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嚴重依賴國際市場 外貿依存度高達70%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15日 09:02 中國經濟周刊 | |||||||||
人民幣升值從短期看弊大于利,從長期看卻是中國擺脫初級產品 “世界工廠”的形象,促使產業升級,減少中國經濟對外貿的依賴,使中國經濟可以更平衡、穩定和持續地發展的必然選擇。 文/郭宇岡 陳夢雯
2005年7月21日的人民幣升值可以看作中國匯率管理機構對近兩三年來人民幣升值呼聲的一個回應。但對于人民幣匯率的討論還遠遠談不上塵埃落定。為什么選擇這樣的時機升值?為什么選擇2%的升值幅度?這里筆者試圖從外貿依存度的角度來分析此次升值。 短期:弊大于利 人民幣的升值對中國經濟的直接影響,簡單來說就是有利于進口,不利于出口和吸引外國直接投資(FDI)。一般來說,國家的大小很大程度上決定一個國家對外貿的依賴程度。大國對外貿的依存度低,小國外貿依存度比較高。但出人意料的是,中國作為一個大國,經濟越來越依賴于外貿的增長。舉例來說,2004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 對外貿的依存度高達70%。一個國家經濟的成熟程度也從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這個國家的外貿依存度。較發達的經濟體較少地依賴于外貿。高達70%的外貿依存度表明中國的經濟嚴重依賴國際市場。例如,服裝和鞋類的出口依存度為71%、DVD機為63%。這些行業對人民幣匯率的變化非常敏感。 中國的出口產品賺取的只是加工部分的加工費。而現代國際產業價值鏈的利潤顯示,加工生產產業的利潤只有5%。對于5%的利潤來說,2%的匯率調整對于中國的出口企業來說有可能是生死攸關的。人民幣升值另一個可能的負面影響就是影響外國對中國的直接投資。中國商務部數據表明,截至2004年8月底,中國合同利用外資金額累計達到10369.21億美元,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第一大外資接受國。外國直接投資對中國經濟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對外國直接投資(FDI) 的依賴和對外貿的依賴是相關聯的。根據中國海關統計數據顯示,在2004年前7個月,外商投資企業占全國進出口總值的55.48%。從2001年到2003年中國進出口額從5000億美元跨越了8000億美元臺階,增加了3416億美元,其中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額增加了2132億,占了增長總額的62.4%。這些數據表明,中國這些年一直采用鼓勵出口和外國直接投資的經濟政策,而中國經濟的發展是同出口和外國直接投資密不可分的。 當然,人民幣升值將增加人民幣的國際購買力,給中國的外貿進口帶來好處。但中國的出口依存度高于進口依存度。也就是說,從眼前可以量化的指標來看,中國從人民幣升值中得到的好處少于人民幣升值帶來的損失。 既然人民幣升值從短期可以量化的指標來看是弊大于利,為什么中國政府還要選擇升值?為什么選擇這樣的時機升值?2%這樣一個比例又有什么樣的含義? 減少貿易摩擦 改善外貿環境 人民幣升值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國和歐美發達國家的貿易摩擦持續增長,外貿出口環境惡化。來自商務部的資料表明,2004年前三季度,共有13個國家和地區對中國發起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及特保調查46起,涉案金額11.1億美元。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首次遭遇反補貼調查,而且保障措施涉案金額成倍增長。外貿出口環境惡化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國作為一個外貿依存度很高的出口大國,外貿結構不合理。中國的出口市場集中在美國、歐盟等國家,對這些國家的貿易占了總出口的83%;由于出口產品類型單一(主要集中在勞動密集型產品),缺少自己的核心技術和產品,出口產品的附加值低,出口產品價格處于低價位。在這樣的環境下,中國一方面需要出口來拉動經濟,另一方面隨著出口的增加,中國的貿易條件也越來越惡化。而人民幣的升值可以降低中國的貿易順差,減少中國和歐美國家的貿易摩擦,改善外貿環境。 促進產業升級、結構轉型 如果進一步對人民幣升值后的各行業情景做一個分析,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結論:因為人力成本的增加,勞動力密集型的企業(如服裝,玩具和紡織品等)將受損;而技術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企業(如機械和交通設備行業、航空、化工和通訊等)將受益。 由于人民幣升值帶來的國際購買力增強,機械和交通設備行業從高科技技術和設備進口中得益;航空企業在航油、飛機購買和租賃以及維修等方面有大量的美元交易和外債,所以人民幣升值讓航空公司特別是有大量國際航線的航空公司得益;化工類企業的原材料采購成本減少,從能源和原材料進口中得益;通訊類企業技術采購和海外資產并購中得益。 從行業利益來說,可以看出中國政府是通過人民幣升值來扶植技術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企業,促進產業升級和結構轉型,從長期來說,就是從根本上提高中國外貿的國際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從吸引外資的角度來說,外資的投資成本增加,但技術密集型的外資企業的受影響程度遠遠小于勞動密集型的外資企業。這也是符合我國產業政策和科技進步政策的需要。鼓勵外資在更大程度上參與國內產業結構調整與優化過程,使越來越多的企業轉向應用更高端技術,走低消耗、高效益之路,開發更具競爭力的產品,使中國擺脫僅僅是初級制成品的“世界工廠”形象。人民幣升值對出口的負面影響有助于調整產品的市場目標結構,從而使外資投資的項目更關注國內市場,更多地通過提高內需來拉動經濟增長,從而減少中國經濟對外貿的依賴,使中國經濟可以更平衡、穩定和持續地發展。 匯率改革不是為升值 關于人民幣升值的時機,從中國國內的宏觀經濟環境上來說,中國經濟2005年上半年運行在平穩高速的軌道里。上半年公布的經濟指標顯示經濟增長為9.5%,外貿保持持續增長勢態,外商投資熱情依然旺盛;從國際環境來看,美國經濟持續利好,美元逐漸轉為強勢,處于加息周期;而國際能源價格和原材料價格居高不下。這些內部和外部環境都給人民幣小幅調整提供了空間和條件。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從2003年到2004年,連續2年,中國的進口增長幅度超過了出口增長幅度。2004年,中國的進口依存度和出口依存度的差額已經縮小到1.94%。2005年上半年,國際市場上的能源和原材料價格依然堅挺,中國的進口繼續高速增長。也就是說,人民幣升值所帶來的可見購買力增長在進口上可量化收益已經接近出口上的損失。與此同時,人民幣升值可以帶來促進中國產業升級,改善中國國際貿易環境和減少外匯儲備壓力等長期的、不可以簡單量化的收益。選擇這個時機進行匯率調整,可以將可量化損失降到最小。 進出口依存度的差額縮小也反映在這次升值的幅度上。2004年,中國的進口依存度和出口依存度的差額是1.94%,而這次小幅調整的1.93%就是一方面考慮了可以緩和貿易摩擦,提高國際購買力;另一方面也不至于對出口和吸引外資有破壞性的影響。 值得關注的是,人民幣僅僅小幅調整的1.93%,低于世界市場的預期。事實上,人民幣的這次匯率調整不是一個屈從于投機資金外部壓力的結果,而是中國政府主動調整匯率政策,目的在于促進中國產業升級,改善中國國際貿易環境。小幅度調整顯示了中國政府重視調整的可控性和漸進性,是長期準備和深思熟慮的結果。而且也從側面顯示了中國政府對自己的資本管制能力和駕馭宏觀市場的能力有充分的信心。小幅調整重視的是可控性,在匯率調整以后,中國政府可以根據進口、出口和外國直接投資的反應做進一步的調整。這樣一方面保證中國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同時也使得人民幣對周邊國家和投資者更具吸引力,有利于人民幣國際化,鞏固人民幣在國際外匯市場上的地位。 需要強調的是人民幣匯率制度的改革目標不是升值,而是建立更具彈性的匯率機制。這和國內宏觀經濟形勢的發展,金融體系的健全程度,市場體系的完善程度都有著密切的關系。這次的匯率改革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以市場供求為基礎表明中國的匯率政策將更具彈性,根據市場發育狀況和經濟金融形勢,適時調整匯率浮動區間;實行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可以減輕中國對美元的依賴,減少世界主要貨幣匯率波動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影響;是“參考” 而不是“盯住” 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不但表明中國政府保留匯率調整的能力,也顯示了中國政府開始積極主動地利用匯率政策來達到調整國際收支平衡,促進中國產業升級,維護金融市場的穩定,增強經濟發展持續性等一系列目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