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安徽省審計廳
許多審計書籍和審計網站,普遍把“公元992年,宋代設立審計院,是中國審計機構定名之始,‘審計’一詞正式出現。”作為定論。其實這是不準確的。
東漢末年,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曹操在注解《孫子兵法》時,作了一篇序
文,文中出現了“審計”一詞,這可能就是中國歷史上“審計”一詞的最早起源。曹操《孫子序》全文如下:
操聞上古有弧矢之利。《論語》曰:“足食足兵。”《尚書》:“八政曰師。”《易》曰:“師貞丈人吉。”《詩》曰:“王赫斯怒,爰征其旅。”黃帝、湯、武,咸用干戚以濟世也。《司馬法》曰:“人故殺人,殺之可也。”恃武者滅,恃文者亡,夫差偃王是也。圣賢之于兵也,戢而時動,不得已而用之。
吾觀兵書戰策多矣,孫武所著深矣。孫子者,齊人也,名武,為吳王闔閭作《兵法》一十三篇,試之婦人,卒以為將,西破強楚入郢,北威齊晉。后百歲余有孫臏,是武之后也。
審計重舉,明畫深圖,不可相誣,而但世人未之深亮訓說;況文煩富,行于世者,失其旨要,故撰為略解焉。
第一段在全文中最為難懂。曹操通過引用古代大量經典的論述,闡明了“蕺(聚集,平時做好戰爭準備)而時動,不得已而用之”的“慎戰論”思想。“弧矢(弓和箭)之利”引自《易?系辭下》:“弦木力弧,剡木為矢。弧矢之利,威行天下。”此句以弓箭的鋒利借指戰爭之威,引起全文。《論語》曰“足食足兵”,指治理國家要有充足的糧食和兵力。《尚書》八政曰“師”,引自《尚書?洪范》,所記載的八政是:食、貨、祀、司空、司徒、司寇、賓、師。意思是師(軍隊)是八大重要的政事之一。《易》曰“師貞,丈人吉”,意思是出師正義,丈人(是對老人的尊稱,這里指主帥)就吉利。《詩》曰“王赫斯怒,爰征其旅”,引自《大雅?黃矣》:這首詩是西周統治者敘述其開國的歷史,引用的兩句寫密國出兵攻打阮國(周的屬國),周文王勃然發怒,于是派兵討伐密國。黃帝、湯、武,咸用干戚以濟世也。意思是古代帝王都用干戚(盾牌和斧)濟世。《司馬法》系古代兵書,相傳是戰國時齊威王命大夫整理而成,“人故殺人,殺之可也。”此句在《司馬法》中的原文為:是故殺人安人,殺之可也。意思是說:所以為了安定民眾而殺人,這種殺人是許可的。在引經據典之后,曹操用過于依靠武力治國的夫差和過于以仁義治國的偃王(周代的小國國君)都滅亡的史實說明治國必須文武兼顧的道理。
文章第二段主要是對孫子的評價,并介紹了孫子的生平,取得了成就。
最后,曹操明確指出:《孫子》一書體現了周密的思考,慎重的行動(審計重舉),明確而深刻的謀劃(明畫深圖)的軍事戰略思想,這是不可隨意曲解的。但是世人對《孫子兵法》沒有作深入、透徹的解說,況且該書文字煩多(假托孫子之名的偽作篇目多達八十二篇)。世上流行的一些本子失去了原作的主要精神,所以為它撰寫了簡略的解說。
在這里,“審計”的意思為周密的計劃、思考。審,表示詳盡、細密。計,表示計劃、謀劃。曹操用“審計重舉,明畫深圖”八個字概括了《孫子兵法》的要義。盡管此審計與宋代審計院二者之間的含義相差甚遠,但審計作為一個完整的詞語已經出現,這是毋庸置疑的。(作者:安徽省淮北市審計局趙勇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