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最近,黨中央領導提出“讓人民群眾喝上放心水”。為此,多年從事飲用水研究的專家呼吁國家盡快出臺新的飲用水標準。
清華大學水質科學與工程研究所博士生導師王占生教授指出,我國目前實施的國家飲用水標準是1985年8月由衛生部頒布,1986年正式實施的。檢測標準共35條,距今已近20年時間。按照我國“標準化實施條例”有關條款,標準實施后,制定標準的部門要根據科學技術
的發展和經濟建設的需要適時進行復審,標準復審周期一般不超過5年。1995~1997年間,衛生部和建設部兩次組織專家修訂該標準,并報國家質量監督總局,但都因種種原因被擱置。2000年衛生部再次組織力量對飲用水衛生標準進行修訂,但至今仍無結果。
2002年7月,衛生部發布了《生活飲用水衛生規范》。建設部也于2004年編制了被稱為“行業標準”的“城市供水規范”。但無論是衛生部的規范還是建設部的行業標準,其權威性都無法和國家標準相提并論。在目前國家標準、部門規范、行業標準并存且差異很大的情況下,相關企業當然就低不就高,以避免增加企業經營成本。
1985年我國制定的國家“生活飲用水標準”中規定的無機物檢測標準較多,但對有機污染物的檢測標準很少。而20多年來,經濟的發展造成新的有機物在自然界的排放量大大增加,種類也增多,成為損害人類健康的重要威脅。世界衛生組織已提出,鑒于有機污染物的增加和檢測技術的進步,各國應及時重新審查和頒布有關有機污染物檢測標準。
王占生指出,我國對飲用水源的保護和立法工作力度亟待加大。例如我國目前許多自來水廠的生產工藝還是發達國家幾十年前甚至上百年前使用的工藝。而許多發達國家早已使用能夠去除微量有機污染物的氧化、吸附、生物降解等綜合工藝。有人認為這需要很高的投入。但根據測算,采用新工藝生產一噸合格的飲用水,其固定資產投入大約是200元左右,生產一噸合格的飲用水的流動成本也就比現在增加0.2元,而這些投入完全可以通過提高水價來回收。新聞來源:中國環境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