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央一號文件的貫徹落實,2005年湖南省農村經濟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農民收入增長形勢較好。據對全省37個縣3700戶農戶調查,上半年全省農民人均現金收入達到1695.05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57.67元,增長17.9%。其中,一季度增幅為18.6%,二季度增幅為17.1%。
從上半年農民收入形勢看,湖南農民增收確實有獨特的亮點,但也還存在不少難點,
要真正建立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尚需尋找新的著力點。
一、
2005
年上半年農民收入增長的亮點
縱觀全省情況,上半年湖南農民增收的亮點主要呈現在五個方面:
(一)農業稅全免等政策的落實讓農民直接受益
從政策對農民收入的影響看:
一是今年農業稅全部免征,全省免征農業稅13.6億元,全年農民人均可減負25元左右。
二是良種補貼根據早、中、晚稻的實際播種面積維持上年每畝10元、15元、7元的標準。
三是糧食直補由上年每畝11元提高到今年的13元,且凡是種植了一季當地主要糧食作物的都有補貼。
四是全省農機補貼由上年的910萬元增加到2000萬元。
五是對種糧農戶的補貼實行信息化發放,補貼資金以存折方式直接發放到農民手中,使農民的利益不受損失。
六是對經濟困難的學生實行“兩免一補”,全省共下撥“兩免一補”經費3.22億元,其中免費教科書約有175萬學生受益,免雜費約有78萬學生受益。
這些措施可使農民人均增加收入52.3元,比上年的39.2元多增13.1元。
(二)農產品價格穩中有升給農民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撐
2005
年不僅保持了政策的延續性,農產品價格也保持了良好的增長勢頭。與上年同期相比,1-5月份農戶出售谷物的單價上漲7.6%、肉豬上漲8.1%、蛋類上漲20.3%、淡水魚上漲4.7%。
利好的市場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農戶出售農產品的數量也較上年同期增加,其中人均谷物出售量增加4.61公斤,增長12.7%;出售豆類增加0.55公斤,增長1.15倍;出售棉花增加1.54公斤,增長30.7%;出售油料增加0.26公斤,增長70.1%;出售肉豬及豬肉總重量增加0.92公斤,增長5.1%;出售家禽增加0.2公斤,增長9.4%;出售蛋類增加0.17公斤,增長30.4%;出售淡水魚類增加1.85公斤,增長75.3%。
經測算,因價格因素導致農民人均出售農產品收入增加43.69元,占農民出售農產品現金收入增量的44.2%,因出售農產品數量增加導致人均出售農產品收入增加55.1元。
(三)工資性收入增長仍是農民增收的主渠道
上半年農民人均工資性收入為617.23元,比上年同期增加70.45元,增長12.9%,增幅同比下降5個百分點。
工資性收入主要是由外出從業收入的增長來支撐。農民外出從業得到的收入為373.87元,同比增長13.2%。對工資性收入增收的貢獻率達到61.8%,對農民現金收入增收的貢獻率為16.9%。其中,在本鄉內勞務收入為209.09元,同比增長15.0%。
外出收入增長的主要原因:一是農村外出打工人員、外出時間和月工資收入均呈不同程度的增長,但增幅略降。上半年外出務工人數較上年同期增長3%以上;外出時間增長2%;外出人員的月平均工資增長8%以上。二是由于農民在本鄉地域內勞務得到的收入增加而使工資性收入增加,且增幅提高,達到15.0%,其中,在國家投資的基建項目得到的收入增長1.87倍,在鄉鎮企業得到的收入增長10.3%。
(四)畜牧業生產為農民增收作出了較大貢獻
上半年農民家庭經營一產業現金收入為604.72元,同比增加107.98元,增長21.7%。
從上半年農民家庭經營的一產業現金收入來看,農林牧漁業收入普遍增長,其中,貢獻最大的為畜牧業。人均畜牧業收入為352.77元,增加63.14元,增長21.8%。不僅畜牧業收入占家庭經營現金收入的58.34%,其增加額更占一產業現金收入增加額的58.47%。
畜牧業增長的主要特點是:一是生豬生產一改往年萎靡不振的現象,出現了購銷兩旺,持續發展的可喜局面。尤其是規模戶和非農戶生豬發展迅速,出欄、存欄數量增加。據調查,規模養殖戶生豬出欄量比上年同期增長17.3%,存欄增長10.1%;非農戶數占整個規模戶40%左右;而散養戶數量明顯減少,空欄戶較上年同期增加了0.4個百分點,戶均飼養量也較上年同期減少了4.21%。
二是家禽飼養擺脫了“禽流感”疫情的陰霾,出現了存籠量、出籠量較大幅度增加的局面。預計2005年上半年家禽出籠、存籠、肉產量分別增長8.8%、9.4%、8.5%,禽蛋產量增長4.9%。
(五)二、三產業發展拉動了農民收入增長
上半年農民家庭經營二、三產業現金收入為292.18元,同比增加39.08元,增長15.4%,增幅同比提高10.2個百分點。
二、當前農民增收的主要難點
綜合分析上半年全省農民收入增長的形勢,我們發現當前農民增收遇到了七個方面的障礙:
(一)政策讓農民直接增收的空間有限
2004年到2005年連續兩個中央一號文件的發布,實際提出了中央政府實施工業反哺農業、城市帶動鄉村的全新的經濟與社會發展思路,體現了新一屆政府的科學發展觀。2004年中央一號文件把農民增收作為主題,著眼于讓農民直接減負增收,核心問題是增加農民收入。2005年中央一號文件則主要立足于農業內部發展,以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建設為手段,著力打造農業的核心競爭力。去年一號文件的標題是“促進農民增加收入”,今年則是“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去年主題詞是“農民”,今年則是“農業”。
2004年中央對糧食生產的支持力度之大是多年來不曾有過的,“三補貼,兩減免”政策使農民直接受益頗多,去年全省對農民下發的糧食直補資金有4.34億元、良種補貼5.98億元、農機補貼910萬元,減免農業稅10.91億元,直接給農民增加收入人均39.17元。2005年政策支持農業的力度繼續增強,但它對農民收入直接增加所能發揮的作用有所遞減。全省對農民下發的糧食直補資金、良種補貼、農機補貼和全免農業稅等可直接給農民人均增加收入52.3元,比上年增長33.4%。值得關注的是,政策直補的空間將越來越受到限制。
(二)糧食生產對收入增長的推動作用趨緩
2004年中央惠農政策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積極性,種糧熱情高漲,糧食面積增加,糧食產量增加有79.2%是靠面積增加的,而今年糧食播種面積雖然繼續增加,但增長幅度明顯低于上年,再加上氣候條件不確定因素的制約,糧食增產的幅度小于上年已成定勢,糧食生產推動農民收入增長的作用趨緩。
(三)農產品價格拉動收入增長的作用減弱
2004年農產品價格全面回升,尤其是糧食價格大幅度上漲,對促進糧食生產和農民增收起到了較大的作用。2005年農產品價格雖然穩中有升,但上升幅度明顯下降且空間十分有限,上半年農產品生產者價格指數為106.7,比上年同期的129.7下降23個百分點,特別值得關注的是目前糧價已經開始回落,部分地方已跌破最低收購價,價格拉動收入增長的作用正在減弱。5月16日,我們對赫山區衡龍橋鎮衡龍橋村一從事糧食販運的經營戶調查,這天他從農戶家收購的晚秈稻精優207、新香優80、T優207三個品種稻谷價格均為每50公斤70元,比5月10日的77元、5月1日的80元、4月25日的82元、4月20日的85元分別下跌7元、10元、12元和15元。這天他向農戶收購的早秈普通稻谷價格為每50公斤65元,比5月10日的70元、5月1日的73元、4月25日的74元、4月20日的75元分別下降5元、8元、9元、10元。該經營戶收購的早、晚稻收購價均低于規定的最低收購價。
生豬價格也在回落。據對湘鄉市東岸、石江、瑤湖等5個村的快速調查,4月中旬這些地方的生豬收購價還在8元/公斤左右,5月10日這些地方的生豬收購價均有所下跌,尤其土雜豬下跌幅度最大,每公斤只有6.2元,比4月中旬下跌了2元,比去年同期下跌了1.4元。至5月10日止,桃江縣肉豬價格每公斤跌至8元,比去年同期下跌了1元。
盡管今年農產品價格上漲導致農民人均收入增加43.69元,但同一因素帶來的農民收入增加數量比去年同期少12.6%。
(四)農資價格持續上漲導致農產品生產效益不斷下降
由于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較快,而糧食價格目前穩中有降,必然導致糧食生產效益下滑。據統計,今年1-5月份,全省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14.7%,其中化肥價格上漲19.7%。
澧縣夢溪鎮三元村余某反映,4月初,碳銨每百斤27.5元,磷肥每百斤19.5元,尿素每40公斤78元,鉀肥每百斤107.50元,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46.1%、30.0%、36.8%、47.3%。
赫山區蘭溪鎮稠木垸村村民徐克香給我們算了一筆賬:一畝田種植兩季稻谷,按目前的生資價格計算,肥料要多付出50元,農藥多付出6元,秧盤多付出13元,地膜、種子、柴油要多付出17元,租賃收割機、機耕犁多付出15元。每畝田增加101元的生產費用,剔除免征的37元農業稅,由于生資價格上漲今年種糧每畝要比去年少收64元。
(五)工資性收入增長幅度開始回落
目前湖南省外出務工人員達到1290多萬人,有45%以上的農村勞動力在外務工。在2004年農村外出勞務者中,30歲以下的約占68.8%,31-45歲的約占25.4%,46歲以上的約占5.8%。男勞動力占60.3%,女勞動力占39.7%。也就是說,有一定文化的青壯年勞動力基本已外出,靠農民外出務工增收的難度加大。今年上半年外出務工人數比上年同期增長僅3%,增長幅度回落10.8百分點;外出時間僅增長2%,增幅回落8.8個百分點;盡管外出人員的月平均工資水平增長8%,增幅提高4.1個百分點,農民獲得的工資性收入增長12.9%,增幅回落5個百分點。
當前制約勞務收入增長的主要原因是農村勞動力整體素質偏低,難以適應外出勞動力的需要。如平江縣虹橋鎮大山村,全村277人,只有一個高中生,去年27個青年外出務工,9人在外跑了一圈沒找到工作,只好回家了,剩下的18個人只有5個賺了點錢寄回家,其他13人只能求得自身溫飽。
(六)自然災害等不利因素已經凸現
去冬今春以來,湖南省氣候變化異常,冰凍、大雪、低溫陰雨等災害性天氣頻繁出現,是50年來最嚴重的。據測算,受低溫、凍害、持續陰雨影響,全省油菜普遍減產2成以上,一些春夏菜減產近3成,經濟損失18億元以上;林業損失達20多億元。
進入5月份以來,絕大多數地區長時間連續陰雨,給農業生產帶來嚴重影響:
一是早稻病蟲害發生嚴重。連續陰雨給病蟲防治帶來了極大不便。據安仁縣龍海鎮一農戶反映,他遭受蟲害的幾丘田里幾乎蔸蔸有蟲,有的一株有十幾條蟲。赫山區山區鄉鎮有20%―30%的早稻病蟲害發生嚴重。漢壽縣植保部門反映,盡管去冬今春氣溫偏低,但各種病蟲的死亡率仍不高,如二化螟死亡率平均僅4.45%,最高的也只有16.67%。據實驗室活蟲實驗,零下12℃時,活蟲死亡率依然不高。
二是油菜籽出現發芽霉爛現象。永定區反映連續20多天的陰雨天氣,使得一部分已成熟的油菜不能及時開割,另一部分已割了的油菜因天氣不好無法脫粒。無論是沒有開割的還是已開割的,都在田里被雨水淋得發了芽,致使油菜籽減產。
三是農作物生長遲緩且不便培育管理。漢壽縣反映,5月10日以來,由于持續陰雨連綿,油菜收割季節一再推遲,致使棉花無地移栽。到5月23日,該縣仍有30%的棉苗沒有移栽,比往年推遲10天左右。從目前棉苗長勢情況看,由于雨水太多,受漬水危害,苗質差,葉片少,苗稈細,尤其是5月下旬還未移載的棉苗,由于錯過移栽季節,稈高莖細,抗風寒能力極弱,且移栽存活率較低,不利于棉花穩產高產。水稻秧苗移栽大田后長勢較差,三類苗比例上升。據對醴陵市調查,早稻一類苗比重由上年的35%降到30%,三類苗由上年的5%升到15%;南縣早稻一類苗由上年的70%降至55%,三類苗由上年的5%升至15%。
5月下旬,湖南省正式進入主汛期,相比往年,今年主汛期提前6天到來。據氣象部門預測,今年湖南省汛期旱澇程度將重于往年。
(七)農產品市場競爭日趨激烈
WTO過渡期結束后,我國農業將進一步融入經濟全球化進程中。加入WTO對中國農業的影響將會逐步顯現出來。
一方面國內市場受到沖擊。根據入世承諾,從2005年1月1日開始,我國大幅降低了農產品進口的門檻,農產品平均稅率由15%降低到5.3%,我國已成為世界上農產品進口稅率很低的國家之一,國內市場將會受到農產品進口的沖擊。據長沙海關統計,今年1-5月,湖南省出口大米由上年同期的5.83萬美元增加到21萬美元,進口量由上年同期的47.62萬美元增加到100萬美元,大米進口絕對額的增量大大高于出口量的絕對增量。國外優質農產品進入湖南,擠占了湖南省部分農產品占據的市場份額。今年在長沙各大超市里,泰國糯米比比皆是,吃泰國糯米做的粽子已成了今年長沙人過端午節的一種時髦。
另一方面我國將進入貿易摩擦的高發期。由于國際農產品市場準入門檻越來越高,技術壁壘、反傾銷、特保條款、“知識產權壁壘”、“綠色壁壘”等新型農產品貿易壁壘上升,將成為阻礙湖南省農產品出口的主要障礙。
三、建立農民增收長效機制的著力點
隨著連續兩個中央“一號文件”的出臺和貫徹實施,農民增收已經突破了連續多年的徘徊局面,但要建立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應該抓住以下幾個方面的著力點:
(一)加大農業保護力度,從政策上想辦法
在WTO農業多邊協議框架下,農業補貼有不會對產出結構和農產品市場發生直接的扭曲性作用的“綠箱”政策,如政府對科技、水利、環保、農業科研、病蟲害控制、培訓、推廣和農業服務、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投資。有對產出結構和農產品市場造成直接明顯的扭曲性影響的“黃箱”政策,如對糧食等農產品提供的價格、出口或其他形式補貼,這類補貼又稱為保護性補貼。包括政府對農產品的直接價格干預和補貼,種子、肥料、灌溉等農業投入品補貼、農產品營銷貸款補貼、休耕補貼等。我國政府最終承諾的“黃箱補貼”數額相當于農業生產總值的8.5%,近年來政府盡管給了農民一些補貼,但是與我們向WTO承諾8.5%的生產總值上限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而政府對科技、水利、環保、農業科研、病蟲害控制、培訓、推廣和農業服務、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投資比重不大,財政撥給這些部門的經費主要是用于養人,農業科研、環保、水利、農技推廣、病蟲害控制、勞動力培訓和農業服務、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需求遠遠不能滿足需要。如許多農田水利設施年久失修,需要政府增加收入,統一組織維修等。5月份以來,各地暴發大面積的病蟲害,政府也可進行投入,統一滅蟲,既提高滅蟲效果,又補貼了農業和農民。面對原油、能源等上游產品的漲價,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也大幅上漲,國家應采取各種措施加大對農業生產資料生產補貼的力度,以保護農民利益。總之,應用足用好WTO“黃箱”“綠箱”政策,進一步加大對農業的支持保護力度。
(二)抓住農業產業化經營這一“牛鼻子”,從機制上找出路
要使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獲得持久的動力,就必須走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產業化經營系統發展的道路。工業化、城鎮化不僅是減少農民、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使單個農戶獲得更多生產資料的機會,還是推動農業產業化經營、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提升農產品競爭力和實現以工補農的根本前提。只有實現了工業化、城鎮化,才能使農產品獲得增值,使農產品找到市場。
目前湖南省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不高,主要表現在具有一定競爭力的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龍頭企業數量太少,規模不大,帶動力不強,效益不佳,農民參與率不高。農產品加工轉化能力不強,優質農產品數量不多。目前湖南省省級龍頭企業中總資產在5億元以上的只有7家,僅占11%,年銷售在2億元以上的只有12家,僅占20%。帶動農戶不到30%。在發達國家,農業初級產品與加工品的產值比例為1:3左右,我國這一比例為1:1,湖南省僅為1:0.92。從目前情況看,要建立農業發展的長效機制,應緊緊抓住農產品深加工這一關鍵。以臨武舜華鴨業有限公司為例,公司從當地農戶家中收購的活鴨平均為19元/只,經過深加工后,鹵鴨市場價為32.8元/只,分袋包裝的為45元/只,加工附加值大大提高。目前湖南省還有加工率不到5%的年出欄生豬6600多萬頭、全國第一的湖南油茶、全國第五的油菜籽都受限于深加工能力不足,致使湖南品牌在全國難以叫響,增值鏈不長,影響了農業經濟效益和農民收入的提高,限制了湖南省農業傳統優勢地位的發揮。
因此,著力培育本地區的龍頭企業,大力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體系,用工業化、城鎮化拉動農業產業化經營,是確保農民收入持續增長的長遠出路。
(三)大力推動農村勞務輸出,從“減法”上做文章
發展勞務經濟是解決“三農”問題、實現富民強省的重要途徑。從湖南的資源稟賦和產出狀況看。“一多”、“一少”、“一缺”、“一低”特征非常突出。“一多”就是農村勞動力多,由于耕地面積的減少和技術水平的提高,全省農村剩余勞動力在1000萬以上;“一少”就是土地資源少。湖南省農業人均耕地不及世界平均水平三分之一,而且人均耕地資源還呈持續下降的趨勢;“一缺”就是主要缺乏資本這一現代經濟發展必需的核心要素。湖南城鄉居民人均儲蓄、人均固定資產投資、人均利用外資、都不及全國平均水平。“一低”即勞動生產率低,主要是種田比較效益低,種田邊際成本高。因此,要在眾多劣勢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比較優勢,必須通過勞務經濟特別是對外勞務輸出和引導農業勞動力向二三產業、向城鎮有序有效轉移,才能化包袱為財富、從根本上走出困境。
(四)狠抓新技術推廣應用,向科技要效益
先進的技術是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重要支撐,如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能使農民減少施肥量20%,可以改善土壤,降低成本,提高農業生產效益。又如沼氣開發和利用,不僅可以解決農村缺燒的根本矛盾,改善農村居民生活環境,提高農民生活質量,而且還是促進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如新寧縣回龍鎮塘尾頭村村民肖坤英,1993年建了一口15立方米的沼氣池,10年來他家從未買過煤和柴,不僅解決了5口之家的生活燃料和照明,而且每天還以沼氣作燃料做豆腐買,每年節約薪柴7.5噸,年節支1500多元。類似這些新技術的推廣需要政府去組織,因此,各級政府和農業主管部門要通過試驗、示范、培訓、指導以及咨詢服務等,把農業技術普及應用于農業生產產前、產中、產后全過程。要建立健全農業科技推廣隊伍,確保必要的科技推廣經費等。
(五)完善投入機制,靠投入換回報
有投入才有產出,但迄今為止,農業投入機制還很不完善。國家投入有限,銀行貸款很難,引進外資很少,個人投入無力。在現行體制下,農民要獲得銀信部門的貸款難度很大。今年1-5月,湖南農民人均從銀行信用社獲得的貸款32.45元,扣除同期歸還的14.11元,貸款余額為18.34元,僅占農戶生產費用支出的4.28%,而農民民間借款人均達153.06元,占生產費用的35.73%。因此,在農業產業化經營過程中要采取各種措施改變目前這種農業投入主要依靠農民個人的現狀,特別要充分發揮銀信部門的作用,并盡快推出一批有發展前景的農業項目廣泛吸引外資,下功夫做好農業發展中的資本運營,用完善的投入機制來推動農民收入的增長。
(六)積極構建和諧農村,用環境促增收
農民增收,同樣需要良好的環境。加強農村環境治理,建設和諧農村是確保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重要條件。目前農民大病小治、小病不治、因病返貧的情況仍有發生。今年四月,新邵縣坪上鎮老山中學學生李某被確診為白血病,李某患病后,他家房子賣了,哥哥失學外出打工了,但仍只籌集到5.7萬元的化療使用。目前,李某一家存身于原集體的一間危房里。在實行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地方,也存在農民看不起病的情況發生。如醴陵市船灣村一個農民患肝腹水在中醫院住院,醫藥費剛用到500元,他就要求出院回家了。原因是沒錢再住院了,即使有部分報銷,他也付不起住院費,只能早點出院。合作醫療的初衷是緩解農民因病返貧、因病致貧的現象,對于那些身患重病的農民來說,合作醫療補助只是杯水車薪,并不能真正緩解他們的困境。對五保戶、特困戶來說,100元都是他們無法逾越的經濟障礙。因此農民們希望要盡快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
要加強農村綜合治理,堅決打擊刑事犯罪和違法行為;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倡導文明新風;逐步建立和完善城鄉統一的扶貧幫困、養老保險等社會保障機制,給農民增收創造一個和諧的社會環境。
(來源:湖南省統計局)
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