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楊楠 發自上海
“今年,昆山市農民人均純收入預計將達9496元,其中人均純收入超過8000元小康標準的有62593戶,占全市總戶數的56.31%。”昨天,江蘇昆山市委副書記錢解德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昆山市農民增收首先得益于該市從2003年開始實施的“三有工程”。據錢解德介紹,所謂“三有”,就是指“人人有技能、個個有工作、家家有物業”。
“‘人人有技能’,指的是化解勞動力供需結構的矛盾,即政府通過加大財政收入轉移支付力度,強化勞動力培訓、提升勞動者技能、增加農民收入;‘個個有工作’,主要是加大農村勞動力轉移力度,擴大就業;而‘家家有物業’,并非簡單指農民擁有房產,而是指通過市場引導、機制創新、政策扶持和行政推動等手段,不斷增加農民的投資性、資產性、經營性物業收入。”錢解德解釋。
2003年以前,昆山市農民收入主要來源于種養業和工資,其中工資性收入占到70%以上。而不久前一次農民收入調查的結果顯示,昆山市農民工資性收入占比開始下降,其他經營收入和投資性、資產性、政策性收入占比逐步上升。目前工資性收入與農民總收入的占比只有45%左右。
此外,2005年上半年,昆山市新增私營企業1919個,新增個體工商戶7849戶,農民創業當老板的熱潮有力推動了小康進程。
據記者了解,根據昆山市委、市政府的規劃,在實施“三有工程”的3年時間里,該市每年要新增“物業戶”1萬戶,每個家庭物業收入達到3000元。通過3年的努力,到2006年底全市70%的家庭有物業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