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粵盛夏,熱浪襲人,頻頻高掛的高溫預警信號,顯示廣東電力供應時刻處于超負荷狀態,觸動著這個全國第一經濟大省的“神經”。因電力短缺,今年上半年廣東工業增加值增速被拉低約7個百分點,全省GDP增長被拉低約4個百分點。
資源短缺警鐘長鳴,讓人均資源儲量不及全國平均水平1/20的廣東打了個“激靈”:資源緊缺這個看似遙遠的“幽靈”已近身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張德江強
調說,建設節約型社會,是中央的戰略決策,也是廣東發展到今天的必然選擇。
拼資源式發展難以為繼
7月21日,廣東建設節約型社會工作會議上,省長黃華華一口氣說了三個“非常”:非常重要、非常及時、非常符合廣東的實際!
這是有感而發。經濟大省廣東,卻是資源小省,更是耗能大省。改革開放26年,廣東穩居全國經濟總量第一。但成就背后的消耗卻大得驚人:投資翻了七番半,能源消費翻了三番多,環境污染與經濟同步翻番。廣東省每萬元GDP的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2倍。
廣東省經貿委副主任楊建初介紹說,廣東目前85%的能源要從外省或者外國進口解決,能源的消費量約占全國能源消費總量的8%。并且,重化工業正成為廣東快速發展的重點,其固有的資源高投入、高消耗特點,決定了廣東今后資源環境對增長的約束力度會更大。
拼資源式的發展已難以為繼。廣東省提出,建立起政府大力推進、市場有效調節、企業自覺行動、公眾積極參與的促進節約型社會建設的運行機制,以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實現全省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出臺政策提倡節約
今夏,“節約”成為廣東的流行詞匯。走進廣州市政府大院,隨處可見“節約用電、共渡難關”、“出入關門、人走關燈”等提示,許多辦公室亮燈數量減少。今年上半年,廣州市政府大院用電193.5萬千瓦時,用電率下降19.6%。在各大商場,“節能”正繼健康功能之后成為今夏廣州空調市場的強勢“流行色”。
年內啟動節約和替代石油、熱電聯產、余熱利用、建筑節能、政府機構節能、綠色照明、能源利用監測能力建設等7項工程,突出抓好包括冶金、電力、石油石化、建材、紡織印染、造紙等在內的重點耗能行業和企業的節能;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為核心,狠抓節水、節約和集約用地、節約原材料和資源綜合利用……建設節約型社會,破解資源困局,成為廣東各級政府部門的當務之急,各項節能措施連續出臺。
繼頒布《廣東省節約能源管理辦法》、《廣東省資源綜合利用管理辦法》后,《廣東省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條例》今年起開始施行,為全面推進節能與資源綜合利用提供法制保障。深圳市也將在年內出臺《深圳“十一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及《深圳循環經濟促進條例》。廣東省決策層的思路是,在人們節約意識尚未完全普及的情況下,通過立法,讓政府各項政令和措施有法可依,生產者和消費者明確各自的責任和義務。
從今年起,廣東省財政將計劃安排資金,加大對建設節約型社會的政策扶持力度。與此同時,廣東還將建立考核問責機制,把建設節約型社會和發展循環經濟的主要指標作為各級領導干部政績考核的重要內容之一。
資源競爭啟動循環經濟
大煙囪飄著淡淡輕煙,車間見不到一粒煤渣,園區到處郁郁蔥蔥,記者難以置信這是身處耗能和排污大戶的發電廠內。江門雙水發電有限公司總經理區豪基介紹說:“雙水發電廠屬于小型火力發電廠,成本和價格都沒有競爭優勢。市場調研后,我們以電廠為中心建設紙業基地,實現熱、電、冷(卻)、水‘四聯供’,起到節能、降耗、環保作用。”現在,以雙水發電廠為中心,總規劃面積24平方公里的紙業基地誕生在銀洲湖畔,成為推動循環經濟和建設特色工業的示范基地。
由于市場競爭的需要,許多如雙水發電廠一樣的廣東企業,已經自覺走上循環經濟的發展道路。據最新統計,2004年,廣東每萬元GDP能耗比上年下降0.02噸標準煤、耗電量下降2.47千瓦時、耗水量下降14.6立方米,全省新增建設用地減少6.95萬畝。
從更高層次看,邁入重化工業階段的廣東,產業發展必須實現由主要依靠資金和自然資源支撐,向更多地依靠人力資本和技術進步支撐的轉變,資源利用要向循環利用轉變。廣東省提出,大力發展節能、降耗、減污、增效的高新技術產業和先進制造業,對能源資源消耗量大的重化工業要通過循環再生技術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用清潔生產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按市場化原則淘汰高能耗、重污染、低效率的產業。
在節約能耗、清潔生產、綜合利用和發展環保型產業等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著力點上,廣東均有一批可圈可點的產業項目。在東莞,日處理600萬噸的厚街垃圾焚燒發電廠已經建成,不僅解決了垃圾污染的問題,而且實現了能量轉換;年處理廢舊輪胎1萬噸的方達環宇公司,既解決了“黑色污染”難題,又將廢舊輪胎制成精細橡膠粉、環保膠等再生橡膠制品。2004年,東莞環保相關產業總產值達到82億元,居廣東省各地級市之首。有關人員告訴記者,越是經濟發展水平高的地區,與各個產業耦合而生的環保產業越發達,各種生態產業鏈又構筑起新興的循環型產業。
點上成績不錯,面上困難不少;單個項目不錯,整體亟待突破。近幾個月來一直率隊在省內開展專題調研的廣東省副省長游寧豐說,建設節約型社會是一個涉及經濟社會各方面、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長期艱巨任務,廣東從觀念、政策、規劃上都剛剛起步,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節約需要全社會參與(專家視角)
李魯云(廣東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增長方式轉變的必然要求,是基于廣東省情現狀的迫切選擇,對保障廣東經濟安全具有重大意義。
廣東人多地少,是一個外來人口最多、人均資源占有量甚少、后備資源不足的省份,資源環境對于支撐粗放型經濟增長,已經到了難以為繼的地步。廣東遇到的問題,沿海發達地區同樣正在和即將遇到,廣東保護資源環境、開展清潔生產、節約能源資源、整治環境污染的探索,對我國沿海地區具有示范效應。
建設節約型社會,是伴隨廣東整個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的長期任務,內容廣泛復雜,需要抓住重點環節和行業,完善政策和法規,發動廣大群眾參與。只有把節能、節水、節材、節地、資源綜合利用和發展循環經濟工作提高到中華民族的生存與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上來認識,才能增強公民的憂患意識和節約意識。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