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率“無形手”
價格總得到市場去發(fā)現(xiàn)。
即使在周小川行長抖開一籃子的包袱之后,許多人依然發(fā)現(xiàn),于他們而言,所謂“合理、均衡”的人民幣匯率水平,原來只是包袱里面的另一個包袱。商業(yè)銀行、外貿企業(yè)、
普通居民……外匯市場的最終需求與供給者們,對外匯市場價格的影響微乎其微。
更有甚者,在人民幣匯率改為釘住一籃子貨幣之后,亞洲華爾街日報令人吃驚地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在貨幣經理的世界里,什么都沒有改變,至少目前如此。
金融的本義是資金融通,為實業(yè)經濟提供血液,它的作用最終得通過后者來體現(xiàn)。在一國內部,作為貿易部門和非貿易部門之間的相對價格,一個貼近市場的匯率水平對國民經濟的平衡至關重要;在國與國之間,它至少應該讓國內居民盡量免受向美元等強勢貨幣進納“鑄幣稅”之苦。
央行當然會明白這一點。但人民幣匯率改革自有其內在邏輯,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逐步引入市場這只“無形之手”,沿襲了中國金融改革的一貫思路。因此,在建立參考一籃子貨幣這一相對靈活的匯率機制之后,8月9日,辦理遠期結售匯業(yè)務的銀行主體擴軍,掉期衍生品開閘;8月10日,詢價交易方式出爐,而非銀機構和外貿等其他企業(yè),亦獲得了銀行間外匯市場的準入證。
下一步會是什么?
本報記者 吳雨珊 北京報道
8月9日以來的幾天里,中國銀行全球金融市場部首席交易員孫曉凡的工作量陡然成倍增加。9日至10日,中國人民銀行連續(xù)發(fā)布兩個關于外匯市場的通知,一片興奮和緊張的氣氛迅速彌漫。
“這兩天我們都得加班,要做的準備太多了。”11日晚,孫曉凡好不容易暫且抽身出來,但三個小時的交談不斷被來自辦公室的電話打斷。
作為國內外匯交易量最大的商業(yè)銀行的首席交易員,孫曉凡所帶領的外匯及黃金交易團隊掌管著數額巨大的資金頭寸,并在外匯交易市場上充當著做市商的角色。毫無疑問,外匯市場的任何風吹草動,首當其沖的就是這群人。
此次央行通知的核心內容包括:放開遠期結售匯的交易期限、擴大交易范圍;開辦人民幣與外幣不涉及利率的掉期業(yè)務;增加非銀行金融機構和非金融企業(yè)為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交易主體;引入詢價交易模式。
“方案出臺比我們預想的還要快。對外匯市場基礎建設而言,這是一個非常大的進步。”孫說。
孫曉凡的新空間
為配合外匯體制改革,央行方案的出臺顯然適當提速了。
早在數年前,央行、外匯管理局就開始對這些內容進行初步探討,近幾個月更是多次召集四大行有關人員參與方案的醞釀、修改。由于參與了前期方案的討論和修訂,中行得以有更多預期和準備,并從8月9日起啟動了一套應急方案。而各家金融機構也迅速調轉方向,試圖盡快適應新的游戲規(guī)則。
凡事預則立,對國家即將出臺的政策的預期,讓孫曉凡和他的團隊在幾個月前,就對方案的多種可能性和基本對策進行探討,并做了一些前期準備工作。
然而,當多個利好消息一同襲來的時候,超負荷的工作量依然如期而至。
8月9日的《通知》規(guī)定,放開遠期結售匯的交易期限限制,由銀行自行確定交易期限和展期次數。作為國內最早的試點銀行,中行從1997年就開始辦理遠期結售匯業(yè)務,并保持著50%以上的市場占有率。但和其他銀行一樣,此前中行的結售匯只有14個固定期限,少則7天,多至一年,并不能滿足企業(yè)的全部需要。
“有的大型項目的資金使用周期為4年、5年甚至10年,1年的期限根本滿足不了他們的保值需求。”孫曉凡說。交易期限和展期次數由銀行決定,意味著銀行可以根據客戶的要求制定任何期限的結售匯。但由14個固定期限變成非標準日期,需要新的系統(tǒng)支持這種交易方式。孫曉凡估計系統(tǒng)調整需花上幾個星期。相應地,操作人員也將由目前的20人逐步增加到30人。
另一個好消息是,《通知》允許銀行對客戶辦理不涉及利率互換的人民幣與外幣掉期業(yè)務。凡獲準辦理遠期結售匯業(yè)務6個月以上的銀行,向外匯局備案后即可辦理掉期業(yè)務。
掉期業(yè)務之所以受到銀行歡迎,是因為沒有掉期的遠期市場實際是一個不完全的市場,商業(yè)銀行無法進行風險對沖,承擔著很大的匯率風險。而掉期業(yè)務提供了對沖風險的渠道,使銀行不必承擔匯率風險,而只需關注利率風險和操作風險,相比風險較小。
從國際外匯交易市場來看,通常有了即期和遠期兩個市場之后,就會自然生成掉期業(yè)務。即期是短期的資金運用,遠期是對沖匯率風險敞口,掉期實際上是將即期和遠期兩個品種加在一起辦理,對銀行和客戶都更為方便。一位外匯交易員解釋說,客戶做遠期時,資金履約時間與交割日期可能不相匹配,有可能提前或延期到帳,此時,只需要做一筆掉期就能輕松地彌補落差。
其實于央行而言,掉期業(yè)務也不失為一種利好。由于美元的投資品種比較多,企業(yè)比較愿意做這類交易。開辦掉期業(yè)務之后,有助于企業(yè)進行美元品種的投資,即通過企業(yè)的人民幣帳戶即期買入美元,再遠期賣出美元。而即期買入美元就可減緩央行的外匯儲備壓力。
“現(xiàn)在我們已經開始準備掉期產品交易系統(tǒng)和報價模型的確認工作,希望第一時間為客戶提供掉期業(yè)務。”面對新的市場機會,孫曉凡毫不掩飾急切的心情。
這也是他三日來加班加點的原動力。中行需要立即著手改變的事項包括:建立新的定價原則,健全內部系統(tǒng),改變操作流程,設計并推出新產品,制定新的平盤辦法和市場策略,改進風險控制辦法,制作新的報表等等。與全球金融市場部同時卷入這場變動的還有其他業(yè)務部門,譬如,財會部需制作新的核算辦法,國際結算部負責新產品的審批,為分支行提供新的業(yè)務流程等。
詢價制與詢價之后
銀行間外匯市場引入詢價方式,亦成為此次新政的亮點。
在此之前,參與主體一直采用集中授信、集中競價的交易方式;而今后他們還可自主選擇雙邊授信、雙邊清算的詢價交易方式,詢價將首先在遠期交易中使用。業(yè)內人士認為,這實際上是一種糾錯。在國際市場上,遠期業(yè)務通常采用點對點的詢價模式,而國內過去采取的類似股市的撮合競價并不科學。
但也有部分改革措施反響平淡——擴大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交易主體范圍,允許符合條件的非銀行金融機構和非金融企業(yè),按實需原則參與銀行間外匯市場交易。
一位銀行人士預計,這一條款也許有利于日后外匯交易市場的完善,但當前可能不會有企業(yè)真正愿意進入銀行間外匯市場。他認為,在國際外匯交易市場上,交易主體通常以商業(yè)銀行為主,其次是各類投資基金,以及少量的大型公司。目前,國內大型集團公司都能以極優(yōu)惠的交易價格與銀行進行結售匯業(yè)務,如果自己進去操作,反而可能使成本增加。因為他們運作能力不高,對市場不熟悉,也沒有成熟的交易員,且交易之后還需向銀行支付清算費用。
《通知》能否讓交投清淡的上海外匯交易中心呈現(xiàn)新氣象?一位銀行人士表示,央行一舉拋出這么多新舉措,對促進外匯市場的發(fā)育和完善不言而喻。但更為活躍的外匯交易市場,至少還有賴于兩個方面的改進:
減少交易成本。目前銀行間已經能進行點對點的詢價交易,不需要單獨的外匯交易系統(tǒng),但各家商業(yè)銀行每年依然要為此繳納大額的系統(tǒng)使用費,手續(xù)費高達萬分之三。高昂的交易成本,造成市場不活躍。
進一步改革匯率制度。事實上,由于人民幣匯率長期不動,為鎖定未來風險而開展的遠期業(yè)務勢必清淡。近期人民幣匯率水平浮動范圍略有擴大,但海內外市場對人民幣升值的熱望,又使得遠期交易成為一味的單邊交易,亦無法活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