8%之間,商業用戶的漲幅最大,而居民用戶的漲幅最小。一些實行分時定價的地區正在擴大高峰期和非高峰期的價格差異。由于現在的消費價格指數約為2%,所以電力價格上升的幅度較大,但幾乎不足以改變消費者的行為。還遠不清楚電力公司的收入是否足以支付燃料的高成本和主要的基礎設施建設投資。

  擴張產能。中國繼續增加發電能力:

  ——2004年發電裝機容量達到4.44億千瓦,已經連續20年以上每年增長率為8%左右。

  ——去年繼續新建發電廠,約增加了5000萬千瓦的發電能力,增幅為12%。而1999~2002年期間發電能力增速約為5%~6%,2003年增長了9%。

  ——預計今年發電能力將進一步增加7000萬千瓦。

  ——2006~2010年期間,可能將新增3億千瓦的發電能力。

  ——將繼續擴建輸配電網絡。

  明年電力短缺是否減輕或消失將取決于經濟增長的步伐和性質,以及政府能否采取提高能源效率的措施。

  電力部門改革。電力部門最近階段的改革始于2002年,將國家電力總公司拆解成了五個大型發電公司和兩個電網公司,并成立了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簡稱“電監會”)。從那以后,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簡稱“發改委”)與電監會發布一些文件,意在為地方電力市場的發展奠定基礎。這些文件涵蓋了以下方面:

  ——開始為電力輸送和分配設定價格;

  ——為電力企業的試驗市場設立規則,包括將容量電費和能源收費分離開來;

  ——修訂零售價格目錄結構;

  ——在批發和零售價格之間建立更緊密的聯系。

  政策變數。這些是積極的措施,但人們也有一些擔憂,主要是持續存在的政策變數。盡管經過了幾年慎重考慮,政府也發出了許多通知,但市場的最終形態,以及市場規則的性質都仍不清楚。發電公司投資是為了贏得市場份額,以及可能的短期利潤,而電網公司投資是被迫的。所有這些公司對國有銀行的負債日益增多。國內外的私人部門很大程度上被排斥在外。

  在電力嚴重短缺的情況結束之前,政府不大可能大力推進電力市場的建設。新市場的有效性應該由以下這些能力判斷:向電力部門的參與者發送有效的價格信號,使他們以合適方式投資的能力;提高他們商業效率的能力;促使用電者改變用電行為。電監會有責任擬定精確的市場規則,以實現這些目標。不管新規則多么適當,仍有許多障礙不利于市場的有效運作。這些障礙包括:

  ——發改委仍有權力,對價格和建設項目審批有決定權;

  ——電監會相對缺乏權力;

  ——地方和較低級別政府保護各自利益的能力;

  ——法律體系不完善。

  結論:盡管發電能力持續增長,但電力短缺至少會持續到2006年。電力需求上升的速度高于經濟增長率,除了有計劃停電之外,限制需求的措施不足。政府將推進建立地區電力市場的計劃,并為2006年的電力市場準備框架和規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愛問 iAsk.com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