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大家還一定還記得前兩天“麥莎”臺風登陸浙江時候的情景,臺風過處,航空停運,交通停滯,農作物更是遭了秧。不過,咱們可能從沒有意識到,像臺風這樣的天災,有時候帶給我們的也并不僅僅是損失。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今日氣象》欄目的主編劉輕揚,曾經和同事多次報道臺風,熟悉他們的人,也親切地把他們的報道小組稱為“追風小組”。今年夏天臺風多發,劉輕揚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
里已經先后在福建、海南、山東,報道過三場臺風,而給她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不久前在福建沿海登陸的“海棠”臺風。
劉輕揚說:“因為臺風非常大,根本站不穩,我為了保證攝像記者的安全拍攝,我必須得抱著他的腰,如果我要出鏡呢,我就自己死命的抱著這個橋欄桿。”
根據中國氣象局提供的資料,今年第5號臺風“海棠”給我國東南地區部分省市帶來了較大的損失。福建、浙江、江西3省共有1018.5萬人受災;農作物受災面積32.6萬公頃;直接經濟損失119.2億元。
劉輕揚:“雖然臺風登陸對好多人來說是很可怕的事,但是現在尤其是氣象部門的這種預測、預報的手段和水平都有很大的提高。在這些預警信號的指導下,當地的漁民還有政府都已經緊急安排這種防臺措施,緊急撤離了比較危險的地帶歸港停航了,這樣就保證了生命和財產的安全。”
劉輕揚說,以往我們大多只會關注臺風帶來的損失,但其實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同樣是臺風,但對不同地區來說可能影響是完全不同的。
劉輕揚:“像“海棠”它登陸的時候,肯定會給浙江、福建沿海帶來很大的風雨,拋開災害不說,尤其是這個降雨量對當地的水庫和江河湖泊的蓄水是很有作用的,這個蓄水可能某種程度上,會為以后的旱情起到幫助,可能還有利于發電,這對老百姓的生活是有幫助的,再者當臺風進一步減弱,后來發展到江西一帶的時候,也給那里帶來了一些風雨,這對當地的蓄水,然后以后的供水供電都是有幫助的。”
除了江西,湖南今年也在盼望臺風雨的到來。從去年冬天開始,由于缺乏降水,湖南很多地區水庫水位下降,水電發電能力受到較大影響,這直接導致了當地今年入夏以來的用電緊張。而利用前不久“海棠”臺風帶來陰雨天氣的機會,湖南省有效地控制了水庫水位,緩解了用電難題。劉輕揚告訴記者,臺風對海南經濟的有利作用更為明顯。由于2004年沒有臺風登陸,海南遭遇了近26年來最嚴重的干旱,河溪斷流,土地龜裂,水井干涸,成片農作物枯死。不久前登陸海南的臺風“云鷹”卻給海南帶來了豐沛的降雨,緩解了當地長達一年半的旱情。有關專家指出,臺風“云鷹”對海南的影響應該是利大于弊,假如10年沒有臺風光臨海南的話,那里將變成一片荒漠。
而剛剛撤離的臺風“麥莎”不但給華東和華北地區帶去了涼爽,也給這些地區送去了豐富的降水,許多地區利用這個機會補充了水庫的蓄水。以青島為例,臺風“麥莎”裹挾一場大雨為青島的嶗山水庫送去了1326萬立方水,算上水庫中原有的蓄水,嶗山水庫的蓄水量達到了2000多萬立方。嶗山水庫是青島市的重要水源,肩負著青島市區10%的供水任務,但是今年以來嶗山水庫一直處于缺水狀態,最嚴重時水庫蓄水量只有280萬立方。這次降雨之后,嶗山水庫至少可以持續向青島市區供水300多天,而且,預計近期還將有大量雨水持續流入嶗山水庫。
不僅如此,臺風“麥莎”還有治理污染的功效。以無錫為例,這里總共有120多條河流,許多河流被嚴重污染,常年水質發黑發臭,大部分水體的自凈能力遭到了破壞。臺風過后,當地的市民發現,河水水位增高、河水變清而且流速明顯加快,空氣也變得潮濕而清新。
主持人:對有些地區是災害的天氣,對另外一些地區是卻寶貴的資源和財富。但這些“天生”的財富怎么挖掘,還在于人們能不能準確地預測和恰當地利用。那么,眼下有多少人、多少企業能意識到這一點呢?這幾天,由于臺風登陸影響運輸導致廣東90號汽油缺貨,當地許多加油站都特別后悔,說要是早知道這次臺風有這么大影響,就應該多存點貨。其實,準確預測天氣不僅能減少損失,而且,還能使不少企業搶得商機。
如今,每天翻開報紙,打開電視、收音機,除了天氣預報外,我們還會看到紫外線指數、晨練指數、食品霉變指數、感冒指數等預報,這些預報不僅關系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也同樣影響著眾多企業的經營管理。周利,是大中電器的空調銷售經理,從事了六年空調銷售工作,周利說賣空調和種地差不多。
大中電器空調事業部部長周利:“空調人和農民差不多,都是靠天吃飯,天氣好的時候我們的銷售可能會增得比較多一些。”
周利給記者出示了一張全國29個城市最新的天氣預報圖,他說這相當于他們的經營戰略圖,每天他們都要根據這些城市不同的溫度變化來決定空調的營銷策略。
周利:“我們通過這個數據依據參考,然后我們在這一周,或者在這天做大型的促銷聯合廠家來做搞促銷活動。”
周利說,空調企業每十天就會給他們的賣場提供一份全國氣象分析資料,今年五月他們就通過氣象分析,判斷出今年全國將經歷50年來罕見的高溫,尤其是北京地區的銷售周期將比歷年都要長,5月底他趕到青島、珠海臨時補了50萬套空調充實庫存,事后證明氣象分析的確幫了大忙。
周利:“我感覺今年的氣溫比去年同期平均高3度,我們通過這個分析經過了充分的準備促銷進貨,促使我們銷售到目前為止比去年同期增長了80%。”
采訪間隙,周利接了一個電話,他告訴記者,眼下臺風過后福建又出現了高溫,他馬上要飛往福建,組織空調貨源。
大中電器空調事業部部長周利:“相關聯的有電風扇,還有飲水機,還有空調這三項包括還有冰箱,所以說,我們也是根據季節性,來做資源的配比,以及促銷的調整,還包括貨源的準備,飲水機和電扇這一塊兒也是應季性的產品,它的需求量也是相當高。”
按照周利的說法,給他們提供氣象分析的是空調企業,那么空調企業又是從哪兒得到的這么詳細的分析資料呢?為了了解相關情況,我們電話采訪了空調生產企業廣東格蘭仕的負責人。
廣東格蘭仕集團公司副總裁俞堯昌:“我現在好像是離不開這個玩意了,氣象分析比方說哪些地方天氣熱不起來,哪些地方已經暴熱了,我這里的貨源要調配過去的嘛,我都要看氣象報道的,每天要看一遍氣象的整個發展的云雨圖。”
當記者詢問企業是否依據的是普通的天氣預報時,俞堯昌說,他們的氣象信息主要從國家氣象局購買的,這些分析資料要比普通天氣預報更詳細,也更有針對性。由于企業產品要出口歐洲,所以他們還需要從歐洲的氣象部門購買相關信息,現在每年這方面的支出通常要達到幾十萬元。
俞堯昌:“氣象經濟是影響經濟的一部分,就是過去沒有那么重視。”
主持人:“氣象經濟”這個詞,在我國最早出現是在1997年。那年夏天,華北地區持續高溫,各種防暑降溫商品供不應求,特別是空調成了搶手貨。一些聰明的廠家由于提前注意到氣象信息,美美地賺上了一筆,“氣象經濟”一詞也由此被叫開。然而在我國,商業性氣象服務仍然是一個軟肋,這到底是什么原因?我國的氣象經濟到底還有多大潛力可挖呢?
在中國氣象局的天氣預報錄制現場,我們見到了高級工程師朱定真,他告訴我們:1985年開始,中國氣象臺就開始有了專業有償服務。氣象服務最初只為農業、建筑、倉儲等幾個行業提供,現在已經發展到運輸、供電、化工等十幾個行業。
中國氣象局高級工程師朱定真:“比如說磚瓦企業,一場雷雨如果他得不到及時的預報,他沒遮蓋起來,磚坯全壞掉了,一下損失幾萬元,甚至于十幾萬元,他希望你提前雷達觀測提前15分鐘,20分鐘告訴,我進行遮蓋,避免一些損失。”
朱定真說,目前國家氣象臺向公眾發布的天氣預報信息,一般預報時間為3天,對中長期天氣情況有特殊需求的,則需要氣象部門進一步分析、整合氣象資源,這部分服務就是有償的了。不少空調企業每年年初都要花幾萬元訂購春夏兩季的天氣預報。目前他們的專業氣象預報業務規模,已經由每年幾百萬元增長到去年的一千多萬元。
朱定真:“首先觀念記住氣象信息不僅僅告訴你風雨,它還告訴你商機,或者它里面還蘊含著商機,作為我們來講就盡可能把氣象信息能夠解讀成大家能夠理解,大家能夠有用,實用的信息。”
中國氣象局副局長許小峰:“我們想把公眾的服務和有償服務盡可能區分開,不同的定位,不同的方式提供,我覺得這個對于我們這么多人,幅員遼闊的土地面積,各行各業的需求應該有發展空間的。”
據專家介紹,西方經濟學中有一個“德爾菲氣象定律”,它明確指出,氣象投入產出比一般為1:98,也就是說如果投資1塊錢給氣象研究,就可以有98塊錢的經濟回報。而目前商業氣象服務在國外已經相當發達。在美國、英國、德國等國家,除了專業氣象臺,還有大量私營專業氣象公司與企業聯手開發各種氣象信息,指導企業經營。他們開發出的一系列經濟指數已經被廣泛應用,比如:氣溫達到22度,啤酒開始熱賣;氣溫升到24℃,泳裝開始走俏;升到29℃時,雪糕比冰淇淋好賣;超過30℃冰淇淋銷量則會下降,爽口的清涼飲料銷量將大增。
而在我國,精確的商業氣象服務剛剛起步,專門從事氣象與經濟關系研究的部門更是屈指可數,去年9月,中國氣象學會和中國社會科學院聯手成立“氣象經濟學專業委員會”,這也是我國第一個專門研究氣象經濟的專業委員會。
中國氣象學會氣象經濟學專業委員會秘書長莊貴陽:“ 氣象經濟學的研究可以分為這么幾個部分,傳統的就是防災減災的經濟學。另外一個方面,就是研究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對人們研究生活的影響,對社會經濟各方面的影響,尤其是受到天氣行業,受到氣象影響的行業現在是越來越多。如何把這種氣象因子整合到企業的經營決策當中去。”
莊貴陽告訴記者,委員會成立快一年了,但他們現在嚴重缺乏研究人才,主動上門尋求幫助的企業也不多。沒有足夠的專業型人才和市場需求,就無法改變我國氣象服務品種單一的現狀。而這個市場不僅潛力巨大,而且關系到國家經濟的發展。
莊貴陽:“在全球氣候變暖為特征的大背景下,氣候變化已成為社會經濟利益和國家戰略的一個重要方面。”
莊貴陽的觀點,得到了國家氣象局不少專家的認同。這里是國家氣象局的氣象預報會商室,每天上午八點這里總是座無虛席。
全國各地的氣象臺每天都要通過這里的衛星視頻通信系統,共同分析全國近期及遠期的氣候變化。在氣象局工作了幾十年的氣候中心主任張強告訴記者,準確掌握天氣變化不但能防災減災,更重要的是能夠為國家節約能源和資源。
中國氣象局氣候中心主任張強:“如果根據天氣預報綠化澆水,可能節省水,比如說未來可能要下雨,我們現在澆水少澆甚至不澆。”
據張強介紹,每年夏季國家都要做大量的防汛救災工作,氣象預測是做好緊急預案,穩定經濟的重要保證。
中國氣象局氣候中心主任張強:“三月份國家開發銀行也找過我們,他要提前知道國家哪些地區是可能發生干旱,哪些地區會發生洪澇,這樣,開發銀行這個款也可以提前下撥到他所在區域分行提前做好準備,這樣的話,使得賑災貸款及時、非常快速、有效地到需要的部門。”
主持人:據測算,目前我國氣象投入和產出的比例平均已經超過1:40,如果按照剛才介紹的“德爾菲氣象定律”,我國氣象經濟市場還大有潛力可挖。
《中國財經報道》浪費的警示
主持人:氣象經濟可以為國家節省大量資源,今天我們的浪費警示也來說說資源問題。一位安徽合肥的黃先生給我們發來短信說,他早上10點多騎車上班經過合肥市電力小區,發現居民區內的路燈全都亮著。在用電如此緊張的時候,全民都在節電,有的地方甚至拉閘限電,相關部門還出臺了公共場合空調溫度標準,而在某些地區卻還存在這樣無度浪費電的情況,確實不應該。希望我們的節目播出后能引起這個小區相關負責人的主意,早上天亮了就及時把路燈關了,節約先從不浪費開始。
主編:李 洋
記者:李 敏 劉 萍(實習)
《中國財經報道》播出時間:
周一至周四:22:05——22:25(首播)
周五: 23:15——23:35(首播)
周一至周五:09:38——09:58(重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