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正文
 

讓農民工融入城市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01日 09:01 第一財經日報

  上海人多半是農民工的后代。新中國成立前夕,大致有100萬寧波人在上海謀生,約占當時上海人口的四分之一。這樣再加上江蘇人、廣東人等,上海人口當時以外地人為主。以今天的眼光看,這些外地人大多是農民工。

  勞動力區(qū)域轉移的實質,是生產要素的優(yōu)化配置,是大國現(xiàn)代經濟發(fā)展中不可或缺的一個基本環(huán)節(jié)。農業(yè)勞動力向非農產業(yè)轉移,是現(xiàn)代經濟發(fā)展的必然過程。但一些地區(qū)非農
產業(yè)就業(yè)機會較少,收入也較低,農業(yè)富余勞力就會向另一些發(fā)展較快地區(qū)轉移,農民工的問題就是這樣形成的。

  中國經濟發(fā)達地區(qū)快速發(fā)展的過程,也是大量吸收農民工的過程。浙江目前辦理暫住手續(xù)的外地人口已多達近900萬人,據有關部門調查,在各類企業(yè)中務工的外來勞動力有近500萬人。農民工已經成為浙江最基本的勞動力,沒有農民工就沒有浙江的今天。雖然會有一部分農民工在一定的勞動期限以后將回到原籍,但肯定將有相當部分農民工,將在其打工的城市定居下來,這就像上海人的前輩們曾經歷過的那樣。然而時至今日,我們對農民工仍沒有通盤的政策考慮,仍沒有確立如何讓農民工融入當地主流社會的基本理念和做法,而且還存在著一些很奇怪的觀點。其中一個很有市場的說法,就是難以支付讓農民工享受當地公共服務的費用。

  在科學合理的稅收和公共財政體系下,不存在城市政府缺少向農民工提供公共服務費用的問題。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如義務教育、公共衛(wèi)生、廉租屋、基本社會保障和救助等,其費用均源自團體和個人繳納的稅收,不是政府的恩賜。農民工在其所在城市打工,必然會通過稅收形式,直接或間接地向當地政府繳納其所創(chuàng)造的一部分價值,因此從分配理論上講,城市政府應該具有相應收入來支付農民工的公共服務費用,如提供義務教育等。

  當然,農民工就業(yè)形式比較復雜,城市政府會說,我從農民工身上直接收取的稅收很少,因此不可能讓他們的子女不繳額外的費用就能在當地入學。然而,這一理由同樣是站不住腳的。農民工所從事的是城市里最臟、最累、最沒有人愿意從事的工作,如擦鞋、保姆、收破爛、小商小販、修車補胎等。然而,這些以靈活就業(yè)形成的工作,雖然直接收入較少,納稅能力較弱,卻由于其很強的外部經濟性,使得一個城市降低了交易成本,變得適宜于工作和生活。因此,盡管城市政府沒有或很少從這些人身上得到稅收,但在城市政府的總體收益中,是應該包含這部分人的貢獻的。如果政府真的長期缺少支付農民工公共服務方面的費用,那么問題肯定是出在稅收體系和公共財政支出結構上,而不是出在沒有錢上。我們一方面在盡情地享受著農民工的廉價勞動力,另一方面卻長期以種種借口拒不承擔向農民工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的職責,從而在事實上形成了農民工定居的種種障礙。

  當然,并非應該無條件地向農民工提供公共服務。這里的關鍵是必須符合三項要求,一是有合法的穩(wěn)定收入,二是有合法的穩(wěn)定住所,三是已在當地居住了一定時間。大體來說,只要符合這三條,就應該讓農民工子女與當地小孩一樣,不用繳納額外費用就能享受義務教育,以及享受當地社會保障和其他公共服務。當然,政府只是著力消除農民工定居的政策障礙,積極制定相關政策,努力創(chuàng)造有利于農民工定居的環(huán)境條件。而最后能否定居,還得由農民工自身的主觀努力以及其他有關因素決定。

  一部分人士還有兩個擔心,一是擔心大批農民工蜂擁而至,二是擔心由于農民工太多而影響城市品位。這些擔心其實也是沒有必要的,一方面,政府的公共服務并不是免費午餐,是有享受門檻的,如果真的出現(xiàn)蜂擁而至的情況,一定是沒有處理好公共服務享受與享受門檻之間的關系;另一方面,多數農民工如果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和住所,是不可能長期呆在一個地方的。至于城市品位,主要由城市產業(yè)結構及其他約束條件所決定,如果一個城市主要是低層次產業(yè),吸引的肯定是大批低文化層次的人口;如果一個城市主要是高層次產業(yè),人口層次也會相應有所較高,但仍不免會有一大批低文化打工者,來為城市提供一些最基本的勞務。

  從全社會角度看,農民工如果長期難以在城市定居,我們將支付更高的成本。一是農民工在家鄉(xiāng)購建一整套住房等生活設施,形成巨大的社會資源浪費,在溫州、臺州等一些地方,嶄新樓房外面長滿了青草;二是龐大人群一年一度在短時間內長距離移動,形成很大的交通和社會政治壓力;第三,也是最為嚴重的,將形成一個被現(xiàn)代社會化邊緣化了的巨大人群,他們難以享受最基本的政府公共服務,缺少足夠的人力資本投資,生活質量長期低下,以一種冷漠的眼光打量著他們?yōu)橹度肓诵燎趧趧拥某鞘兄髁魃鐣枚弥瑒輰a生嚴重的社會問題,到那時,將對整個社會產生巨大的破壞性因素,引發(fā)巨額的治理成本。

  這是一項各方都能得益的政策主張。當然,這將有可能增加發(fā)達地區(qū)用工成本,但如果是在中央政府的統(tǒng)一政策下,并不會較大地影響個別地區(qū)的綜合競爭力。而在勞動成本增加的約束條件下,發(fā)達地區(qū)的一部分勞動密集型產業(yè)將不得不加快向欠發(fā)達地區(qū)轉移,同時也不得不加快技術進步,提高產業(yè)層次,這就有利于區(qū)域均衡發(fā)展和發(fā)達地區(qū)經濟轉型。而農民工定居會節(jié)約原先浪費的資源,以及增加有效需求,這就將在一定程度上彌補由于勞動成本提高而導致的勞動力轉移減慢的因素。

  我們不能長期讓一個龐大的人群游離于發(fā)達地區(qū)主流社會之外。推動農民工定居,引導其加快融入城市主流社會,將是一個長期過程,建議從“十一五”開始,在全國的層面上,把這項政策主張作為經濟社會發(fā)展的一項重要戰(zhàn)略任務。

  (作者為浙江省改革與發(fā)展研究所所長)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