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胡正榮 發自深圳
“曾經的輝煌,現已蕩然無存。”一位在深圳市物業發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深物業”)工作多年的公司中層感慨地對記者說道。深物業曾在1983年以三天一層樓創造“深圳速度”建成國際貿易中心大廈,在其發展歷程的最高峰時期,集團總資產一度達到35億元,名列“中國房地產綜合效益百強企業”第二名。十年河東十年河西,由于經營業績較差,
深物業被列為深圳市政府分階段實施國有股的部分或全部轉讓企業之一。2005年4月,深圳國資退出深物業,將其70%股份轉讓香港上市公司九龍建業,股份轉讓價為4.95億元。曾一度叱咤深圳舞臺的深物業,如今尋求一條注入外資盤活的再生之路,或許也不失為一劑良藥。
做什么都賺錢
1982年,深物業的前身深圳市物業發展公司正式成立后,總承包建設國際貿易中心大廈,這座共53層,樓高160米的深圳標志性大廈,不僅為公司帶來了豐厚的經濟效益,更使得公司在深圳的影響力和全國的知名度迅速提升。
多個地產項目的成功運作,很快為公司的資本積累打下了堅實基礎,1985年,公司更名為深圳市物業發展總公司,成立以商業運作為主體的國貿投資公司,以進出口貿易為主營的國際貿易中心,以高科技為主的美林合成纖維和經營交通運輸業的國貿汽車實業公司等多個公司,初步形成多元化經營格局。“當時我們做什么項目都賺錢,政府的政策靈活性也大。”一位已退出深物業的員工說。
在當時特定的歷史時期,一方面,政府為深物業提供了大量的土地資源,另一方面,深物業作為當時深圳地產行業的龍頭企業,也幫助政府做了一些公共工程,如連接深港兩地的我國最大的陸路口岸——深圳皇崗口岸工程。深物業在積累豐富的社會資源的同時,通過項目的開發及多元化經營,積累了公司向更高層次發展所必需的財富資本。
1991年,深物業獲準深圳上市。1992年3月,深物業以每股溢價3.6元發行A股7500萬股,B股3500萬股。“通過發行股票,集團集資近4個億,再加上前10年積累的資金,集團的資金量特別雄厚。”一位曾參與當時集團整體上市準備工作的公司成員告訴記者。
“從1982年至1992年的10年間,是公司發展的黃金期,這主要得益于國家改革開放的政策和當時具有凝聚力的領導集體,以及公司決策者開闊的思路。”他分析說。
到處花錢
隨著集團整體上市后,深物業隨即參與政府大型投標項目羅湖商業城的建設,并以4億元競得當時稱為“地王”的該項目,這意味著4萬平方米的建筑面積樓面價已達到每平方米1萬元。緊隨其后又以低成本的地價建成天安國際大廈,并以每平方米20000港元的售價出售,創下當時全國樓價之最。據該公司有關資料記載,截至1994年6月,集團總資產為35億元,凈資產達12億元,擁有直屬公司22家,合資合作公司30多家。并獲得由建設部等多家權威機構評選的“中國房地產綜合效益百強企業”第二名。
深物業在全國地產行業幾乎成為一個標桿性企業,許多城市的招商項目也力邀深物業參與投資與合作。在所有的榮譽和實力的支撐下,深物業走向了全國擴張之路,1993至1994年間,在海南、上海、大連、南京等地進行大規模項目開發,并號稱在上海、南京、大連建設“三高工程”,同時,在各地進行了造紙、化工、酒店和陶瓷等多種產業項目的投資。“當時很多項目都沒有分析清楚就進行投資,每個項目幾千萬元地投進去,又沒有收益,再厚的家底也經不住這樣的折騰。”一位管理層說道。在投資陶瓷項目時,深圳不產陶瓷土,要到很遠的地方去運,這種高成本的生產,沒有任何收益可言。而在許多政府“拉郎配”的投資項目中,深物業也無利可圖,甚至是賠本賺個吆喝。
而更嚴峻的考驗是1995年第一次宏觀調控的到來。“集團的外地開發項目幾乎顆粒無收,最后不得不以極低的成本進行轉讓。”上述管理層說道。“集團領導沒有看清市場,也沒有意識到政策變化帶來的影響,對宏觀調控的到來表現得措手不及,這對集團來說是一次致命的重創。”隨著銀行銀根的收緊,深物業在外地的多個大型項目無法持續開發,不得不以低價轉出。企業進入一個冰點狀態。“當時大多數國企都犯了同樣的錯誤,投資越大的,跟頭摔得越重,這次調控幾乎將深圳老牌房企一網打盡。”
尋求轉身之路
1995年之后,全國房地產行業進入一個低谷狀態,深物業在各地的項目陷入停頓。據深物業內部人士介紹,在調控以前,銀行每年可為深物業提供約15億元的貸款,調控后,貸款規模減少近半,由于攤子鋪得太大,深物業對一些大型項目已無力盤活。從1996年至1999年,深物業共計提虧損達13億元,2000年計入ST行列。深物業進入一個長期調整的階段,一邊收縮一邊謹慎地開發。“在關鍵時刻,集團沒有一個強有力的主心骨去指引企業的發展方向,另外,國企體制的劣根性,也使得集團的決策機制和效能放緩。”分析人士說。
從去年開始,銀行停止了對深物業的貸款,如果只依靠自有資金進行項目啟動,對深物業來說已是難以為繼。為了尋求再次發展的出路,2005年4月,深物業以4.95億元的價格,將公司70%的股權轉讓給九龍建業。其擁有的現有資產及優越地理位置的土地儲備資源,對買家來說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也許,深物業在尋找一個漂亮的轉身,以期在未來的經濟舞臺中重新找回自己的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