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禹剛 發自北京
當熱錢投機者猛然得知人民幣7月21日開始升值后,定會喜不自禁,但細看中國人民銀行的通知后,又會感到失望。經濟學家表示,央行此次升值人民幣2%,但幅度的控制卻讓熱錢無利可圖,同時匯改方案和配套措施的設計,又讓熱錢進退維谷。
國資委研究中心宏觀戰略部部長趙曉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2%的升幅,差不多是熱錢匯進匯出的成本,此番人民幣升值,境內熱錢空歡喜一場。另一方面,政府在前期通過一系列宏觀調控政策的配合,如對房地產的調控,讓熱錢無處藏身、無利可圖,從而打擊了熱錢的收益預期,減少了熱錢的流入。
央行在21日的通知中表示,此次匯改后,人民幣實行的是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匯率不再盯住單一美元,形成更富彈性的人民幣匯率機制。
“妙就妙在人民幣既可能升值,也可能貶值。”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CSFB)亞洲首席經濟學家陶冬認為,當前有管理的浮動將取決于市場供求和政府干預。“盯住一籃子貨幣的匯率體制,透明度可高可低,但卻受構成貨幣波動的影響,而現在的參照則具有更多靈活性。”他分析道,過去一周人民幣匯率沒有按照美元、日元、歐元的匯率浮動進行調整,符合“有管理浮動”的特征。
“人民幣完全有可能對美元貶值,而對歐元及日元升值。一方面展示人民幣匯率的彈性,一方面也可在必要時教訓一下投機者。”陶冬指出,“此外,對上海過熱的房地產投機進行調控,也從一個側面警告了投機者。”
上周人民幣在銀行間外匯市場的表現反映出陶冬的看法。上周五,銀行間外匯市場美元、歐元、日元兌人民幣匯率的收盤價分別為:8.1056、9.8221和7.2327(100日元)。以22日人民幣升值后首日開盤價計算,人民幣兌三種貨幣分別升值0.0543%,2.4046%和0.9219%,出乎很多人對人民幣兌美元將一路升上去的預測。
德意志銀行的經濟學家馬駿表示,央行此前仔細研究了熱錢在人民幣改革后可能流入國內的各種情形和對策。他認為,人民幣改革后主要的“熱錢”壓力來自國內機構、在海外的中資機構和中外個人出售美元的沖動。“國外機構投資者基本上沒有多少渠道,也不敢通過非正常渠道進入國內進行短期投機。”
馬駿還表示,之前外管局加強短期外債管理、完善出口預收貨款和轉口貿易收匯管理等多個具體措施,都為假借貿易和外商直接投資名義進入的熱錢設立了屏障。
此外,此次央行并未公布所參考的一籃子貨幣的構成和權重,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張斌博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不公布一籃子貨幣的構成和權重,取決于本國的需要,也符合‘主動性’原則。”他表示,目前選擇的“參考”而非“盯住”一籃子貨幣,既克服了單一盯住美元的弊端,又可以保持對美元雙邊匯率的相對穩定。
在日前召開的一個學術討論會上,央行行長周小川就表示,下一步將向市場提供更多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相關技術性信息,如有關一籃子貨幣的概況、原理和構成原則等。
張斌認為,在央行希望人民幣匯率保持穩定的前提下,如果施行完全意義上的盯住一籃子貨幣的政策,每日匯率都在變動,當前的情況下反而會加劇經濟和金融系統的不穩定。“央行如果逐漸公布權重和籃子貨幣的組成,市場預期會更加理性,熱錢將知難而退。”
但陶冬也表示,短期內部分熱錢尚未死心,他透露匯改第二天約有10億美元的熱錢涌入內地,同時很多對沖基金也在密切關注著下一步發展。“但關鍵不是上周流入多少熱錢,而是未來數月熱錢是否依然大量流入,會持續多長時間。”陶冬強調,市場和熱錢都在關注央行下一步工作。
馬駿也認為,央行的預期“管理”對阻止熱錢非常重要。上周二,央行發言人對外界關于人民幣初始升值2%以及匯率改革漸進性進行了澄清,打消了市場認為人民幣將會逐步升值的誤解。
“新機制的實施還需要一個過程,要等到國內各方面對升值給經濟造成沖擊的疑慮逐步打消、主要企業開始學會使用衍生工具之時,才會逐步到位。”馬駿指出,熱錢還會有一定的活動空間。(詳細報道見B3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