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蘇州市出臺了一系列扶持和鼓勵發展民營經濟的政策與措施,蘇州市民營經濟加快發展,成為推動全市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重要力量之一。今年以來,全市民營經濟保持了上年的較快發展勢頭。
一、民營經濟規模不斷擴大,增速穩步提高
民營經濟隊伍日益壯大。上半年全市新增私營企業8996戶,個體戶32409戶,新增私營個體注冊資本169.77億元;截止6月底,全市私營企業8.85萬戶,個體戶23.22萬戶,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2.6%和8%;私營企業從業人員155.71萬人,個體戶從業人員38.12萬人,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35.9%和12.7%。
民營經濟發展成績斐然。私營個體經濟完成稅收89.09億元,增幅達43.5%。私營企業完成出口額9.45億美元,增幅達82.4%,比全市增幅快34.8個百分點。全市規模以上民營工業完成產值1329.57億元,增長24.2%,拉動工業經濟增長7.4個百分點,其中私營工業產值659.46億元,增長18.0%,比一季度提高4.7個百分點。實現產品銷售收入1304.08億元,同比增長26.0%,實現利潤43.71億元,同比增長13.6%,利稅75.93億元,同比增長17.0%。全市民營貿易餐飲企業商品銷售額超過900億元,同比增長19.7%。上半年私營個體投資307.25億元,同比增長36.4%,快于全社會投資增幅15.9個百分點。
二、民營經濟份額不斷提高,貢獻作用加大
蘇州市民營經濟占國民經濟比重總體已接近三成,對經濟拉動作用不斷加強。上半年私營個體經濟稅收占全部稅收比重達28.7%,同比提高1.8個百分點;私營個體投資占全社會投資比重為32.3%,同比提高3.8個百分點,已與三資企業投資規模相當;規模以上民營工業產值和銷售收入占比均達到30%,利潤總額占比為26%。
三、民營經濟結構不斷優化,發展后勁增強
從數量看,蘇州市民營經濟主要集中在制造業和貿易、餐飲業。截止6月底,全市實有私營個體制造業企業7.18萬戶,占全部私營個體比重23.7%。第三產業主要集中在貿易餐飲業,實有私營個體企業17.61萬戶,占比達58.1%,兩行業合計占比達81.8%。全市規模以上民營工業企業3469家,同比增長2.0%,民營企業數量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的比重已經達到51.3%。
從稅收看,民營房地產企業雖然數量不多,但單體規模較大,經營效益良好,成為第三產業稅收的重要來源。地稅資料顯示,上半年民營房地產企業營業稅收占全部民營企業營業稅的比重達41.7%,所得稅收入占民營企業所得稅比重為28.6%。
從分布看,行業分布相對分散。在全市39個工業行業大類中,蘇州規模以上民營工業企業分布在其中33個行業,企業數量較多的行業主要是紡織業、紡織服裝、鞋、帽制造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金屬制品業。從產值分布情況看,排名前十位的行業主要集中在金屬冶煉業、化學品制造等重工業。
龍頭企業帶動作用加大,百強企業的實力日漸增強。上半年,全市規模以上民營百強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757.13億元,同比增長33.6%,高于全市平均增幅6.2個百分點,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17.1%,占全市民營工業的57.0%。在生產穩步增長的同時,民營百強工業企業的銷售情況呈現良好態勢,實現產品銷售收入741.18億元,同比增長33.7%,高于全市平均水平7.7個百分點,占全市比重達17.1%,截至6月底,民營百強實現利稅49.86億元,增幅18.9%,占民營工業企業利稅總額的65.7%。蘇州市民營工業企業已經形成了一批上規模、高效益的優勢龍頭企業,如沙鋼、永鋼、夢蘭、隆力奇、波司登等優秀民營企業。
蘇州市民營經濟依然存在問題與不足:上半年新增私營個體戶數和注冊資本同比有所減少;民營工業利潤增幅同比回落,比重下降;民營企業戶均規模偏小,上半年規模以上民營工業企業的戶均產值僅為全市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民營工業企業仍主要集中在附加值較低、科技含量不高的行業。我們建議:
1、在服務管理上出新招
要扶持中小私營企業發展壯大,培育規模大的私企集團和知名品牌,各級政府、各部門要進一步增強服務意識。民營企業與外資企業在政策上應一視同仁,建立多種經濟類型企業的公平競爭機制。凡允許外商投資的領域,國家法律、法規不加禁止的行業領域都應向民營資本開放,引導、鼓勵、支持民營企業進入。對高新技術產業,名牌民營企業給予一定的扶持。
民營企業產權形式目前大多數仍為個體業主制或合伙制,且所有權、經營權混在一起,投資主體少,企業很難上檔次、上規模。應引導建立資產股份制,經營委托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完善管理體系,提高管理水平,使決策更科學、更準確,加強企業文化建設,進一步提升民營經濟的檔次濟。
2、在規模集聚上下功夫
加快推進產業集聚度,做大做強規模企業。蘇州市民營企業的產業集聚還不夠,規模型企業還很少。今后的發展方向要在推進產業集聚的同時,對培育龍頭企業,通過龍頭企業來帶動一大批相關企業的發展。有條件的民營企業要開展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的兼并聯合。民營企業要融入資本流動和購并浪潮,實現自身的股份制改造,參與資本流動和集聚,通過上市、參股、合資、合作等方式,參與國有、集體經濟和外資經濟的發展,加快向集約化、規模化方向發展。
3、在科技品牌上求創新
實施品牌戰略,擴大民營企業產品的市場占有率。企業的競爭,最后要依靠產品競爭,質量競爭和品牌競爭。提高品牌意識,實施品牌戰略,是企業提高競爭力的必然選擇。要引導和鼓勵他們樹立品牌意識,注重名牌戰略,立品牌,創名牌,走品牌發展之路。民營企業與高校合作研發可以充分發揮高校在科研領域的先天優勢,促進高校科研成果向市場的快速轉化,同時降低民營企業的科研開發成本,走出一條提升民營品牌科技含量的新路。
4、在融資渠道上拓新路
拓寬民營經濟融資渠道,改善金融服務,保證民營經濟發展的資金信貸。不斷完善民營擔保體系,采用行業協會支持,有實力的股份制企業集團及國內外擔保機構擔保,通過財政注資、社會融資、引進外資等多種渠道,擴大擔保金規模,增強擔保能力,加大銀行信貸力度,多渠道向社會融資。同時積極推動“銀企合作”確保企業資金正常運轉,開辟出一條解決民營經濟發展的融資新路。
(江蘇省統計局)
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