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4月,四川省委、省政府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決定》。2005年2月,國務院發出了《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05]3號)文件,就加快民營經濟發展進行專門部署。四川省各地、各部門認真貫徹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改善服務,把發展民營經濟擺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努力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充分調動廣大民眾自主創業和民營企業加快發展的積極性,全省民營經濟保持強勁增長、加速發展的良好態勢。充滿活力的民營
經濟在促進經濟增長、壯大經濟規模、方便人民生活、拉動投資、解決就業、增加稅收等方面均發揮著積極作用,成為推動四川省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 一、2005年上半年民營經濟發展特點 1、總量增加,占GDP的比重提高 民營經濟規模迅速擴大,有力地拉動了國民經濟的增長。盡管四川省民營經濟起步晚,但起點較高,后發優勢明顯。四川省民營經濟發展規模不斷擴大,占全省經濟總量的比重穩步上升,上半年,全省民營經濟增加值1337.4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61.32億元,占GDP的比重41.4%,比2004年上半年提高2.2個百分點。 從經濟類型看,個體私營經濟仍是民營經濟的主角。民營經濟是伴隨著個私經濟的成長而逐步發展起來的,個私經濟靈活機動的特點使其具有較強的生命力,在全省經濟中已占較大比重,成為全省經濟發展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上半年,個體私營經濟實現增加值1242.68億元,占民營經濟總量的92.9%,占全省GDP的38.5%。外商經濟增加值為55.67億元,占GDP的1.7%,港澳臺經濟增加值39.13億元,占GDP1.2%。與去年同期比,個體私營經濟占GDP的比重提高了1.9個百分點,外商投資經濟提高了0.2個百分點,港澳臺經濟提高了0.1個百分點。 2005年上半年四川民營經濟增加值 | 增加值(億元) | 增長速度% | 對GDP的貢獻率% | 民營經濟 | 1337.48 | 18.5 | 63.2 | 個體私營經濟 | 1242.68 | 18.2 | 57.6 | 外商經濟 | 55.67 | 23.0 | 3.3 | 港澳臺經濟 | 39.13 | 23.7 | 2.3 | 第一產業 | 216.74 | 9.8 | 5.2 | 第二產業 | 706.81 | 23.4 | 42.0 | 工 業 | 629.52 | 24.7 | 39.3 | 建筑業 | 77.29 | 13.6 | 2.7 | 第三產業 | 413.93 | 14.8 | 16.0 | |
分產業看,產業分布呈現“二、三、一”格局。上半年,一、二、三產業民營經濟的增加值依次是216.74億元、706.81億元和413.93億元,占全省民營經濟增加值的比重分別為16.2%、52.9%和30.9%,與上年同期比,第二產業比重提高了2.3個百分點,第一、三產業比重分別下降了0.9和1.4個百分點。民營經濟產業結構呈現“二、三、一”格局,即以第二產業為主,第三產業次之,第一產業最低。 2、發展快,是推動四川省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 盡管四川省民營經濟起步晚,但發展步伐較快。2000年以來四川省民營經濟增長速度在16.4%以上,年均增長19.5%,高于同期GDP增速8.8個百分點,今年一季度四川民營經濟增加值增長19.3%,上半年增長18.5%,高于同期GDP增速7.8和6.9個百分點。其中,上半年第一產業增長9.8%,第二產業增長23.4%,第三產業增長14.8%,均高于同期GDP中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增速。分經濟類型看,個體私營經濟增加值增長18.2%,外商、港澳臺經濟增加值分別增長23%和23.7%。民營經濟的快速增長及規模的迅速擴大,對全省經濟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成為推動四川省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 3、貢獻大,成為四川經濟增長的亮點 四川省民營經濟對全省經濟的貢獻率大幅度提高,達到63.8%,比上年同期高5.2個百分點。上半年,民營經濟拉動全省經濟增長了7.3個百分點,成為四川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和經濟增長點。分產業看,一、二、三產業民營經濟增加值對全省經濟的貢獻率分別為5.3%、42.4%和16.1%。在第二產業民營增加值中,工業對全省經濟的貢獻率為39.6%。可見,民營工業是全省民營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從民營經濟內部構成看,個體私營經濟仍是民營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上半年全省民營經濟增加值對GDP的貢獻中,個體私營經濟貢獻率達58.1%,外商、港澳臺經濟貢獻率分別為3.3%和2.4%。 4、規模實力進一步增強,知名企業不斷涌現 目前,四川民營經濟的發展已逐漸由早期的分散粗放型向規模集約化發展,規模實力不斷增強。截至6月底,全省共有私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163.66萬戶,注冊資本1652.82億元。其中,私營企業14.9萬戶、新增5.1萬戶、注冊資本1473.8億元。民營企業整體規模明顯“長大”,2003年四川省銷售收入在1億元以上的民營企業有336家。一批規模較大的民營企業集團脫穎而出,川威、宏達、通威、新希望、藍劍等企業集團已經走出四川,知名品牌的比重不斷提高。 5、吸收了大量的從業人員,成為擴大就業的重要渠道 擴大就業是穩定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根本途徑。隨著民營經濟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新增勞動者、國有企業分流下崗人員和農村剩余勞動力從民營經濟中尋得就業機會。近幾年,民營經濟依靠其靈活多樣的經營方式、不斷擴大的生產規模,吸收了大量國有企業下崗人員,有效地緩解了下崗多、就業難的社會矛盾。截至6月底,全省個體、私營企業164.29萬戶,吸收從業人員440.88萬人,比上年同期增長32.1%。 6、豐富了稅源,增加了財政收入 民營經濟在自身獲得蓬勃發展的同時,也提供了大量的稅收收入。上半年,四川民營企業繳納國稅47.24億元,占國稅收入的22.2%。民營企業中還出現了一批納稅大戶,2003年藍劍集團納稅1.2億元,在民營企業500強中有96戶納稅在1000萬元以上,成為四川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 7、優化了投資結構,增強了經濟發展后勁 民營經濟的發展,吸納了大量社會資金和外資,補充了經濟建設資金,促進了投資結構的優化,增強了經濟發展后勁。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以及放手發展民營經濟效應的不斷顯現,今年以來四川民間投資日趨活躍,呈現總量攀升、增速加快、比重提升的態勢。上半年,四川民間投資268.34億元,同比增長60.2%,比一季度增幅提高2.4個百分點,占全社會投資的比重為18.5%,同比上升3.5個百分點,比一季度比重提高0.7個百分點。其中,作為民間投資第一主體的私營個體投資完成187.8億元,增長45.4%,占全社會投資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11.6%提高到13.0%。 8、各地民營經濟保持了快速發展 2005年上半年四川各地民營經濟發展迅速,總量、速度、貢獻率均增長較快。從總量上看,成都民營經濟增加值達475.21億元,居全省首位,各市(州)民營經濟總量均較上年同期有所增加。民營經濟增加值前10位還有:德陽98.28億元、綿陽94.44億元、宜賓72.62億元、南充68.29億元、樂山70.43億元、自貢59.80億元、內江58.48億元、廣安44.28億元。 從速度上看,2005年上半年全省21個市(州)民營經濟均保持兩位數以上的增長速度。其中增速前10位分別是:眉山21.5%、阿壩20.1%、瀘州20.1%、資陽20.0%、成都19.7%、樂山19.5%、南充19.3%、攀枝花19.2%、涼山18.8%、巴中18.7%。與1季度相比,有10個地區增速上升,11個地區增速回落。 從各地民營經濟對GDP的貢獻率看,超過50%有17個市州,其中,眉山、南充、樂山、宜賓、資陽民營經濟對GDP的貢獻率分別達71.5%、69.2%、68.4%、68.2%、67.8%。 2005年上半年各市州民營經濟發展情況 | 民營增加值(億元) | 增長(%) | | 民營增加值(億元) | 增長(%) | 成都 | 475.21 | 19.7 | 眉山 | 47.79 | 21.5 | 自貢 | 59.80 | 18.0 | 宜賓 | 72.62 | 18.5 | 攀枝花 | 26.11 | 19.2 | 廣安 | 44.28 | 17.6 | 瀘州 | 52.68 | 20.1 | 達州 | 70.31 | 18.5 | 德陽 | 98.28 | 18.1 | 雅安 | 23.46 | 16.7 | 綿陽 | 94.44 | 15.8 | 巴中 | 29.80 | 18.7 | 廣元 | 21.36 | 11.6 | 資陽 | 64.62 | 20.0 | 遂寧 | 41.36 | 18.4 | 阿壩 | 8.75 | 20.1 | 內江 | 58.48 | 14.1 | 甘孜 | 6.69 | 12.0 | 樂山 | 70.43 | 19.5 | 涼山 | 46.46 | 18.8 | 南充 | 68.29 | 19.3 | | | | |
二、存在問題 雖然四川省民營經濟發展較快,對全省經濟的貢獻較大,但在發展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制約民營經濟發展的因素。 1、發展民營經濟的認識有待進一步提高,投資環境有待改善 盡管各級黨委、政府及部門都很重視民營經濟的發展,但由于某些政策已不適應形勢發展的要求,影響了民營經濟的發展。如在市場準入方面,私營企業的投資領域仍然存在若干“禁區”,私營企業與國有企業、外資企業在市場準入方面仍然存在較明顯的差異。服務環境還需進一步改善,政府的職能還未得到根本性的轉變,行業協會的職能沒有得到真正的發揮等。 2、總量和規模較小,市場競爭力差 雖然四川部分民營企業已形成一定的的資產規模和生產規模,但與發達省市相比,絕大多數民營企業規模偏小。上半年個體經營戶戶均注冊資本1.2萬元;私營企業戶均注冊資本達98.93萬元,而廣東2003年私營企業戶均注冊資本達140萬元。從企業知名度看,四川缺乏一批對全省經濟起重大影響作用的排頭兵,生產型的企業不多,創名牌的意識還不強,四川省民營企業的這種規模和經營模式很難適應現代市場經濟的激烈競爭環境。 3、個體工商戶、私營企業主整體素質不高 一是層次低。有相當數量的個體工商戶、私營企業主文化水平和個人素質偏低,與市場經濟環境不相適應。二是生產方式落后,普遍存在經營面窄、產品品種單調、技術設備落后、技術含量不高等問題,有的還停留在手工作坊式的低水平上。三是急功近利。四是法律意識較淡薄。 4、融資困難制約了中小民營企業發展 目前,各級金融機構對民營企業,尤其是對民營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持十分有限。這主要反映在三個方面:一是融資渠道單一,主要是國有商業銀行與農村信用合作社,它們在風險與收益的權衡中更多關注風險防范,很難滿足中小民營企業擴大再生產以及技術開發對資金的需求;二是銀行及農村信用合作社的貸款擔保手續繁、周期長,綜合借貸成本較高;三是中小企業擔保、融資與風險投資體系不健全。同時,證券市場對私營企業的開放度極低,能通過證券市場直接募集資金的私營企業仍是鳳毛麟角。此外,私營企業也不能享受各級政府提供的技術改造貼息貸款等財政優惠政策。由于中長期發展資金的匱乏,使民營企業難以做強做大。 5、各地區民營經濟發展不平衡 根據《四川民營經濟發展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及實證研究》結果顯示,各地區民營經濟發展不平衡,呈現出不斷擴大的態勢。從標準差看,2003年各市州民營經濟綜合評價指數標準差為4.47,到2004年小幅上升到4.52。此外,由于各地地形地貌等客觀條件的差異,也導致了各地民營經濟發展情況有所不同,表現在綜合評價指數上也有較大的差異:平原地區民營經濟綜合指數較高,其次為丘陵地區和山區,最后為民族地區。2004年平原地區的民營經濟綜合指數平均值為82.85,丘陵地區為75.82,山區為74.91,民族地區為70.55。可以看出,平原地區的平均值比民族地區高12.3,差距十分明顯。2005年上半年,21個市(州)中民營經濟增長最快的是眉山,增速為21.5%,最慢的廣元11.6%,高低相差近10個百分點。 三、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幾點建議 1、優化發展環境,發揮各種中介機構的服務作用 繼續營造有利于民營經濟發展的輿論環境,通過多種途徑、多種形式,廣泛宣傳發展民營經濟的重大意義,宣傳各地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新舉措、新成績、新經驗,宣傳優秀民營企業和優秀民營企業家的先進事跡,進一步激勵廣大民眾的創業精神。加大政策宣傳力度,大力宣傳浙江、廣東、江蘇等地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使企業能夠深入了解政策,努力形成政府鼓勵創業、社會支持創業、民眾自主創業的良好氛圍和最佳環境。 積極建立起為民營企業服務的社會體系,鼓勵和支持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商會、行業協會等與民營企業的橫向聯系,大力發展為民營企業服務的中介組織,向民營企業提供信息咨詢、技術支持和人才培養,鼓勵民營企業在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同時積極追求社會價值最大化。 2、轉變政府職能,為民營企業解決瓶頸問題 強化政府為民營企業服務的意識,對于國家產業政策鼓勵、允許發展的項目,加快審批進度,簡化辦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為民營企業的發展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 完善信息支持體系,拓寬各行業生產經營情況、業務發展、技術、市場信息暢通共享渠道,適時發布相關的技術標準和有關行業發展方面的信息,以彌補市場信息不充分的缺陷。引導民營資本向現代服務業流入,鼓勵其進軍基礎設施、公用事業、醫院、教育產業、傳媒業和金融業,拓展主業鏈條,發展衍生服務,爭取更多的市場機會,使資源得到高效的利用。 改進管理方式,做到管理與服務有機統一,寓管理于服務之中。要切實解決影響企業發展的突出問題,采取堅決有力的措施,大力整治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的現象,下更大力氣解決融資難、擔保難、辦事難的問題,為民營企業發展排憂解難。 3、加強金融支持力度,拓寬投融資渠道 發展多層次的金融體系和信貸擔保體系,為私營企業提供更多、更便捷的金融服務。鼓勵確有實力的私營資本通過收購農村信用社等方式組建一批私營中小型金融機構,盡快構建“大、中、小銀行共同發展,國有、外資、私營銀行互為補充”的多層次金融體系。此外,還應加緊構造全方位、多層次、高效率的信貸擔保服務體系,除政府出資興辦擔保機構外,應允許建立國有和民營合資合作的擔保基金,經濟發達的地區也可允許建立民營獨資的擔保機構,以解決私營企業尤其是私營中小企業貸款擔保難的問題。 建立多元化的資本市場融資機制。制定并執行股票市場統一的上市標準,加大私營企業通過股票市場直接融資的力度。完善股票市場的交易規則,建立和健全市場退出機制,為私營企業風險投資開辟多種變現退出通道,拓寬融資渠道。 4、提高民營經濟從業人員整體素質 民營企業要擴張規模,提升檔次,最根本的是要增強創新能力,而要提高創新能力,必須提高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注重人才培養。一是企業家的培養。民營業主要加強自身修養,面對經濟全球化、信息化、知識化的新形勢,盡快加強各種法律、法規、經濟政策以及市場競爭規則的學習,樹立科學的管理理念,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二是技術人才的培養。一方面,民營企業必須完善人才制度,通過多種方式吸引社會人才,充實壯大技術人才隊伍,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創造條件,鼓勵人才到民營企業就業;另一方面,要加強現有專業人才的培訓,積極創造條件,為高科技人才提供發展空間。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形成科學有效的人才使用、評價和激勵機制,保證技術人員隊伍的穩定;三是加強從業人員的勞動技能培訓和政策法律培訓。提高職工隊伍的整體素質,增強自我保護的能力。 5、推動民營經濟上規模、上水平 四川省委、省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決定》,為民營企業發展提供了巨大的政策空間,民營企業應抓住機遇,利用西部大開發的各項有利政策,積極參與資源配置。努力擴大私營企業規模,增強企業實力,鼓勵私營企業進入高科技領域,提高企業的產業層次,做大做強民營企業。 (來源:四川省統計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