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醫療體制改革新思路:組建醫院集團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08日 01:59 第一財經日報 | |||||||||
本報記者 章正義 發自深圳 25歲的深圳,“探索者”本色依舊。日前,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一份關于“醫改基本不成功”的報告激起千層浪之后,這個城市卻默默地在自己選擇的醫改道路上又踏出堅定一步。
“深圳將在醫療體制改革方面作進一步探索,組建醫院集團便是一個新的視角!弊蛉眨钲谑行l生局新聞助理陳廣欽告訴記者。而在5日召開的深圳市衛生工作會議上,深圳市衛生局局長江捍平明確提出,深圳將考慮進行醫院集團化建設,對大醫院進行資源整合,以解決目前醫療床位不足等問題,實現資源和技術共享和互補。 在關于醫改的激烈爭論尚未平息之時,這樣的表態頗不尋常。畢竟,醫改的問題,牽涉到太多方面的利益。 深圳的改革,也是形勢使然。這個形勢,便是人口的急劇增長使得深圳醫療衛生服務面臨巨大缺口。根據深圳市衛生局提供的相關數據,至2004年年末深圳全市共有醫療機構1188家,各類醫療機構擁有病床15069張。以深圳現有1071萬的管理人口規模計,每千人口醫生數和每千人口病床數分別為0.97人和1.33張,兩項指標整體偏低。“目前深圳基本醫療衛生存在500多萬人的服務缺口,每千人口擁有病床和醫生數,在全國副省級以上城市中最低。”江捍平說。 基于上述形勢,江捍平在5日的會議上稱,深圳將適度放開對社會民營資本和國內外醫療集團建醫院的限制,今后5年將發展400家左右民營醫療機構;同時大力發展基層醫療機構,打破所有制限制,建立可覆蓋全市的一體化醫療服務體系;對社區和勞務工衛生事業給以優先發展政策,今后5年再增加400家左右社區健康服務機構,政府將在社康機構人員編制、開辦與維持經費方面給以相應支持。此外,最引人注目的,無疑是“將考慮進行醫院集團化建設,對大醫院進行資源整合”。 按照《深圳市區域衛生規劃(2001-2010)》,2005年深圳全市每千人口床位達到3.2~3.6張,總量為15360~17280張;2010年每千人口床位達到3.6~4.0張,總量為18720~20800張。但據陳廣欽介紹,規劃提出時,2005年和2010年的人口分別是按480萬人和520萬人計算,而現在深圳的實際管理人口已達1071萬,深圳未來5年的醫療衛生服務設施還需更大的投入。 陳廣欽說,在醫療衛生服務設施的建設上,深圳將堅持以政府投資為主,實行政府投資和民營資本投資相結合的方式。 對組建醫院集團一事,陳廣欽表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發展研究部于日前公布的調查報告,認為中國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基本不成功,因此需對過去相關改革進行重新思考。“深圳將在醫療體制改革方面作進一步探索,組建醫院集團便是一個新的視角”,陳廣欽告訴記者,深圳在現實的醫院并購操作中已有“醫院集團”的提法,如現已將紅嶺醫院納入福田醫院進行管理,這其中便有醫院集團化的思路,“至于是組建一個醫院集團還是實行多元化模式,目前還沒有明確的結論! 與上述改革目標相應的,當前及未來幾年深圳市衛生工作的重點,將調整為以下幾個方面:解決衛生資源總量不足、分布欠合理的問題;加強醫療市場監管力量;關注群眾關心的醫療費用爭議問題;徹底解決老百姓看病難等問題。在加強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方面,深圳將以市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為中心,以各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為骨干建立一級網絡;由街道防保所、各級醫院防?啤⑸鐓^健康服務中心等共同組成二級網絡。在此基礎上,深圳將出臺《深圳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成立深圳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辦公室,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進行日常管理和統一指揮。 相關鏈接 衛生部政策法規司司長劉新明指出,當前醫療服務市場上出現的“看病貴”、“看病難”等現象,根源在于我國醫療服務的社會公平性差、醫療資源配置效率低。要解決這兩個難題,主要靠政府,而不是讓醫療體制改革走市場化的道路。劉新明說,國家將醫療服務定位為公共財政支持的行業,這決定了我國醫療市場必然走政府主導與引入市場體制相結合的模式。他認為,最重要的是要處理好引入市場機制和遵守醫療服務市場規則之間的關系。醫療服務市場有自身的特殊性:需方(病人)對醫療保健的需求是剛性的,這種需求無法代替、無法預測;而供方(醫院或醫生)具有天然的技術和知識壟斷,扮演著需方代理人的角色、為病人作出疾病判斷。因此,醫療服務市場是典型的供需雙方信息不對稱市場。政府應該引導供需雙方向和諧的方向發展。劉新明說,將來的醫院肯定要進行產權改革,以后可分為三類,一類是政府所屬的醫院,政府不但要管醫院,還要再辦一些醫院;一類是社會非營利性醫院;還有一類是營利性醫院。政府所屬醫院應是主導,政府醫院與社會非營利性醫院要成為衛生服務體系的主體,以此來體現衛生事業的社會公益性質;而營利性醫院是補充,并將對它們確定不同的政策。(2005年05月11日,《經濟參考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