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認為經濟學家們對當前經濟冷熱判斷已經達成什么共識的話,那就是沒有共識
文/蔚藍
7月20日舉行的國家統計局新聞發布會,被正處在迷惘中的經濟界視為政府部門對當前宏觀經濟冷熱的一個判斷。
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今年上半年中國GDP增長速度為9.5%,被視為“平穩、較快的增長速度,經濟總體運行情況良好。
但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鄭京平在公布這一數據后,并未對經濟走勢做出明晰的判斷,“從發展趨勢看,確實有一些支撐經濟平穩較快的因素,當然也有一些可能使經濟會放緩的因素。”鄭京平說。鄭的態度顯然相當謹慎。
冷熱“夾攻”
而對于需要做出判斷的經濟學界,此刻也在左右為難。
6月底,社科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所長汪同三向國家發改委提供報告稱,“(宏觀經濟)既有重新反彈的壓力,也有過度回落的危險”。
“2004年時,我們也面對著這兩種傾向(過度回落和重新反彈),但那時我們還能看出哪種是主要的。”但如今,汪同三深感難以判定。
對汪同三來說,無論是“過度回落”或“重新反彈”都容易找到理由。
最值得關注的當然是快速的投資增幅和較高的儲蓄率。由于當前經濟主要靠投資拉動,上半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5.4%,超過消費實際需求12.0%的兩倍以上,盡管投資增幅有所回落,但相對于GDP依舊偏高。
但另一方面,外貿摩擦導致進出口增幅放緩、股市不景氣等因素,也在對經濟發展產生著不利影響。
一些當前經濟結構中的問題,如同硬幣的兩面,更顯出判斷的困難。如上游產業利潤空間正吸引投資、但下游行業利潤下降,以及地方政府發展積極性較高、但對刺激消費卻無能為力等。汪同三“左右為難”,最終沒有做出明確的趨勢判斷。
汪的同行們,此刻正在為各自的觀點而互相爭吵。空氣中充滿了不同的觀點,讓人暈頭轉向。
在6月底,國家發改委、中國人民銀行分別約見了國內經濟學界的專家學者,商討下一步的宏觀經濟對策。但約見并沒有達成任何共識。“10位專家就會產生十幾種看法。”一位專家如是形容。
一周之后,在清華大學經管學院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舉辦的“經濟形勢討論會”上,來自中財辦、全國人大財經委、國家發改委、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家信息中心等政府智囊機構和國際投行的20位專家,至少提出了21種觀點。
如果認為經濟學家們對當前經濟判斷已經達成什么共識的話,那就是沒有共識。有媒體如是評論。
求同存異的觀點
不過,一個觀點逐漸贏得了學界多數人士的同意:未來經濟發展將放緩。
7月13日,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發布報告預計,今年下半年我國經濟增速將放緩,第三、第四季度同比分別增長8.6%和8.2%,全年經濟同比增長8.8%,比去年回落0.7個百分點。
這是發改委近期首次發布經濟增速將放緩的觀點。此前,發改委的態度一直強調防止經濟過熱不可松懈,調控不能放松。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朱之鑫曾針對經濟出現通貨緊縮的說法表示,“我國經濟將繼續平穩較快增長,判斷經濟放緩缺乏依據。”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陳東琪表示,經濟正處在溫和調整之中,即經濟增長速度下降幅度不太大,“從總量上看,目前的經濟運行在一個中間狀態,不是處在‘總體過熱’和‘總體過冷’這兩個極端狀態。”陳東琪說。
在他看來,本輪短周期經過3年上升,去年達到高點后逐步轉階段,今、明兩年處于溫和調整之中。溫和調整不是“走下坡路”。他預計,今年GDP可以穩定在9%左右。明年應可以努力控制在8.5%左右。
“如果下降太多,降到7%以下,甚至出現‘硬著陸’(下降一半,在5%以下),不但會面臨較為嚴重的失業和通貨緊縮壓力,而且可能使整個國民經濟陷入慢性衰退泥潭,錯過黃金期的發展機遇。”陳東琪說。
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CCWE)在7月初曾作出一個與之相接近的預測:2005年中國GDP增長全年為8.6%。
接近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成員的人士也稱,該委員會已經做出結論:經濟已進入下行的調整期,接下來需要注意的是“經濟會不會過冷”。
但來自國家統計局的意見顯然也無法忽視。7月20日,國家統計局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宣布,上半年的經濟增長為9.5%,其中第一、二季度分別為9.4%和9.5%。
盡管鄭京平并未對經濟趨勢做出明確判斷,但他也表示:從長期的增長因素看,中國的高儲蓄率、高投資率以及比較旺盛的市場需求,還有充裕的勞動力,都可以支撐中國經濟比較快的增長。“中國需要保持一個適度、較快的增長。”鄭京平說。
漲縮難辨
在經濟發展速度爭論的另一面,是延續了一年之久的貨幣之爭。去年的經濟過熱引發了“中國會否發生通貨膨脹”的討論,至今也未能平息。
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關于通貨緊縮的觀點相當鮮明。該中心預測,年底貨幣與準貨幣的M2為10%以下,中國經濟將進入較為嚴重的通貨膨脹期。此外,他們還表示,2005年全年CPI將只有0.27%,整個下半年是負增長。
而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上半年CPI為2.3%,盡管低于去年同期3.6%的水平,但繼續處于溫和上漲的狀態。國家統計局的鄭京平表示,2005年全年將會維持CPI溫和上漲的局面,“不會出現下降的情形,至少出現下降情形的可能性不大。”
鄭京平還表示,目前還未看到出現了通脹或通縮的勢頭。據他介紹,上半年廣義貨幣M2的增長速度是15.7%,新增貸款是1.45萬億,增長了13.3%,比去年還多增長了240億。他肯定的表示,不能認為現在有通縮問題,“而且從趨勢看,也不存在這樣的問題”。
巴黎百富勤的陳興動調查發現,“外商的全年投資計劃并沒有變,改變的只是進出口的速度”。
但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對清華大學的預測結果表示“基本贊同”。他認為,下半年經濟通貨緊縮是不可避免的,但中國經濟還會保持高增長的態勢。在林毅夫看來,中國的通貨緊縮是產能過剩造成的,因此,目前最重要的是啟動農村消費市場,這就需要政府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投入的政策支持。
國資委研究中心宏觀部部長趙曉也認為,2004年以來的宏觀調控已經到位,通貨膨脹的危險已經遠去,現在應該轉向防止通貨緊縮。在他看來,國內的經濟發展已經迎來了最輝煌的時刻,政府不應該再繼續打壓經濟。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張立群研究員則表示,從目前的價格走勢看,中國經濟正處于供求平衡點附近。“宏觀調控既要警惕通貨膨脹,也要警惕通貨緊縮。”張立群警告說。他表示,如果調控不好,投資出現反彈,價格就會重新上漲,出現通貨膨脹。另一方面,如果措施不當,也可能出現投資較快回落,需求不足,價格水平加快降低,出現通貨緊縮,未來一些局部生產過剩和需求不足的問題可能會有所突出,需要警惕。
沒有定論顯然會引發持續的爭執。這一切都有待北戴河的下半年經濟形勢會議做出結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