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正文
 

中國經濟時報:世界經濟是否在不確定年代徘徊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05日 09:03 中國經濟時報

  ——訪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教授

  實習生 周建軍

  一向以“烏鴉嘴”著稱的美國經濟學家保羅·克魯格曼6月19日在英國《星期日電訊報》上指出,中國如果停止購買美國的短期國庫券,將會使美國經濟立即停止前進。世界經濟
的命運取決于中國對美國政府債券的興趣。而另一位美國經濟學家克萊德·普雷斯托維茨則在《波士頓環球》發表文章指出,美國已經吸收世界存款的80%,當這個數字達到100%時,全球經濟就將處于嚴重危機之中。

  那么,世界經濟是不是真如這兩位美國經濟學家所說,正處于搖搖欲墜之中?美國經濟學家提出的上述問題對我國又有什么警示意義?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就此問題采訪了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教授。

  李稻葵:我覺得美國經濟學家提出的上述問題非常有意義,值得中國人警惕,提醒我們注意美國經濟的脆弱性以及世界經濟格局發展的局限性。主要有兩個問題:一是美國有沒有能力繼續消費;二是美國有沒有能力繼續借錢。兩個問題中的任何一個出了問題,都會使世界經濟發展受到影響。但是,美國的國債水平不算太高,還沒有到出現金融危機的程度。首先,美國還有很多資產可以出售,例如優尼科。其次,美元是世界通用貨幣,可以作為外匯儲備。因此,美國出現金融危機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但是,有必要高度重視美元的貶值問題。因為美元貶值會導致物價上漲,產生通貨膨脹,導致美國企業經營困難、失業率上升和消費能力下降,進一步引起世界經濟的衰退與惡性循環,繼而影響中國經濟。

  中國經濟時報:針對目前出現的中美貿易摩擦,保羅·克魯格曼認為,美國的預算赤字占國民收入的近5%,達到每天10億美元。巨額的預算赤字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這將使中國在貿易爭端中占有優勢地位,美國威脅中國的能力有限。您對此有何見解?

  李稻葵:我覺得這個觀點未必正確。大約五年前克林頓執政時,美國政府實現了預算盈余。國債本身是一種金融工具,愿意買國債的人很多。至多美國政府把國債利率提高就可以了。也就是說,在中美貿易摩擦以及人民幣匯率升值論戰中,中國政府打國債這張牌是不起任何作用的。

  中國經濟時報:保羅·克魯格曼還指出,“到某個時刻,中國很可能決定停止購買美國的短期國庫券。如果是這樣,美元會急劇下跌,美國的利率會上升,房地產泡沫會破滅。”您認為美國存在房地產泡沫嗎?或者如果存在,泡沫成分有多大?其演變為金融危機或經濟危機的可能性有多大?

  李稻葵:美國經濟,甚至整個世界都存在巨大的房地產泡沫。世界各地快速增長的房價是支撐西方發達國家經濟快速增長的因素。但是,泡沫破滅或者演變為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的可能性還不是很大。因為現在西方國家的人口結構非常有利于資產增值。這部分二戰之后出生的人購買力很強大,積累很多,開支較小。另外,泡沫破裂的形式有兩種可能:一是停止增長,猛跌50%,如香港;也可能跌10%,房價降幅小一點。我個人覺得后一種的可能性更大些。

  中國經濟時報:美元近來一直疲軟,我國持有數千億美元的美國債券,您認為怎樣才是優化我國外匯儲備構成?

  李稻葵:外匯儲備含有兩個問題,一是規模,二是構成,這兩個問題可以分開看。就總體規模而言,為安全起見,恐怕還是要保持一定的規模。沒有人知道,一旦中國經濟不被看好,外資的出逃將對我國的經濟造成什么樣的影響,例如最近就有很多熱錢進來對我國房地產行業進行投機。

  中國經濟時報:有學者提出建立一種新的“國際通貨本位制”來解決目前的“特里芬難題”,理由是依靠主權國家貨幣來充當國際清償能力的貨幣體系必然會陷入“特里芬難題”而終至崩潰。請談談您的看法。

  李稻葵:全部或大部分投資于以美元或以美元計價的外匯資產是不合適的,但是問題的關鍵在怎么用。針對這個問題有兩件事情可以做:一是分散幣種,把外匯儲備投資于一攬子貨幣;二是拿部分外匯儲備購買外國的自然資源或以自然資源為主業的跨國公司股票。但是,未必一定要直接購買企業,因為購買企業可能會涉及到很多國際政治摩擦。但可以購買一部分大鐵礦、鋁礬礦等自然資源公司的股票,但不要購買太多。不要把我國的外匯儲備放到外國的證券市場,外匯儲備會貶值,但實物不會貶值。

  “特里芬難題”在短期之內很難解決。以前,特里芬和凱恩斯都提出過世界貨幣的問題,但是很難實現。有人開玩笑說,特里芬是要拿世界語來替代英語。我覺得比較務實的解決辦法還是要限制外匯市場的過早開放,不能過早地搞資本自由流動。“匯率市場化”不是市場經濟的必要條件,IMF也沒有要求市場經濟國家必須“匯率市場化”。匯率是要起到“錨”的作用,所以應以穩定為宜。

  中國經濟時報:近年來我國“對外貿易條件”呈現惡化趨勢。一方面,我國大量物美價廉的商品出口向美國這樣的國家,轉移“生產者剩余”;另一方面,購買大量正在貶值的美國短期債券又向美國轉移“消費者剩余”。那么,我們開放的目的何在?開放的同時又如何保持一個國家政策的自主性,讓開放有利于本國經濟的發展呢?

  李稻葵:從根本上講,中國必須改變目前的經濟增長模式,從主要依靠發達國家市場的比較優勢戰略,轉移到依靠自己的大市場、大企業的大國發展戰略上來。


  愛問(iAsk.com)世界經濟 相關網頁約4,203,879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