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人民幣升值 匯率改革破冰 > 正文
 

中國金融市場實現突破 悄然推出人民幣做市商制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13日 11:21 《財經時報》

  一周以來,與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配套的、一系列針對外匯市場的重大變革,集中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此外,中國目前的政策明顯進一步為利率市場的變革預留了空間

  □本報記者 鈕鍵軍

  “我們終于可以不用擔心匯率變動對經營的影響了。遠期結售匯業務和即將開通的人
民幣掉期業務給了我們避險的工具!北本┦幸患覈诸^外貿公司的財務人員8月11日接受《財經時報》采訪時,言語中十分興奮。

  8月9日,中國人民銀行在其網站上發布《關于擴大外匯指定銀行對客戶遠期結售匯業務和開辦人民幣與外幣掉期業務有關問題的通知》,拉開了央行外匯創新的序幕。

  緊接著在第二天,央行發布《關于加快發展外匯市場有關問題的通知》,首次提出開辦銀行間遠期外匯交易,并將在遠期交易中率先引入詢價交易方式。此外,央行還擴大了即期外匯市場交易主體,符合條件的非銀行金融機構和非金融企業,均可向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申請會員資格,進行自營性交易;非銀行金融機構會員經監管部門批準、非金融企業經過外管局批準,也可開辦遠期外匯交易。

  出乎市場意料的還有,銀監會網站11日公布,將于近日頒布實施《貨幣經紀公司試點管理辦法》,在中國建立貨幣經紀制度。貨幣經紀公司是金融市場交易中介,業務涉及貨幣市場的主要產品。貨幣經紀公司將成為中國外匯市場的價格發現者。此前,盡管市場預期貨幣經紀公司將問世,但推出速度之快,仍令市場人士咋舌。

  這一系列政策的推出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其政策的核心內容是推出人民幣做市商制度,但央行在中國外匯市場上的最大做市商地位不會發生改變。同時,人民幣掉期業務的推出也預示著,中國金融衍生品市場正在經歷歷史性的突破。

  市場創新期來臨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認為,央行推出的一系列外匯政策,其直接后果是擴大市場交易主體和市場交易量,從而形成中國真正的外匯交易市場。

  在業內人士看來,1994年成立的中國外匯市場交易中心,并非真正意義上的外匯市場,主要原因在于它是采取撮合定價交易方式的有形市場,交易主體都是金融機構。

  “這直接造成了中國外匯交易量低迷”。此前,中國的外匯交易規模每天不到12億美元,而國際市場一天的交易量能達到2-4萬億美元。

  在這次外匯政策改革中,央行允許“一切符合條件的非銀行金融機構和非金融企業都可以在即期外匯市場進行交易”,無疑大幅增加了即期外匯市場的交易主體數量。

  央行增加部分資本與金融項目的遠期結售匯交易,更意味著,在外匯市場衍生交易中開始逐步放棄“實(際)需(要)”原則,使遠期和衍生市場能夠發現真實、接近均衡的價格,從而反映市場預期。

  巴曙松預測,今后中國外匯市場改革的重點將是推出更豐富、靈活的遠期外匯交易、期貨期權等交易品種。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金融專家指出,央行選擇在8月10日于上海正式成立第二總部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便于央行隨時監控外匯市場的動向,并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今后,負責中國外匯市場日常運轉和相關政策研究的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將歸央行上海總部管轄。央行上?偛繉⒃诮窈蟮膮R制改革中承擔舉足輕重的作用。

  人民幣做市商雛形

  此次外匯交易政策變革最重要的環節在于,悄然推出了人民幣做市商制度,盡管央行并未對此進行明確解釋。

  一些金融專家指出,央行規定“銀行間外匯市場參與主體可在原有集中授信、集中競價交易方式的基礎上,自主選擇雙邊授信、雙邊清算的詢價交易方式”,這項關于交易方式的轉變確立了人民幣做市商制度。

  此前,銀行間外匯市場集中授信、集中交易的實質是央行是中國外匯市場最大、也是唯一的做市商。為保持市場的正常交易,在市場短缺外幣時,央行投放外幣;反之,央行投放人民幣。

  但現在引進的雙邊授信和雙邊清算方式,允許市場交易主體根據自身需要,向市場上任何交易對手進行詢價、交易,也就是說,在今后的雙邊交易中,無論在交易環節還是結算環節上都無須央行的介入。

  不過,這些市場交易主體雖然將逐漸分擔此前央行在外匯市場上的做市商職責,但還只是人民幣做市商的雛形,他們的交易量最終仍要受央行授信額度的限制。

  在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一位研究員看來,隨著非金融企業的介入,外匯充足的外貿企業將逐漸成為外匯市場的交易主體,甚至成為做市商。在國際外匯市場上,很多大型外貿公司由于有充足的外匯,都成為外匯市場的做市商。

  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強調,在人民幣未實現自由兌換之前,央行都將是中國外匯市場上最活躍的主體,“央行不會也不應該退出中國的外匯市場”。

  金融衍生工具市場重啟

  自1995年“3·27”國債風波后,中國嚴令禁止推出任何金融衍生工具,F在看來,中央政府對于金融衍生品的謹慎態度開始松動。

  湘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金巖石認為,人民幣掉期業務作為一種金融衍生產品,它的推出表明中國的金融衍生工具市場被正式啟動。

  原央行參事、中央財經大學教授秦池江指出,隨著中國外匯市場化的深入,中國的利率市場化及與利率相關的人民幣衍生工具的推出,將成為央行必須要進行的工作。

  “市場化的匯率需要有市場化的利率與之配合。利率和匯率都是一國貨幣的‘價格’,不可能匯率實現市場化,而利率還保持行政主導的狀態!

  此次央行在推出人民幣掉期業務時明確指出,人民幣掉期業務不用于規避利率風險。這一措辭表明,央行會在利率市場化之后推出專門用于規避利率風險的人民幣掉期業務。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愛問 iAsk.com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