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評估新規松綁 專家質疑國資委放權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30日 09:31 中國經營報 | |||||||||
作者:屈麗麗 “取消備案?那以后我們的工作負擔會大大減輕了。”專門從事企業產權交易服務的張律師,聽到關于國資委即將取消大部分資產評估備案的消息后倍感輕松。 據悉,在不久前召開的常務工作會議上,國資委法規局原則上通過了《企業國有資產
據記者了解,新《辦法》將在上周的全國國資主任會議之后報送李融榮主任簽字實施。該辦法主要涉及全國170多家中央企業及其下屬企業,意味著此前困擾企業的大量資產評估備案工作將大大簡化。 縮減備案 據悉,與國資委近期一系列對央企“收權”政策不同,國資委這次是“放權”資產評估。 按照新《辦法》,只有經過國資委批準才得以生效或者各級人民政府批準后由國資委核準的產權評估事項將繼續留在國資委管理,其他原來由央企自行批準的產權評估事項無須再向國資委備案。 “之所以減少央企報備程序,主要是給企業更多經營自主權,更加尊重市場”,國資委一位內部人士稱,“當前,國資委正在加大力度調整或廢止舊有規章辦法,出臺新的規章辦法,其中一個重要指導方針就是符合《行政許可法》規定,盡量減少報備和審批程序。” 北京產權交易中心人士告訴記者,根據舊有辦法,中央企業發起設立或改組設立股份有限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在境內外公開發行各種股票、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以實物資產含無形資產收購上市公司股權或認購上市公司應配股份,與上市公司進行資產購并、出售或置換,為控股股東的上市公司分立或與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合并;地方企業發起設立或改組設立股份有限公司并在境內發行外資股B股,在境外公開發行各種股票H股等以及相關的資產購并、出售或置換等等,涉及產權評估事宜必須由國資委審批。 然而在實際市場經營中,涉及產權評估的情況極多。包括各種方式的產權交易,企業以非貨幣形式進行轉讓、出資、抵債、收購、兼并、收益、主輔分離等等都需要進行產權評估。此前,這些活動大部分是由中央企業自行批準后再到國資委備案。 我國現有中央級大型國企175家,每家至少有2~3家下屬二級企業。假設按三家計算,就有525家,而這些企業基本上每天都在進行著上述產權交易活動,每項產權交易都涉及極其繁瑣的工作程序和手續文件,國資委因此數年來幾乎淹沒在備案文件里。 而在中央機關人員精減后,國資委人手十分有限。如何看得過來汗牛充棟的備案文件;即使看得過來,又如何真正做到“精、嚴、細”把關? 據了解,中央機構調整前,企業國有資產評估事宜由老財政部主管。后來由于機構調整,老財政部的部分職能轉到了國資委,產權評估等權力事宜雖然也轉了過來,相關辦法卻依舊沿用老財政部的。因此,這次國資委就國資產權評估出臺新《辦法》,也有對“主管權限”做出明確界定之意。 加劇無序? 如此看來,國資委在資產評估監管上“抓大放小”有其道理。但是,也有專家質疑,這樣做,是否會讓某些中央企業更加無所顧忌:內部交易或關聯交易是否會大大增加進而造成國資流失?某會計師事務所資深財務專家李明言就認為,“取消備案制后,中央企業的資產如何進行整合,企業在整改原有職工的安置等等問題,如果沒有輔助監管措施出臺,很容易出問題。” “產權評估是國資委對央企進行監管的關鍵性環節,原先的備案制即使不能實現監管面面俱到,威懾作用也不可低估。現在如果取消大部分備案制度,是否會造成一些混亂局面?”李明言坦陳:“原本產權交易過程中的諸多復雜環節就難以監控,現在放開,是不是更會增加市場無序化,國家利益是不是會更無從保障?” 對此,國資委有自己的看法。其內部人士表示:“只有讓這些企業真正回歸市場本來狀態,我們才會更好地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