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消息一經公布,立刻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匯率改革將怎樣影響人們的生活?社會各方又將如何應對?記者就這些問題走訪了相關人士。
居民 日常生活影響不大
在機關上班的陳女士手上攢了不少美元。7月21日晚,她還在回家的路上,就收到朋友的短信,告訴她匯率要調整了。不過,看到這一消息時,陳女士反應平淡。她告訴記者,自己持有美元,主要目的是用于孩子今后出國留學,人民幣升值并不影響美元在國外的購買力,另外這次還上調了境內美元的存款利率,反而給她帶來了實惠。
當然,對于想把美元換成人民幣,卻又沒有及時兌換的人來說,這意味著一定的匯兌損失。但一般老百姓手中并沒有太多的美元,即使對于部分擁有美元的家庭,人民幣升值2%幅度很小,因此影響并不大。
專家認為,人民幣小幅升值,對老百姓的生活還有諸多益處,比如,購買進口商品變得便宜了,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平穩國內物價。這種好處對于出國旅游的人來說更為直接,因為在國外的種種花費換算成人民幣顯得更為低廉。
在北京一家售樓處,一位正在看房的小伙子告訴記者,聽說人民幣升值會促進房地產的升值,但自己是否買房,主要還是看實際需要與經濟負擔能力,并不會考慮匯率的因素。
企業 積極調整結構
相對于普通百姓,企業在談起匯率改革時顯然要考慮更多。7月26日在北京召開的中小企業經濟發展指數發布會上,來自天津一家服裝出口加工企業的崔先生告訴記者,近年來服裝出口競爭激烈,利潤率不高,這次匯率調整幅度有限,應該不會對經營產生大的影響。不過,他們還是未雨綢繆,積極調整產品結構。今年以來,他們接了幾個國內品牌服裝貼牌生產的單子,都比較有賺頭,這樣更有利于提高企業的抗風險能力。
從企業角度來說,原材料在外、市場在國內的企業,如造紙、鋼鐵、煉油等,將受益于匯率調整,而原材料在國內、產品主要出口的企業則面臨一定挑戰。如何轉變經營機制,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高國際競爭力,成為許多出口企業面臨的一道課題。
崔先生還坦言,以前人民幣與美元之間的匯率比較穩定,只需要簡單換算一下就行,因此對于外匯方面的知識了解很少。今后匯率形成越來越市場化,看來還要加強這方面的學習。另外,他還聽說銀行能夠提供一些金融工具,幫助企業規避匯率風險,希望能加強這方面知識的宣傳普及,并提供方便的服務。
外資 更看重市場前景
中美商會會長馬誠禮對記者表示,美商歡迎中國決定轉向一個更加基于市場供求的匯率制度,這對營造積極的美中貿易關系是重要貢獻,希望中國金融體系能夠持續積極地進行改革。
一些在華外資企業也認為,對于進入中國的外商來說,人民幣升值與否并不是影響外商投資的主要因素,他們更看重所投資行業的市場前景,以及投資環境是否良好。此次匯率改革,表明中國的市場化改革又邁進了一步,將增加中國投資環境的吸引力。
還有專家認為,匯率調整對中國對外經貿發展的影響也有限。一方面是因為此次人民幣升值幅度很;另一方面,匯率變動對不同貿易方式的影響不同:對一般貿易出口影響大,對“大進大出”的加工貿易而言,進出口影響則在很大程度上自相抵消,而目前我國加工貿易占外貿總額的一半以上。
銀行 考驗經營能力
對于以經營貨幣為主業的銀行來說,匯率改革將會產生怎么樣的影響?以目前5家在國內上市的銀行而言,其外幣資產負債余額僅占總資產的0.52%。因此,匯率調整對它們的影響很小。即使是持有大量外幣資產的中國銀行,實際影響也有限。據中行有關人士透露,中行外匯資金在國際市場上的收益率要比在國內換成人民幣投資的收益率高出2個百分點,這個差額能夠彌補人民幣匯率上升的幅度。人民幣匯率調整,不會對中行的年度經營業績產生負面影響。
不過,正如這位人士所說,今后我國將建立健全以市場供求為基礎、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這意味著人民幣與外幣的匯率每天都會變,從而要求各家銀行有快速的反應機制,并在定價、服務和管理等方面有所提高。這對銀行的經營能力是個考驗。
另外,匯率改革后,企業避險的需求大為增加。很多避險工具,如遠期結售匯交易,主要是一些大銀行在做,很多中小銀行還沒有開辦這項業務。金融機構應當增強競爭意識,推出更多的避險產品以吸引企業。
股市 點燃做多熱情
在7月21日之前的兩周里,上證綜指一直在1000點上方徘徊。股指是否會跌破千點整數關,投資者看法不一。匯率改革消息的推出,成為指數反彈的一個契機,也化解了人們對于千點的擔憂。
7月22日,匯率調整的第二天,上證綜指跳高開盤,至終盤上漲近26點。當日,航空、地產、石化和造紙等行業的股票,因為受益于匯率調整,均出現較大幅度上漲。7月26日和27日,股指又連續兩天上漲。
投資者劉先生告訴記者,匯率改革消息公布的當晚,他就進行了反復研究。客觀地看,人民幣小幅升值對不同上市公司的影響不盡相同,既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但對投資者心理的影響肯定是正面的。因此,他決定第二天買入股票。
專家認為,匯率改革對股市的積極作用已充分體現。從長線來看,還應當關注匯率調整能否促進上市公司提高經營業績、改善股市的資金供給等。
鏈接
人民幣匯率的歷史走勢
從改革開放后至本次人民幣匯率改革前,人民幣匯率走勢大致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1979年到1993年。由于計劃經濟時期,人民幣匯率作為計劃核算工具,長期固定并形成高估。到1993年底,人民幣兌美元官方匯率由1979年初的158元人民幣兌100美元降至580元人民幣兌100美元,下調了73%。
第二階段:1994年匯率并軌到1997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升值了4.8%。由于1994—1995年國內物價上漲較快,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實際升值了39%。同期,人民幣名義和實際有效匯率分別上升了10.2%和38.7%。
第三階段:1998年到本次人民幣匯率改革前。1998年,亞洲發生金融危機,為防止危機在亞洲和世界進一步擴散,中國政府承諾人民幣不貶值,將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基本穩定在828元人民幣兌100美元左右的水平。
(田俊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