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水稱金融體系脆弱 人民幣五年內不自由兌換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27日 03:12 東方早報 | |||||||||||||
人民幣匯改后,市場一度預測央行將加快開放資本項目的步伐。但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李德水25日稱,中國未來5年內不會讓人民幣完全自由兌換,原因是中國金融體系還相對脆弱。 這位兼任中國國家統計局局長的官員在接受彭博社采訪時稱,全球對沖基金目前規模已經達到8000億美元~1萬億美元,在目前中國的金融體系下,一旦人民幣可自由兌換恐將遭
李德水表示,中國至少未來5年內不會允許人民幣全面自由兌換,相對脆弱的金融體系是導致這一結果的關鍵原因。 中國在1994年的外匯體制改革中取消了經常項目下的所有匯兌限制,并在隨后的時間里逐步放寬了對資本項目管制。原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郭樹清表示,截至2004年底,人民幣資本項目超過半數已實現可兌換或只有較少限制,嚴格管制的不足一成半。 但中國政府也一直強調,資本項目可兌換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實施中必須與中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宏觀調控和金融監管能力相適應,與其他經濟改革統籌考慮,因此并沒有明確的時間表。 對于李德水的說法,經濟學家莫衷一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在接受早報記者采訪時稱,資本項目可兌換的風險存在被夸大的現象。 “我們現在的資本項目管制存在一個悖論,那就是真正管控較嚴的恰恰是一些風險不大的項目,而高風險的項目其實大部分已經得到放開,資本項目可兌換的風險被人為夸大了。”他表示。 巴曙松認為中國金融業的主體———國有商業銀行經過改制重組,其資本實力和經營狀況已經有了很大提升。一向對中國銀行業不太“友好”的標準普爾調高對中國國有商業銀行的評級,以及工行自動調高經營目標就是兩個很好的例子。同時,他認為隨著2006年底金融市場對外放開,加強資本項目管制的成本只會越來越高,“市場存有尋找管制漏洞的傾向,嚴厲的管制最后會形成宏大無比的乘數效應。” 法國巴黎百富勤董事副總經理及總經濟師陳興動則認為,李德水的說法重在強調金融體系的完善。他認為,沒有完全意義上自由兌換的貨幣,也沒有完全放開資本項目的國家,即使如美國、新加坡等國也是如此,關鍵在于度的把握。資本項目放開的必要條件就是完善的金融體系,中央銀行必須擁有調控利率匯率的多種可選擇的操作方式,政策的傳導要迅速及時準確,市場化的利率和富有彈性的匯率機制要緊密協調等。 “從這個意義上說,要實現人民幣自由兌換所需要的條件,5年并不算一個很長的時間。”陳興動對記者表示。 早報北京專稿 艾勇
| |||||||||||||
|