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正文
 

當前宏觀經濟形勢進入調整期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12日 10:46 《中國投資》

  ○ 易憲容

  從統計局的數據來看,人們是無法對當前宏觀經濟形勢作出準確判斷:是通脹,還是通縮?是過熱,還是進入了下滑通道?一方面,GDP高速增長得以持續,國內固定資產投資高位運行并正面臨著反彈,進出口貿易一片繁榮,生產品價格指數仍然走高及商品房價格居高不下;另一方面M2的增長放緩,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連續幾個月下落,工業企業的利潤
增長下降等。因此,用傳統的理論來觀察上述現象,既可以得出國內仍然面對經濟過熱的因素,也可得出中國經濟面臨通貨緊縮風險之結論。

  但如果跳出傳統理論,從中國GDP快速增長之動力、PPI(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與CPI的分離、固定資產投資高位運行及M2的增長放緩之矛盾等因素分析,從中或許能夠得出一個結論——目前國內經濟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期。

  如果從歷史來看,國內經濟突然從高速增長、投資過熱及高通貨膨脹中走出,經濟增速下降,產業結構調整導致企業利潤下降,國內投資放緩而使銀行信貸增速減慢等,都是十分正常的。特別是對于建立在銀行信貸失控、地方政府主導及房地產單方面拉動的經濟增長,這種增長放緩,不僅能緩解目前經濟出現的一些矛盾與瓶頸,也能為國內經濟未來發展創造一些條件。

  近幾年國內經濟快速增長之動力,主要表現為:進出口貿易增長、私人與政府消費的增長、固定資產投資增長。

  對于進出口貿易,盡管推動我國出口增速大幅提高的短期貿易條件發生了很大變化,如美元升值、歐元前景出現變數、國際貿易摩擦增加、全球房地產市場泡沫開始破滅等可能導致經濟衰退,但中國出口增長的長期推動因素并沒有發生太大變化,如經濟開放與國際化程度增強、人力資源豐富、“中國制造”迅速擴張等。也就是說,盡管國內經濟增長對外依存度較高,世界經濟波動及貿易糾紛等因素可能造成對國內宏觀經濟的影響,但都無法削弱我國出口貿易競爭力,進出口貿易增長仍然是國內經濟增長動力。

  從私人與政府消費增長來看,以商品零售為代表的數據顯示,自2002年以來私人消費一直在增強,今年1~4月社會零售消費總額增速13.3%。而拉動這次經濟快速增長的兩大動力——汽車與住房,盡管最近一些政策的出臺使其增速有所放緩,但仍然保持高位運行,如5月份商品住宅平均銷售價格上漲11%以上,1~5月全國住宅投資增長21.8%。對于政府消費來說,經過多年的財政擴張其支出增長被控制在低于收入增長的水平上,政府消費自2001年來已逐漸減弱,但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增長及城市化進程并沒有因此而逆轉。

  至于國內固定資產投資,經過一系列宏觀調控措施,投資增速趨緩,但仍在2004年高速增長上高位運行,即同比增長26.4%。

  因此,國內需求的增長雖有所放緩,但目前仍然處于高位運行上,即拉動國民經濟快速增長并沒有發生實質性變化,國內經濟增長仍然得以持續。

  連續14個月維持在5%以上水平的PPI為什么沒有傳導到CPI上來,其中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住房價格,一年多來,住房價格基本保持在兩位數增長水平上,而拉動這次國內經濟增長的最大動力又是房地產及相關行業,高位運行PPI基本上傳導到房價上去了;二是政府對某些居民消費品價格嚴格管制,而這種管制一放松,上游產品價格的上漲很快就傳導到下游產品上。如5月份CPI居住類價格中,水、電、燃料價格同比上漲8.9%,漲幅比2004年同期加大了兩個多百分點。再加上CPI的代表性不足,最終消費占GDP的比例偏低,這些都是影響PPI向CPI傳導之因素。

  固定資產投資高位運行而M2增長放緩,很大程度是中國金融體制面臨的困境造成。一方面居民儲蓄急速增長,銀行許多剩余資金找不到好投資渠道,另一方面不少中小企業需求資金無法在銀行獲得貸款,只好轉向地方財政借款及民間信貸。如去年宏觀調控之后,唐山各銀行就已停止向市內幾百家各類鋼鐵企業放貸,鋼鐵企業主要部分的資金只能源于政府財政貸款。由于銀行利率過低,居民儲蓄意愿連續兩個季度創下回落新低,這就使得大量資金在銀行體外循環。

  總之,就目前經濟形勢來看,只要出口增長不減,房價在升,國內經濟增長態勢不會改變,通貨緊縮也不會出現,只不過在有效的宏觀調控下增速會有所放緩,而這種放緩只能說明國內經濟進入了新調整期。

  (作者: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發展室主任)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愛問 iAsk.com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