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正文
 

雙穩健政策下的中國經濟穩定增長格局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02日 08:48 中國經濟時報

  范劍平

  今年上半年,國民經濟保持較快增長,市場物價走勢趨穩,就業狀況繼續改善,國際收支嚴重不平衡成為當前宏觀調控面臨的最為突出的矛盾。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將有利于增強貨幣政策的獨立性,提高宏觀調控的主動性和有效性,有利于恢復經濟增長、物價、就業和國際收支之間的內在協調關系。
在雙穩健政策引導下,經濟運行將從加速增長期向穩定增長期轉變,穩定增長的經濟景氣局面將進一步持續。

  國內需求已開始從加速增長期轉向穩定增長期

  2005年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9.5%,超過了大多數經濟機構和經濟學家的預期。這一經濟增長速度,與2003年和2004年全年的經濟增速持平。但進一步分析可以表明,今年上半年與前兩年相比,經濟增長速度雖然相同,但內需與外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發生了明顯的結構性變化。

  2004年上半年,我國出現貿易逆差68億美元,抵消掉上年同期45億美元順差后,有23億美元(190億元人民幣)對經濟增長形成1個百分點的負拉動。去年上半年GDP增長9.7%,國內需求增長高達10.74%。今年上半年出現貿易順差396億美元,加上去年同期68億美元的逆差,有464億美元(3832億元人民幣)對經濟增長形成近4個百分點的正拉動,凈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顯著增強。內需在經過連續兩年的高速擴張后,形成的基數較大,雖然今年上半年GDP總量中內需占90%以上,但在GDP新增量中內需所占份額比前兩年明顯下降。各方面的情況表明,國內需求已經開始從加速增長期轉向穩定增長期。

  作為這一輪經濟擴張期的源頭性需求,住房、汽車等需求由前幾年的爆發式增長向平穩增長轉變

  汽車消費市場在經歷了2002-2003年的井噴式行情后,受國際油價高升、國內投資需求降溫等多種因素影響,已經率先在2004年轉入平穩增長。今年上半年,受市場供求約束,汽車產量僅增長7%左右。

  在住房體制改革和消費信貸制度推出這兩大制度變遷的刺激下,房地產市場經歷了長達五年的加速增長,今年上半年,受宏觀調控的影響,房地產市場投資性(或投機性)需求開始明顯減弱。房地產開發投資、市場成交量和由此帶動的消費信貸增速全面放緩。上半年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23.5%(6月份增長21.1%),比去年同期回落5.2個百分點。今年1-5月房地產土地購置面積僅增長了3.7%,比去年同期9.8%下降6.1個百分點,比2003年同期56.7%下降53個百分點。6月末,居民消費性貸款增加1193億元,同比少增1204億元,上半年居民消費信貸量僅為去年同期的49.8%。

  汽車產業、房地產業作為這一輪國內需求擴張中的源頭領跑產業,它們的爆發式增長曾經打破了舊有的產業均衡,引發了一輪以重化工業為重點的投資熱潮。當源頭領跑產業開始向平穩增長轉變,新一輪投資也陸續投產,開始形成新的生產能力,國民經濟將在更高水平上逐漸形成新的均衡增長格局,轉入穩定增長狀態。

  輕重工業的增速差、投資與消費的增速差由前兩年的擴大趨勢轉為縮小趨勢

  在觀察我國經濟周期階段性變化時,經驗證明,消費市場景氣是經濟景氣的滯后指標,往往是投資需求先行擴張,帶動重工業增速上升,企業效益提高后職工工資增加,帶動消費品市場回升,再拉動輕工業增速上升,工業景氣全面擴散。因此,重工業與輕工業之間的增速差、投資與消費之間的增速差是觀察經濟景氣變化的重要指標。

  2002-2004年,我國一直呈現重工業增速明顯快于輕工業的擴張期特征。2002年重工業增長13.1%,快于輕工業1個百分點;2003年重工業增長18.6%,快于輕工業4個百分點;2004年重工業18.2%,快于輕工業3.5個百分點。2005年上半年出現了轉折性變化,重工業增速從去年同期的19.7%下降到16.9%,增幅下降2.8個百分點。在重工業增速回落的影響下,交通能源等“瓶頸”部門生產有所減緩。上半年發電量增長13.2%,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2.6個百分點;能源生產總量增長10.1%,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2.4個百分點;全社會貨運量增長8.9%,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5.9個百分點;沿海港口吞吐量增長18%,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6.3個百分點。重工業與輕工業之間的增速差距由2004年上半年的4.1個百分點縮小到今年同期的1.5個百分點。

  今年上半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9610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3.2%,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2.0%,實際增速快于去年同期1.8個百分點。投資與消費的運行更趨協調,固定資產投資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速差距由2004年上半年的18.2個百分點縮小到今年同期的13.9個百分點。重工業與輕工業、投資與消費的增速差開始縮小,表明經濟開始朝著恢復均衡、穩定增長的方向變化。

  一般貿易進口放慢,出口提速,顯示國內需求降溫

  從國際貿易的角度觀察經濟周期變化,經驗證明,在經濟擴張加速期,國內需求旺盛,國內供給不能滿足總需求擴張需要時,通過進口補充供給能力,緩解總供給與總需求的矛盾。因此,一般貿易進口增速加快,進口增速明顯高于出口增速是經濟擴張期的重要特征。反之,在加速期結束后,由于國內供給能力大于需求,壓迫企業擴大出口,一般貿易出口增速快于進口增速,進口增速明顯放緩。

  2003年和2004年上半年,一般貿易進出口增速呈現典型的擴張加速期特征,進口增速明顯高于出口增速。2003年上半年,一般貿易進口增速高達54.4%,出口增速36.5%;2004年上半年,一般貿易進口增速達到38.6%,出口增長32.2%,都是進口增速高于出口。但是,2005年上半年情況發生了逆轉,一般貿易進口增速僅為7.5%,出口增速提高到36.9%。由于今年上半年國際原油和大宗礦產資源的價格高于去年同期,如果考慮進口價格指數變化,一般貿易實際進口的增速下降更加明顯。我國一般貿易進口增速從去年上半年的38.6%大幅下降為今年上半年的7.5%,這里雖然有人民幣升值預期的影響,但更主要反映出國內需求降溫的影響。

  經濟增速向潛在增長率水平回歸的趨勢初步形成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這一輪經濟擴張的加速期基本結束。根據測算,我國現階段潛在增長能力大體在9%左右。今年下半年,經濟平穩回落、經濟增速向潛在增長率水平回歸的趨勢初步形成。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改革將使這一趨勢更加明朗。

  今年上半年出現近400億美元的貿易順差,形成超過去年全年的凈出口增量,既有正常的合理的因素,也有一些特殊的、不正常的因素。

  從正常的合理的因素分析,一是近年來我國吸引外商直接投資額規模較大,形成巨大的加工貿易生產能力,加工貿易出口額占出口總額的比重超過50%。貿易順差中,加工貿易創造的順差占較大比重。二是在宏觀調控政策的引導下國內需求(特別是投資需求)開始降溫,再加上國際市場能源原材料價格上漲幅度過大,使國內對投資品的進口需求減弱,一般貿易進口增速明顯回落。三是前幾年我國處于入世之初,每年關稅水平調整幅度較大,企業為了享受關稅下調的好處,下半年少進口,集中在年初大量進口,因而造成我國年初出現貿易逆差,下半年恢復順差的現象。隨著入世過渡期的結束,今年年初關稅下調幅度比前幾年縮小,年初集中進口的現象基本消失,因而年初便出現貿易順差。

  從特殊的、不正常的因素看,今年上半年,國內出口企業普遍存在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和國外可能對我國產品實行貿易設限政策的預期。在這兩種預期的作用下,企業普遍想方設法早出口、快出口,盡量搶在國外采取貿易設限措施之前多出口,搶在人民幣升值之前多出口。同樣是人民幣升值預期,使許多企業盡量少進口、晚進口,以避免匯率損失。這些預期造成今年上半年一般貿易的順差大大超過往年的正常水平。

  人民幣升值2%和匯率形成機制的改革使預期有所變化,加上去年320億貿易順差主要集中在下半年這一基數方面的原因,今年下半年凈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比上半年會明顯減弱。因而,國內生產總值增長速度將與國內需求降溫的走勢趨于一致。

  需要指出的是,下一階段我國經濟將呈現平穩回落而不是大幅下滑的局面。由于這一輪由消費結構升級、城市化加速等因素引發的經濟總量擴張,對產業結構調整的影響深度大大超過以前歷次經濟周期。從短周期的角度分析,當前呈現出減速調整趨勢。但從中周期的角度分析,我國仍處于中期擴張階段。當前,重加工工業投資高潮開始退潮,但重加工工業生產能力的擴大提出了對能源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新的要求。我國今年新開工投資項目中有一大批是能源交通類基礎設施項目。加工工業與基礎產業固定資產投資熱潮此起彼伏,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中長期發展前景對國內外投資的吸引,決定了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回落幅度不會太大,短周期的減速調整的深度不會太深。

  我國經濟在今年下半年和明年有望回落到潛在增長率水平附近,保持一段時間的穩定增長。只要我們謹慎把握雙穩健政策的調控力度,在較為寬松的宏觀環境中加快體制改革,加快增長方式轉變,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中國經濟的景氣局面將會延續更長時間。

  (作者為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研究員)


  愛問(iAsk.com)雙穩健政策 相關網頁約76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