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烏魯木齊8月14日電 (記者熊聰茹、賀占軍)針對我國目前資源節約標準覆蓋范圍狹窄、內容陳舊等現狀,一些標準化研究專家建議,我國應盡快制定詳細的資源節約標準,以推進節約型社會建設和循環經濟發展。
14日在烏魯木齊舉行的第三屆中國標準化論壇上,我國質量和標準化專家、北京理工大學教授
郎志正說,截至2003年6月,我國共有63種能源強制性國家標準和少量節約資源方面的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但這些標準不成體系,標準制定的隨意性大,缺少國家和行業統領全局的頂層標準;標準覆蓋范圍狹窄,如節能標準僅限于產品的節能標準,而節耗標準在很大程度上是個空白;不少標準多年未進行修訂,內容陳舊,跟不上科技與社會發展的要求。
包括郎志正以及中國標準化研究院資源與環境標準化研究所所長李愛仙在內的許多專家建議,我國要在未來幾年內制定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標準發展計劃,重點在節能、節水、節材、可再生能源、環境管理、廢舊產品利用和清潔生產等領域構建標準體系框架。資源標準體系的制訂是一個不斷完善和改進的動態過程,因此要在國家和行業統一組織下,根據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求和輕重緩急制訂實施。
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主任李忠海說,2003年我國GDP只占世界GDP總量的4%,可是消耗的石油占世界總量的7.4%,鋼鐵占27%,煤炭占31%,水泥占40%。如果忽視能源和資源消耗現狀,我國經濟發展將受到資源的嚴重約束。因此要保持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必須通過各項標準構建資源節約型經濟結構和消費結構。
近代標準化發源于18世紀大工業之初,隨著發達國家工業化進程的推進,標準化的作用越來越受到人們關注。20世紀末至今,由于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和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推進,標準化不僅滲透到現代科技發展的前沿,而且突破了傳統的標準化領域,從保證產品質量和規格的一致性發展到直接為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和促進國內外貿易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